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

时间:2022-05-17 04:41:51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

摘 要: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校需要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方法

“十三五”教育规划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始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责任感,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十三五”教育规划,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变革传统的管理方法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辅导员必须从管理制度角度出发,变革传统管理方法,使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首先,辅导员在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前提下,应该注重对中间群体的培养,因为在高校中中间群体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当班级的纪律性和约束力比较差的时候,他们就可能走下坡路,给班级管理工作造成阻碍。其次,辅导员要善于运用鼓励式管理方法,树立良性竞争意识,提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举例来说,辅导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勤工俭学,并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再次,辅导员应该实施简单的管理方式,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新和思考,切忌根据自身的喜好改变管理制度和教学活动。此外,辅导员应该充分地信任和鼓励学生,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必事必躬亲、事无巨细,避免成为“保姆式”管理者。辅导员还要摒弃家长式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发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学校事务中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和管理素养的锤炼。首先,辅导员应秉承大爱思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管理工作抱有足够的信心,善于挖掘和运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的行动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辅导员开展的教育工作。其次,辅导员应该转变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工作态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感染学生,从情感和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多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减少对学生的惩罚和批评。

三、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互协作,打造管理育人共同体

1.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专业互补。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等。同时,部分辅导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会面临困境。面对这种情况,辅导员需要与专业教师进行互补。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强,会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其一言一行都会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教师的教育与管理。

2.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平台。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专业课,而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一般是利用学生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管理,于是辅导员工作与专业教师的教育工作各自为政。因此,需要构建平台,统筹课上与课下时间,将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与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辅导员不仅要有一套课下的教育管理工作思路,还要制订符合专业教师工作模式的育人方案,双方共同努力,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指导学生的管理工作,推进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周莹.基于“大思政教育”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

[2]黄英.浅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运行机制[J].才智,2016(8).

上一篇:高校内涵式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 下一篇:一头青来一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