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17 12:41:14

关于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即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1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中有50余例患者出现颅外血管狭窄,高达32%。其中,重度狭窄6例(17%),闭塞4例(11%)。同时90余例患者的颅外血管发现斑块,共300多处, 9例可疑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经TCD进一步检测,一侧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9%),8例为颈内动脉闭塞。结论 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TCD与CDFI与联合应用,能够较准确地测量颈内动脉及颅内侧支循环情况, 可以发现血管病变如狭窄、闭塞等,并确定程度及部位。对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彩超声;颅内颅外血管;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

近年来,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为(150~200)/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诊断方法如头部CT、MRI、CTA等, 其中CT扫描可以区分出血、占位等等,但是梗死诊断,从症状开始到低密度灶的出现大多数需要24 h,而MRI、CTA费用昂贵,设备要求高。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10年6月开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7例患者,其中男74例,女43例;年龄42~82岁,平均60岁。均出现过头痛、头晕、眩晕、晕厥、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运动、障碍、一过性黑曚等症状,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和吸烟、酗酒史。

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知情同意下进行,采用颈动脉超声(CDFI)与联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合检查,该组患者均在2周内经过2次检查判断颅内外血管、血流情况。

121 颈动脉CDFI检查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 MHz)。患者仰卧,充分暴露颈部,从胸锁乳突肌内侧纵向检查颈总动脉(CCA),然后越过分叉(BIF),检查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起始部,了解血管大致情况后,然后探头转90°,显示其横切面,检测血管内径、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位置、形态、回声特点及大小等)等。然后换2~25 MHz探头于颞窗获得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颈内动脉终末段频谱信号,最后于枕窗获得基底动脉(BA)及椎动脉频谱信号,检测狭窄率及血流参数等。

122 TCD检查 采用TCD超声诊断仪,以16 MHz、4 MHz探头分别检测颅内、外血管,包括: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虹吸部(SCA)、双侧MCA、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观察血流频谱形态、血流峰值流速(VP)及搏动指数等指标,必要时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

13 诊断和评定标准

131 颈动脉CDFI 将IMT>10 mm,颈内外动脉分叉部位(BIFIMT)>12 mm判定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IMT>15 mm为斑块形成,并测量管腔直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的计算采用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即狭窄率=(原管腔直径-最狭窄处管腔的直径)/原管腔的直径,共分为5个等级,即:正常,轻度狭窄(99%)。PSV>150 cm/s 或MV>90 cm/s,PSV>120 cm/s分别作为MCV和VA狭窄的诊断标准,伴有频峰、峰时延长,“涡流”、“湍流”等对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132 TCD ①正常为MCA峰值流速180 cm/s、伴涡流或湍流频谱及声频异常。④闭塞为MCA主干深度范围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2 结果

21 颅外血管狭窄的数量 本组中有51例患者出现颅外血管狭窄,高达3228%,其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者36例,与脑部缺血病灶相关的20例(5556%)。椎动脉起始部狭窄15例,与脑部缺血病灶相关的5例(3333%)。

22 不同程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数量 36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患者,轻度狭窄16例(444%),中度狭窄10例(277%),重度狭窄6例(166%),闭塞4例(111%)。颈段颅外动脉检测和脑血管造影的对比符合率达96%[4]。

23 颅外血管斑块的分布 本组中103例患者的颅外血管出现斑块,共314处,左右两侧血管的斑块形成无明显差异(P>005),最易形成部位是BIF,其次是CCA和ICA,最后是ECA和VA(表1)。

24 颅外血管形成斑块的数量及特点 314个斑块中,表面光滑、纤维帽完整、形态规则的182处(5668%);表面凸凹不平、纤维帽不连续成“溃疡征”形态不规则的132处(4332%)。强回声斑块100处(2674%),等回声斑块62处(1658%),低回声斑块20处(535%),不均匀回声192处(5133%)。

25 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及数量 颅内动脉有181条出现狭窄,大脑中动脉81条(4475%),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48条(2652%),大脑前动脉22条(1215%),大脑后动脉21条(1160%),颈内动脉虹吸段9条(497%)。

3 讨论

31 在我国脑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临床上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常由颅内或颅外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特别是动脉硬化性病变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5%[1]。近年来大量血管造影和病理证实, 动脉硬化造成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梗死中占有相当比例。Xue[2]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465%的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301%的患者颅外动脉狭窄,234%的患者颅内、颅外动脉均有狭窄。而在Li[3]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中显示,75%的脑梗死患者中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15%颈动脉内膜在10 mm~15 mm之间,605%有颈动脉斑块。

32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实时显示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有助于发现颅内血管的病变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CDFI)具有频谱多普勒的功能,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可以提供颈动脉及脑血管等多方面信息,检测出血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斑块的分布及性质、血管盗血等情况。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优越性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33 CDFI与TCD检测技术联合应用于临床可以及时准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产生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提高颅内、外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客观的影像学和动力学依据。二者同步检测摒弃了传统的脑血流图的不准确性和脑血管造影的有创伤性,同时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成为影像诊断的重要佐证,缺血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手段。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经济实用,容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张梅,张运,张园园,等.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值的对比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1):3233

[2] Xue mz, Li yj, Gao xg, et al.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f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cerebral arterie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correlative factors.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1,91(11):762765

[3] Li gw,Zheng gy, Li jg,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Chin med sci j,2010,25(1):3237.

作者单位:136502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试析AF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230例诊疗分析 下一篇:改良式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