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插班生”行为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时间:2022-05-17 01:11:39

浅析高职院校“插班生”行为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摘 要】本文简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例举并分析了四种类型“插班生”的特点及其对班级凝聚力的不同影响,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插班生”简略提出相应的学生工作管理方法,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插班生 行为 凝聚力

近年来,高职院校许多班级中出现了“插班生”这一群体。所谓“插班生”指学生大学期间从其他学校或其他班级中途转到新班级的学生。本文特指退伍复学学生、休学复学学生、戒勉警示插班学生和成教插班学生四种类型。“插班生”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而且会将原有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带入新的班级,影响原来班级的成绩结构、架构和班级凝聚力。了解“插班生”的心理状态、思想行为、生活常态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更好地管理班级,从而帮助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老师管理“插班生”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多元化,文化基础普通较差[1],且9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心理上会以自我为中心,欠缺一定的是非判断力,既想担当又会左右摇摆[2],缺乏对班级凝聚力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及参与构建的积极程度。

2.“插班生”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经过座谈、了解和分析,高职院校的班级辅导员普遍认为戒勉警示插班学生和成教插班学生是非常让老师们头痛的学生、退伍复学学生绝大部分则出现或积极或消极的现象,而休学复学的学生则各层次都有。

2.1 退伍复学学生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征集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高职院校学生参军入伍的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学生退伍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就业,另一种是直接返校复学,继续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业,即为退伍复学的学生。部分退伍复学学生他们因学习上的落后,身边同学的陌生感,不能很快地进入学生的身份,融入学校的大环境,他们则会产生对学习怠慢、消极的一面,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自信,对班级、对整体活动提不起精神,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出现旷课现象。这部分退伍复学的插班生行为对班级的凝聚力则产生消极、不良的作用。

针对这类插班生辅导员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政治修养和思想觉悟高、时间观念、纪律性和政治责任强[3]的优势协助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引导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促使他们锦上添花。

2.2 休学复学学生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本文指的休学复学学生主要是在校期间学生因身体等方面的疾病导致休学一年后返校复学的学生。这类“插班生”复学一般是学期开学初插入比他原来低一级的班级,一方面年龄的相近,有些甚至还是熟人,另一方面是学习上不会拉开距离,一般是刚好对休学时课程的延续。所以这类“插班生”能较快地融入新班级,且与新班级的学生打成一片,但对班级的凝聚力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和改变。

针对这类插班生辅导员老师可以教育他们应时刻注意、关心、融入新班级集体,促使这类他们能够成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中坚力量。

2.3 戒勉警示插班学生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戒勉警示”指学生每学期经重考以后仍有两门(含两门)以上必修、专业限选课程不及格的,向该学生提出戒勉警示,学生在一学年中,达到两次戒勉警示的,则留入下一年级班中。这类“插班生”与普通学生相比,班级认同感弱、自律性差、意志不坚定、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差,且又被冠以“留级生”,内心产生自卑心理[4]。这类“插班生”留级插班主要是自身的不良习惯不但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还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对班级的凝聚力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针对这类插班生辅导员老师要运用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朋辈支持系统,为他们提供学业和生活上的帮助,并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指导和关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4 成教插班学生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成教插班学生是因高考分数的细微之差而踏上“成教”的求学之路,从而插班进入全日制学校学习的学生。这类“插班生”由于受到用人单位、在校老师和同学、甚至家长的些许偏见,且自己文化课的基础差而不能完全跟上老师及其他同学学习的进度而缺乏对自己学生身份的认同感,缺乏在学校中的归属感,甚至产生自我的挫败感[5]。从而影响班级及其他同学的学习、工作和班级活动的凝聚力,对班级产生较消极的一面。

针对这类插班生辅导员老师要给予他们充分时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们润物无声的教育态度,采取引导策略,提高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不给原班级集体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谭柳青.论如何结合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教导刊,2012 (2):191.

[2]刘卫东.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班主任工作策略探析[J].工作研究,2012 (11):195.

[3]徐波.组织退伍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职业教育2011.6(375)206.

[4]张玲、王珣.高校留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讨[J].理论纵横2012.11(6)138.

[5]刘敏姬.普通高校成教生身份认同危机原因及对策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3.2(20)64.

(作者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上一篇:沉迷麻将,小心“肺栓塞” 下一篇:工作生活质量与集体谈判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