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05-17 11:59:36

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

德·鲍·卡巴列夫斯基(Д. Б. Кабалевский)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者。他于1929年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1932年开始在音乐学院任教(1939年,获得教授职称),在作曲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他能够将作曲家的工作与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完美结合到一起:他经常给年轻人做音乐方面的讲座。1970年,卡巴列夫斯基的关于儿童音乐普及教育体系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他的体系成为了艺术教育学的重要突破口,也成为了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转折点。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体系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最优模式。为了将自己的体系付诸实践,他放弃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待遇丰厚的工作,而投身到普通中小学教育工作,成为了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之久。卡巴列夫斯基的课由电视播放,这位教育家学者由此吸引了全国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于是,他成为了教育分支中音乐教育课程计划的领导者。卡巴列夫斯基在青年美学教育领域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并且受到了国外音乐教育界的好评,他被推选为国际音乐教育协会的副会长,继而成为受人尊重的协会会长。他所创造的教育体系为俄罗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变革奠定了基础。感谢这位集教师、教学法教师、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为一身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界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他的课程在电视里播放,他的乐谱集、音乐碟、教科书以及教学论书籍不断上市。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界受到了震撼:音乐师范教育领域迎来了革新的思想转变。

为了理解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体系,必须要先了解世界上其他音乐教育体系。到20世纪止,国外大众音乐教育有以下几种著名体系:

1) 瑞士教育家、作曲家 雅克 达尔克罗兹 (Emile Jaques-Dalcroze)的音乐韵律教育体系。

2) 匈牙利教育家、作曲家佐尔坦 柯达伊(Zoltan Kodaly)创立在在合唱传统基础上的音乐教育体系。

3) 德国教育家、作曲家卡尔 奥尔夫(Carl Orff)的基于歌词、音乐和动作的统一体之上的体系(即舞台音乐演奏,或者剧院音乐演奏)。

4) 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一(suzuki shinichi)提出的在儿童发育早期,通过“教师-父母-儿童”这三者相互作用关系来达到儿童音乐开发和教育的教育体系。

这些被列举出的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通过借助实践音乐演奏表演的方法,即通过可感知的音乐语言来使孩子们接触音乐,进而对其进行音乐教育。

卡巴列夫斯基教育体系的新颖性在于:它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并实现了学生的美学发展。在继承和发展亚罗夫斯基、阿萨菲耶夫和巴伦博思想的基础上,卡巴列夫斯基设定了一个目标:即在领悟和思考古典音乐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基础性的发展。他认为要用艺术的眼光来理解和感受音乐,这在原则上改变了原来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他提出了“领悟艺术-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思想。如果按照音乐的规律,掌握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一些音乐天赋,那么,几乎每个人多能够学会这门艺术。与自己国外同事不同的是,卡巴列夫斯基思想的核心不是发展学生对音乐演奏的实际操作,而是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艺术领悟能力。

众所周知,听音乐并不代表了解音乐。尼·亚·捷连季耶夫说过:在这两者的关系中,整体的艺术领悟具有重要的意义,整体地领悟艺术,是艺术作品的一个标志和存在特性的反映。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形式艺术的内在联系。整体艺术领悟体系有许多分支,我们知道,感情体系、智力体系和动力因素体系这些部分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都有着相互关系和自身特点。研究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是积极领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性(随着艺术作曲音律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波动);思想的不固定性、反常性;整体和部分的结合性联想性。

这些都是是生动地艺术地领悟音乐的基础。缺乏训练和教育的理解使学生与艺术分割开来。教师的任务,是在整体和概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极地艺术地理解领悟音乐作品。

卡巴列夫斯基的思想来源于简单的观察:音乐是基于声乐、舞蹈和节拍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上的。这三者就是连接生活和音乐艺术这两个世界的纽带。因为,从一方面来说,声乐、舞蹈和节拍组成了复杂的音乐文化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是所有孩子在上中小学之前所接触的音乐实践的形式。意识到这样简单的联系并去思考它,这就是倾听音乐和感受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这一步骤 。在音乐课上,教师利用情感上有吸引性的交流形式,可以使学生积极地 主动地去思考和领悟音乐,并教会学生听懂艺术的内涵。另外 ,卡巴列夫斯基的研究也是通过音调和题材来理解领悟音乐。卡巴列夫斯基在整体定义音乐艺术及其社会地位的基础上来提升中小学生音乐文化的形成这一任务。拥有很好的音乐听觉,可以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去,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所发生的故事,也能够提升从“听”到“感受”再到“理解”音乐的能力,训练音乐听觉也是对一个人进行音乐文化教育的中心环节。培养有文化的音乐听众,即能够喜爱和评价最正经最严谨的伟大艺术作品的人,这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目的。

卡巴列夫斯基的大众音乐美学教育的体系是被广泛认可的基础性的国家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的典范。一般来说,艺术方面的课程都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们并没有指引学生用整体美学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实际上,这种态度体现了个人的整体思想。就算在特定的知识中加深学生艺术美学课程的学习,也远远不能完全挖掘学生的艺术精神道德潜力。卡巴列夫斯基认为一个人的美学文化是一个人最基础的特征,这让人能够与美好事物充分地接触并且还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事物。一个人的美学文化实质是一个人对美学的领悟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根据卡巴列夫斯基的思想,个人美学文化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个人特性组成的:

1)科学认知性(艺术美学眼光,概括性的关于美的实质和标准的知识体系,关于人与美的相互关系的知识体系),

2)价值取向一致性(在美学思想、审美观、美学兴趣和美学要求寄出上的个性统一),

3)创造性(具有艺术天赋:创造性的想象,形象思维,对美的敏感性)。

通过对美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分析,可以得出:在一个人美学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个人的创造能力、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教学中有目的性的激发和修正。个人的音乐文化是整个美学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核心是音乐词汇量、有关音乐艺术的知识系统、对世界上音乐价值的定位以及个人的音乐领悟能力。美的事物可以激发出好的事物。教育应该是具有完整性的:如果我们只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性,而扼杀了学生情感性的生活的话,那么我们首先危害到了学生的精神思维能力。卡巴列夫斯基多年的所发表的作品都公开性地反对对于青少年一代美学教育的不重视,并且大力向热衷于大众艺术教育的人宣传自己的实验。他和各个城市的同仁们一同做的七年的实验,很好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俄罗斯很多中小学都在研究、思考卡巴列夫斯基的体系,并且对其进行科学性的讨论。

虽然在20世纪下半叶整个俄罗斯教育界都排斥革新思想的探索,教育界局限于狭隘的专业技术主义中,但卡巴列夫斯基在这样一沉不变保守的中小学音乐课传统中实现了变革。 他的思想证明,高等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美学教育的战略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卡巴列夫斯基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论点:培养好的学生,就应该培养优秀的教育者。因此高等音乐师范教育,根据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思想,应该具有以下三种特性。

1.概念性——把音乐教育看作一个人艺术文化的固有部分。卡巴列夫斯基在原则上没有把音乐教育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这两个分支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两者拥有共同的目的就是对音乐文化的育。

2.科学性——这是来源于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性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证明了对艺术领悟的哲学、美学和逻辑思想形成的必要性。

3.艺术性——在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有艺术性的体现,它是体现艺术本质的方法,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音乐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特点。

(2012年度湖南省教科规划办课题《中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比较研究》(编号XJK012BJ002)成果之一;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俄高校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编号12C0246)成果之一。)

上一篇:“雇人上烽契”与唐代“雇人上烽”研究 下一篇: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与经管类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