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做事不拖拉

时间:2022-05-17 08:28:07

大班社会活动:做事不拖拉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为某些幼儿做事拖拖拉拉、慢慢吞吞而苦恼。分析原因,一是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对时间的观念比较淡薄;二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有大人宠着,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做事习惯。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改掉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于是我从幼儿生活中的典型个案取材,自编了故事《拖拖的一天》(附后),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不能拖拉。

2.体验一分钟能做的事情,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做事不拖拉。

3. 在游戏中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园配合填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间记录表(附后)。

物质准备:

1.FLASH课件,内容包括动画故事《拖拖的一天》及“一分钟”动画闹钟。

2.自制“藏拖盒”一只;幼儿每人一支记号笔,红、绿纸各一张;珠子、蚕豆每人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识“拖拉”

1.播放动画故事《拖拖的一天》。

2.提问:你们喜欢拖拖吗?为什么?

3.分析讨论,理解故事。

(1)拖拖做哪些事拖拖拉拉?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拖拖这样做对他有哪些影响?

(3)他为什么会拖拖拉拉的呢?

小结:拖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别人做事,浪费别人的时间。小朋友做事情确实不能拖拖拉拉。

二、自身回顾找“拖拉”

1.提问:你们是怎么做事情的?同样的一件事,你们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吗?

2.出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间记录表。

(1)相互交流各自的时间记录表,教师记录幼儿做事的时间。

(2)共同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是时间长的拖拉了,还是时间短的拖拉了。

小结:做同样一件事,有的小朋友用的时间比别人少,有的比别人多,看来在我们小朋友中也有人像拖拖一样,做事拖拖拉拉的。

三、体验时间不“拖拉”

1.安静感受一分钟。

(1)提问“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幼儿讨论交流。

(2)播放“一分钟”动画闹钟,让幼儿安静感受一分钟。

(3)再次讨论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2.游戏体验一分钟。

游戏“穿珠和夹蚕豆”。

规则:一分钟穿10个珠子,若有剩余时间可夹蚕豆。

(1)幼儿第一次游戏。

提问:你完成任务了吗?通过游戏,你感觉一分钟长吗?

讨论:怎样在一分钟内穿10个珠子、夹更多的蚕豆呢?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2)幼儿第二次游戏。

提问:这一次你完成任务了吗?你比第一次有进步吗?为什么会进步?

小结:一分钟的时间,如果你没事情做,就会觉得长;如果你在做事情,就会觉得很短。一分钟虽然很短,但通过努力,也可以完成一些事。只要你抓住每一秒,做事不拖拉,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四、规范行为改“拖拉”

1.说一说。

(1)讨论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事情。

(2)交流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快、哪些事情做得慢。

2.画一画。

将自己做得快和做得慢的事分别画在绿色和红色的纸上。

3.藏一藏。

将“做得慢的事”藏进教师的“藏拖盒”里,并大声说“再见”;对“做得快的事”说一句“我会继续努力”。

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有好多事情要做,但因为有的人动作快,有的人动作慢,所以结果也就不一样。只要你抓住每一秒,抓住每一分钟,做到不拖拉,就一定能学到很多本领。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上小学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又快又好地做每件事。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继续记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间记录表,看看自己的进步。

2.在各项活动中认真练本领,做到做事不拖拉。

拖拖的一天

有一个小孩,名叫“拖拖”,他做起事来就跟他的名字一样,总是拖拖拉拉,慢慢吞吞。

早上,妈妈让他赶快起床去上幼儿园,他一边慢慢吞吞地穿衣服,一边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时间还早着呢!”这不,每天上幼儿园他都迟到,来不及和小朋友一起进行晨间锻炼。

中午的时候,保育员阿姨叫他快点吃好饭,饭菜都凉了。他一边慢慢吞吞地吃饭,一边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时间还早着呢!”你看他,每天都不好好吃饭,瘦得像竹竿儿似的。

画画时,老师说:“你动作快点呀,你看画好的小朋友都去滑滑梯了”。他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时间还早着呢!”

游戏时,小朋友说:“你快点呀,人家那组早就开始玩了,你再不来我们就不等你了。”他头也不抬:“不用着急,不用着急,时间还早着呢!”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拖拖吗?为什么?

上一篇:任务式运动大区域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