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74―81单元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

时间:2022-05-17 02:21:43

改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74―81单元开发效果的方法研究

摘 要:胜坨油田二区沙二74-81单元已经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在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现状下单元存在层系局部井网不完善、注水井分注率低、层间干扰严重、平面及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存在差异、注采流线不均衡等多个问题,针对目前存在问题,在矢量化井网调整的基础上,主要采取调整流线、恢复能量两项措施,以达到减缓含水上升和自然递减的效果,改善单元开发效果。

关键词:特高含水后期 矢量开发 注采调整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74-81单元位于胜坨油田胜利村穹隆背斜构造西南翼,为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的高孔高渗弱亲水砂岩油藏,单元构造简单,地层平缓,倾角2-5度,东北高、西及西南面变低与边水相连,含油面积呈扇形分布;内部构造简单,西北部发育两条小断层,封闭性较好;74-9小层以三角洲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81层以三角洲前缘河口坝为主;储层以中细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28%左右,储层渗透率变化范围0.05-12μm2。渗透率级差达7以上,非均质性严重。74、81两个主力层储量占总储量的88.8%;单元属于常温常压系统整装构造油藏。

一、开采现状及问题分析

胜二区沙二74-81单元1966年3月投入开发,自1990年至今,单元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长期的注水开发,由于套损严重及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动用状况的不均衡,开发效果变差。

1.单元井网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单元开发时间的延长,受套损等多方面影响,单元井网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现井网存在的问题为:1)受套坏井停产等因素影响,部分井区无井控制,导致储量失控;2)油水井井距差别较大,井网完善程度低。现井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为96.7%,失控有潜力储量为31万吨。

2.注水井分注率低、层间干扰严重

单元层系吸水差异大,74层平均渗透率0.875μm2,平均厚度3.5m,每米吸水强度15.7m3,81层平均渗透率2.398μm2,平均厚度7.5m,每米吸水强度22.6m3,单元渗透率极差达7以上,非均质性严重。注水井分层流量及吸水剖面资料表明层间、韵律层间吸水状况差异大。单元目前水井56口,开水井数53井,开井率为94.6%,分注井26井,分注率仅为49.1%,分注率低,层间干扰严重。

3.平面及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存在差异,注采流线不均衡

平面上单元主体部位、构造低部位地层能量好,高部位由于位于注水次流线部位,能量相对较差。受累采累注、注采现状及构造的影响,主体部位采液速度较大,东南部采液速度低。东南部井区平均单井日采液47.5方,采液速度仅为9.2%,主体部位平均单井日采液177.5方,含水高为97.97%。层间受沉积微相和构造位置的差异,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差异大。受油层厚度和渗透率的差异影响,7砂组和8砂组同样存在较大生产差异,74层平均单井日采液79.2方,采液速度为12.8%;81层平均单井日采液203.2方,电泵井占73.5%,采液速度为17.9%。

从采出程度看74层采出程度为41.6%,81层采出程度为46.5%,主体部位采出程度高达49.8%,东南部井区采出程度较低为30.7%。单元部分井区产液结构不均衡,导致注采流线不均衡,主流线方向形成大空道,油井含水较高。

二、优化调整的措施

自2010年起对单元实施矢量化井网部署方案,完善了单元的井网,后期在矢量化井网整体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分注水、调整流线、提高能量等多项注采调整工作。

1.矢量化井网调整

沙二74-81单元从2010年起实施大网连小网的矢量化井网调整,主要调整思路为:①将74、81层主体部位分两套井网部署,采取大井距(400-600米)、稀井网单采单注;②东南部采取小井距(300-400米)合采合注;③油水过渡带通过新井完善,提高储量动用程度。2010-2011年重点完善81层主体部位井网,2012-2013年重点完善东南部井网及油水过渡带失控储量。累计工作量62口,其中新油井22口,新水井21口,归位油井12口,归位水井7口。

2.细分层系注水

为解决注水的平面、层间的干扰问题,编制细分注水方案,即层间细分到小层,层内细分到韵律层注水,达到“262”分注标准(层段内小层数2个,层段内砂岩厚度6米,渗透率级差小于2),实现已动储量高效动用,未动储量充分动用。

在平面上,通过调整加强东南部、主体部位部分能量差井区及非主流线方向的注水;在层间里,通过细分注水加强含水较低、动用较差潜力小层、潜力韵律层注水,恢复地层能量。单元按照细分层系注水方案要求,实施水井分注16井、治理问题水井欠注水井9井。

3.调整注采流线

单元部分井区受采液强度、渗透率高低的差异,存在平面注采流线不均衡现象,导致采液强度大、渗透率高、油井与水井连通好的油井,形成油水井间大孔道,含水高、上升快,采液强度小、渗透率低、油井与水井连通性差的油井,为非主流线方向,能量差,开发效果差。

针对6个注采流线不均衡井组实施提、降液调整措施7井,初期日增液66.1方,日增油7.2吨,累计增油511.8吨,含水基本保持不变,改善了开发效果。

三、调整后效果综合评价

1.井网评价

矢量化井网调整后,储量控制程度由80.5%提高至96.7%;水驱控制程度由77.2%提高至91.9%,其中主力层74和81层水驱控制程度分别为94.9%和96.9%,储量控制状况较好。平面上小网井区储量控制程度高,分别为95.9%和97.4%。

2.注水状况及地层能量评价

通过水井细分层系。治理问题水井等工作,单元分注率由去年年底的47.3%上升至66.0%。注采对应率由91.2%上升至93.5%,单元有效注采比由0.91提高至0.98,注水层段合格率由78.9%提高至86.4%,地层能量得到有效回升30米。

四、结论及认识

1、对于开发时间长的老区油藏,应当优先考虑以剩余油分布为基础的井网恢复工作,在井网矢量化恢复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注采调整工作;

2、依靠注采调整,优化注采结构,均衡注采流线,有效动用剩余油,以达到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

3、有效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开发是水驱单元较好开发的基础,及时有效治理问题水井、欠注水井,增加单元有效注水量,提高注采比,恢复地能量。

参考文献:

[1]袁谋,孙梦茹,连经社.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袁谋,计兆红等.胜坨油田开发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俞启泰.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02):46-50

[4]周涌沂,李阳,王端平.矢量井网改善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研究[J].岩土力学,2008,29(1).

上一篇:塔河油田钻机网电改造及效益分析 下一篇:石油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