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彩高科转型之痛

时间:2022-05-17 01:56:11

安彩高科转型之痛

为扭转局面,安彩高科决定试水传统CRT玻壳以外的项目,包括液晶玻璃基板项目,并将其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

多事之秋,树越大越招风。中国彩电业上游最大的企业――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600207,以下简称“安彩高科”)自2005年三季度以来持续大幅亏损,如其当年拿下美国康宁公司九条玻壳生产线,跃居“全球玻壳霸主”事件一样,又一次成为业内最热门的谈资之一。只不过,评论的基调走向相反。“退市”、“存亡”、“覆亡”、“转型”、“重组”等各种字眼无一例外地成为与安彩高科并驾齐驱的主流词汇。

安彩高科的机构投资者相继舍其而去。时至今日,惟一一家依然坚守阵地的南方证券有限公司还与其具有关联关系(母公司的控股股东河南安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南方证券有限公司的并列第二大股东)。昔日辉煌的玻壳业,曾经的资本宠儿――安彩高科,其命运真如那些词汇所预言的那样吗?适逢拐点,安彩高科应该何去何从?

安彩高科的主要产品CRT 玻壳属于显示器件产业中的基础元器件,受下游彩管、彩电行业景气指数影响较大。近年来,平板电视价格的不断下调,以及中国彩管和玻壳产能扩张并释放,使得玻壳产业持续低迷,业内企业经营效益遭遇大幅下滑。安彩高科也不例外。为扭转局面,安彩高科决定试水传统CRT玻壳以外的项目,包括液晶玻璃基板项目,并将其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部分。

2005年底,安彩高科与郑州建设投资总公司合资成立安彩液晶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液晶玻璃基板。那么此举到底是权宜之策还是救赎之路呢?

液晶面板市场蛋糕好分吗?

首先来看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现状。近两年来,液晶电视价格的平民化趋势以及未来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市场的前景,强烈激发了各商家对液晶电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投资,其中占液晶电视成本达七成的面板制造更成为角力重点(见图1)。

在国内,鉴于液晶电视对于GDP的强效拉动,液晶面板产业在政府支持下上路。先是上广电被上海市政府设立为上海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接着是京东方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闪亮登场。而一些实力较强的电视生产商为免受上游外商的盘剥和提升竞争力,也开始试图整合上游面板领域。

液晶面板业具有资本密集型这个特点决定了规模化是企业赢利的关键所在。因而随着需求的增加和竞争者的加入,扩张产能成为厂商们的一致行动。

比如2006年伊始,夏普追加投资,使月产能提高18%;三星扩充其七代生产线产能;日立计划在年底将年产能从400万片提高到500万片;京东方计划在2006年底前,将生产能力提高至月产8.5万片;上广电也宣称要在年内将产能提高至不低于月产5.2万片。另外,由于在技术上,每升级一代产品线,玻璃基板可切割的面板数和利用率都会随之倍增。因此,技术领先的面板生产商除了扩张产能以外,也在积极向更高代线布局。

后来者的加入、产能的扩张以及行业快速的更新换代导致面板价格不断下滑,以超乎人们想像的速度拉低了液晶面板制造商的利润,甚至亏损。而其中以低端五代线为主的厂商受损最为严重,比如京东方巨亏16亿元后,在2006年一季度再次亏损高达5亿元。

一般来说,技术拉动型产业,首先会在低端市场上达到饱和。当前,中国市场上,五代线已经基本饱和,投资转移使得六代线产能也趋于相对产能过剩。因而,如果企业想要成功分食这块儿蛋糕,应该连六代都不要上,而是直接进入第七代线的建设。

基于此,京东方除正在进行对第五代生产线的技改项目外,也已经考虑在2007年内建设第七代液晶屏生产线,上广电也在筹备国内第一条七代液晶生产线。这种局势下,安彩高科上马五代线,并且投入生产还在一、两年之后,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液晶面板业不仅启动资金大,而且运营资金同样庞大。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只能是空喊口号,画饼充饥。那么安彩高科有这样的资金后盾吗?

依靠自己?

一家企业的长期资本净值决定了其长线投资的财务能力。安彩高科2005年的长期资本净值仅为6.41亿元,对于标准五代生产线至少需要投资约10亿美元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安彩高科的母公司――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简称“安玻公司”)2005年的经营状况严重不协调。长期资本净值只有2.59亿元,对于自身3.68亿元的正常运营费都无法满足,再别说出手援助了。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是银行借款。但是银行也是趋利者,只愿意锦上添花。自2005年三季度至今,安彩高科的亏损已经高达近4.4亿元。面对这样一个数字,银行怎会慷慨解囊?何况没有迹象表明安彩高科会在短期内迅速扭亏为盈。不然精明的基金也不会跑得那么快了。

这还仅仅只是启动资金的问题。在液晶面板领域,大则恒大,强则恒强,惟有大者能够生存。参与这个市场的竞争,不仅要过产能、规模关,而且还要有市场和强大的获利能力。而对于这些,安彩高科是否具备还是未知数。

另外,液晶面板的发展不仅需要上游玻璃基板等零组件与设备产业支持,也需要下游应用整机的订单。目前,作为中国液晶面板的主要生产基地,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上游配套资源都不敢恭维,安彩高科玻璃基板生产所在地――郑州,自然不言而喻。而对于下游整机商来说,提前进入者在技术和资源上更加值得信赖,除非后进入者以同样的品质,但较低的价格切入,并且能够迅速进行技术更新。

谁拖累了安彩?

