探讨新形势下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疾病

时间:2022-05-17 07:31:06

【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医务工作者对于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种类繁多,在儿科临床并非少见。我院自199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87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进行总结,并对各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应予哪些疾病鉴别展开讨论。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支气管源性囊肿 共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最小39天,最大1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7年2个月。25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入院诊断为肺囊肿继发感染10例;第1次就诊摄X线片拟诊肺囊肿,误诊为肺脓疡6例,先天性膈疝2例。

1.1.2 肺泡源性囊肿 共8例,男4例,女4例;年龄最小39天,最大1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7年零2个月。2例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1.1.3 肺隔离症 共8例,男2例,女6例;年龄最小4岁,5岁、6岁各2例,余为7岁、8岁、10岁。病程最长为7年。其中5例出生后摄X线片即发现肺内有囊块,随后反复感染住院;3例患急性肺炎,炎症吸收后见有块状阴影。3例手术时发现既有肺隔离症,又有支气管肺囊肿。

1.1.4 先天性囊性腺瘤性畸形 共6例,男、女各3例;年龄为2个月3例,4个月2例,5个月1例。表现为出生2~3周后反复呼吸道感染伴咳嗽、气促等。X线胸片3例见多房性囊泡,2例为大片状阴影,1例因发热、气促、紫绀,拟张力性肺囊肿,入院后即开胸手术,发现1侧肺呈腺瘤样。1例伴有支气管肺囊肿。

1.2 R床症状与体征

65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继发感染时伴发热、咳痰、胸痛(9例)、气促(6例)、紫绀(4例)、咯血(1例)等。体征为局部呼吸音降低,叩诊呈浊音,闻及湿音15例。

1.3 X线特征

65例中均有局部囊状透亮区,继发感染时有炎性渗出。此外,纵隔疝15例,巨型气泡4例,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各3例。

2.结果

65例中,肺囊肿51例,其中支气管源性囊肿43例(1例与支气管交通),肺泡源性囊肿8例,肺隔离症8例,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6例。对于51例肺囊肿中单发性41例,右侧多于左侧,多发性10例,左侧多于右侧。8例肺隔离症均为叶内型,其中2例伴有肺囊肿。6例囊性腺瘤样畸形,其中单侧1例,单叶5例,1例伴有肺囊肿。术前23例做支气管碘油造影检查,主要显示出肺囊肿周围支气管受挤压、推移或伴肺不张,未见造影剂进入囊腔内。CT检查22例,进一步明确囊肿部位、大小及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讨论

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根据其胚胎发育畸形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支气管源性囊肿、肺泡源性囊肿、肺隔离症、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肺淋巴管扩张5种[1]。各类疾病的临床、胚胎学除部分相似外,各有其特点。

3.1 支气管源性囊肿

是在胚胎发育时,支气管的一段或多段与肺芽分离形成为盲囊。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2]:Ⅰ型:张力型囊肿,多发生于婴幼儿(本组1例)。Ⅱ型:囊肿与支气管交通,常合并感染(1例)。Ⅲ型:常无症状,偶尔咳嗽,多为年长儿和成年人,摄片时发现(27例)。Ⅳ型:巨大囊肿,需病理证实(4例)。Ⅴ型:肺肿瘤型,多属孤立的含液囊肿(0例)。Ⅵ型:多发性囊肿,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气短,有时合并感染出现高热,咳大量脓痰或咯血等(10例)。典型的支气管源囊肿易于诊断。但气性囊肿应与薄壁空洞型肺结核或肺大疱,液性囊肿应与结核球,气液囊肿应与脓肿,囊肿伴继发感染应与慢性炎症鉴别[3]。

3.2 肺泡源性囊肿

系胚胎发育在毛细支气管或肺泡时发生障碍引起囊肿,则为真正的先天性肺囊肿(8例)。它与支气管源性囊肿鉴别,多位于肺叶外周肺实质内,囊肿的外层无肌纤维。而支气管源性囊肿外层为弹力纤维、肌纤维、黏液腺和软骨。应与脓气胸、肺大疱、先天性膈疝、肺脓疡、肺结核空洞、肺内球形病灶鉴别。

3.3 肺隔离症

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胚胎发育中与主动脉相连的血管存留,而正常的主肺动脉未进入原始动脉丛,使得体循环动脉供应无功能的肺组织。但也有学者提出由于感染或分泌物吸入阻塞支气管,使得正常肺组织成为叶内型隔离肺,同时因反复感染、广泛胸膜粘连、肉芽组织增生,通过血管生成因子刺激体循环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并同肺循环形成许多吻合支,营养感染后导致的隔离肺。并认为后天获得的“假隔离肺”。

肺隔离症可分为叶内型与叶外型。叶内型较常见,约占75%,多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X线表现为下叶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伴胸腔粘连,感染症状较重(8例)。叶外型较少见(0例),以男性为多,约占25%,多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也可位于纵隔内。X线阴影常为“三叶草”形贴于脊柱旁。隔离症临床上多以感染和(或)血液分流导致缺氧的症状为主诉,尤其感染为多,可伴大咯血。

3.4 肺淋巴管扩张

由于胸膜、肺叶间隔及肺内淋巴管丛呈囊状扩张引起(0例),呈薄壁囊肿,为罕见畸形。需经肺部病理证实,患儿出生后即有呼吸困难和紫绀。X线显示病肺呈肥皂泡样,多为对称双侧性。

总而言之,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疾病发病人数相对仍较少,临床表现又与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相似,如缺乏对病因的深入追究或对此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故对一些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变固定的患儿,如无免疫功能缺陷或其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应注重仔细读片及进一步特殊检查,如CT等。

参考文献

[1]张廷熹,齐家仪,许怀琪,等.小儿肺部囊肿性疾病.临床荟萃,1993,8(肺部疾病专刊):191-192.

[2]刘福升,徐建华,朱天德.成人先天性肺内支气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北京医学,2000, 22(1):17-19.

[3]李玉苹,陈少贤.支气管肺隔离症8例临床分析.临床医学,2001,21(3):28.

上一篇:针灸用于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