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

时间:2022-05-17 08:13:31

浅述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

摘要:本文简述了资源与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迁,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

关键词:资源,环境,节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资源与环境,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倍受关注的两大主题。能源是环境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而环境则是能源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消耗资源为主的发展。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人们逐渐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正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这些都不能不和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架起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之间的桥梁呢?

一、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和根基。人类的从无到有,从原始到现代,从愚昧到文明,都是靠环境和资源的孵化、滋生、哺育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自然环境中的适宜气候、土壤、水份和氧气,没有各种矿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存在和供应,地球也许和月球没有两样。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度加剧,并随之出现了向自然界大量索取和消费自然资源的时代。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乃至航天器的诞生和发展,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施、电脑、通讯和影视的不断进步和更新以及化肥、农药、除草剂、植物调节剂、果蔬产品保鲜剂的生产和制作,等等这些人类活动,无一不是靠环境和资源来支撑,都是以环境资源为母体,以环境资源为根基。环境,实质上也是资源。田地、山脉、草地和森林、湿地、湖泊与河流、空气、气候等这些既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环境,也是人类走向文明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环境和资源的空间与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要保持人类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就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超越它们的空间负荷或是打破它们的正常规律情况下,它们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就会丧失,就会对人类做出惩罚性的报复与回应。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因此,重视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对我们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目前世界上有75%(美国占其中85%)的能源供给是靠燃烧原油、煤和天然气来获取,而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SO2、NOX、CO、CO2等的污染。交通运输工具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如碳氢化合物、CO、CO2、和黑烟等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室内使用化学建材和装饰材料中的油漆、胶合板、内墙涂料、刨花板中含有的挥发性的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氯仿等有毒物质的污染

2.水体污染。

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给水资源带来污染。水环境恶化加剧。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二级处理率为15%,许多城市至今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使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普遍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78%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地下水50%以上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水源受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有98个。另外,沿海城市的海岸带污染也十分严重,局部地区城市水环境还受到酸雨的威胁。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使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污染型水资源危机。

3.噪声污染。

城市噪音的来源主要有几种,一种是建筑噪音,这种噪音是阶段性的。另一种是交通噪音,这种噪音的影响持续较长。第三种噪音是我们生活噪音,例如娱乐场所的噪音、打麻将声、音乐电视等,房子在装修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很容易被噪音“入侵”。

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四、对策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他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携手参与。一、在思想层次上,要把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这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和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纳入到国民经济计划中,在国民经济计划源头把好工业结构关、经济布局关、产品周期关,把污染消灭在产生之前,确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全局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明确部门职责,使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加认识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对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意义。二、在推行机制层次上,要创建市场运作机制,用市场运作机制产生对清洁生产的大面积的和持久的需求。

为此,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提供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加大现有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研究“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ISO14000”等现有环境管理制度与清洁生产相结合的可能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2)政策引导。政策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制约性政策。关于鼓励性政策,政府可采取财政资助、补贴、加强科技投入、奖励等手段,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提供支持,以刺激清洁生产的推行应用。关于制约性政策,政府可采取税费措施,如增收企业的排污费,在现行的对增值活动(例如生产)征税之外,还对减值活动征税,例如对肥料与杀虫剂使用、用水、砍伐森林、化学燃料使用及捕鱼等活动征税。

(3)信息、技术支持。我国不少企业在技术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自主开发能力差,在信息方面存在障碍,无法全面了解有关清洁生产技术、清洁产品和废物供求信息。这就要求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清洁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技术及人力资源支撑。

(4)加强宣传教育。公众环保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实施的效果。针对我国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的现状,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使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而企业作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战略之中的重要角色,更应以身作则。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我国推行清洁生产效果好坏关键要看企业。企业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一定措施,推进清洁生产:一、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企业领导首先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制定开发绿色产品战略,并且向员工宣传清洁生产知识,促使员工自觉地围绕清洁生产开展小革新、小改造活动。二、开发清洁生产技术。企业应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组织人员成立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小组,增强自主开发清洁生产技术的能力,并且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三、积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清洁生产审计是开展清洁生产的有效工具,是通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评审,找到减污方案并进行实施,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目的。我国企业应积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结束语

根据“十五”计划,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而今后“十一五”、“十二五”的经济依然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很显然,如果继续沿用传统“三高”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增长,那么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延缓我国现代化发展速度。发展阶段开始塑造,才不会走弯路,才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因此,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架起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之间强有利的桥梁。清洁生产以改变工业原发展模式取得节能、降耗、减污为中心,强调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实施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断努力与探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合编《环境监测》

[2]钱易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太原科技2004年12月第6期

[3]刑福俊 加强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1(3)

[4]霍雅勤,姚华军,王瑛中国水资源危机与节水潜力分析[J].资源·产业,2003(1)

[5]钱易 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6]王旭、韩福荣 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质量2002(3)

[7]王巍娜、龚远星 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再生资源研究2005年第1期

作者简介

赵书兵女武清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房地产景观设计管理方法初探 下一篇:高架桥超长束预应力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