表1是2006年上半年中国彩电的产销规模和主要产品结构。

数据显示,CRT彩电的销售量为2829万台,占彩电总销售量的77.3%,其中国内市场销售量为1523万台,占国内市场彩电总销售量的86.1%。虽然CRT产业退市论甚嚣尘上。但事实表明CRT彩电业并没有如好事者传言的那样,正在走向衰败。至少在现阶段,CRT彩电还是我国彩电行业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彩电品种。

当然,销量并不代表行业的盈利能力。2005年受三方面影响,中国CRT行业利润大幅缩水。

第一,进入2005年后,全球CRT 电视市场并未能延续2004年四季度时的强劲走势。相反,在2005年全球TFT-LCD厂家投资额同比上年增长100%并达到创纪录的127亿美元的背景下,其所带来的庞大后续产能给传统 CRT 电视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2005年元月份的美国拉斯维加斯 CES 展会和三月份的德国汉诺威 CeBIT 等国际展会上,这种压力更是被参展商和与会者所集中渲染和强化。受此影响,国内外的主要电视厂家普遍将经营重心转向平板电视并相应调整其包括玻壳在内的上游材料库存。

第二,厂商转向平板电视市场所带来的产能扩张开启了平板产品的价格战。2005年,32寸LCD-TV和42寸PDP-TV这两种平板电视先后跌破了消费者重要的心理价位,从而推动中国国内PDP和 LCD电视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63%。

第三,日、韩部分CRT玻壳企业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

受大势影响,玻壳生产商在2005年全军遭遇寒流袭击,无一能够幸免。当然,企业的亏损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结于行业大环境的演变。企业自身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能力等等)往往是关键要素之一。特别是产业大势整体下滑时期,能力较强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成为灰暗中的亮点,或者至少相对表现要好一些。

深圳赛格三星股份有限公司(000068,以下简称“S三星”)是玻壳行业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其在2005年7~9月间首次亏损了6220万元,超出安彩高科同期亏损额550多万元。但是其在2005年四季度控制了亏损的态势,减亏至-979万元。而同期,安彩高科将亏损放大了近2.5倍,达到-1.97亿元。

进入2006年,安彩高科和S三星的业绩再次形成巨大反差。一季度,S三星虽然又亏损了2700多万元,但在随后的二、三季度中分别获得340万元和450多万元的盈利。而安彩高科在2006年前三个季度中的亏损额都在7500万元以上,甚至已经逼近9000万元(见图2)。

实际上,2005年之前,在销售规模上,S三星一直都不及安彩高科。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006年一、二季度 S三星甚至反超安彩高科(见图3)。

值得一提的是二者的净利润表现。图3显示,在净利润方面,S三星早在2004年就超越了安彩高科,并在此后的几年中延续了这个态势。

安彩高科在其2005年年报及2006年中报、季报中一再将原材料高价位运行、市场竞争激烈作为其亏损的原因。诚然,这些因素对于安彩高科的亏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也是导致行业内所有企业利润下降的共同因素。但S三星既然还能有稍好的表现,那么安彩高科亏损背后一定还另有原因(见图4、图5)。

比照安彩高科、S三星历年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安彩高科在销售收入不及S三星的2006年1~6月期间,营销费用仍然高于后者。而在管理费用方面,安彩高科除了在2002年、2005年1~6月期间低于S三星外,其他年份均高于后者。虽然这仅仅只是简单的数字对比,但是至少可以看出S三星在运营管理方面要较优于安彩高科。

S三星2005年三季度业绩下滑后,其前十名流通股股东(均为机构投资者)撤走四家,随后虽然机构投资者也在变动,但前十名流通股股东中还有4~5家基金留守。而前面已经提到,同期基金对于安彩高科却没有如此“钟情”。显然,在玻壳业风雨飘摇之机,投资者对于S三星的预期要好于安彩高科,其中的缘由当然不仅仅是S三星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

平板电视时代,传统CRT时代的经验已经不可能复制。产业转型的成功依赖于企业所具备的竞争能力,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平板电视竞争能力的企业才可能获得大发展。因此,安彩高科转型之路必将任重道远。

收藏本文,请发1214到958868306(移动)/92190906(联通)。

上一篇:盘点“经常项” 下一篇:IRO们是时候动他们的奶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