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AF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230例诊疗分析

时间:2022-10-04 09:25:24

试析AF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230例诊疗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AF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本院骨科腰椎骨折患者230例,采用AF内固定方法治疗,随访半年至两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的椎体恢复高度平均为85%,Cobb角

【关键词】 AF内固定;腰椎骨折;临床效果

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创伤,是由于脊柱平面在多种复合应力的作用下旋转、轴向压缩失衡所致, AF内固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方法,对椎体高度恢复、防止相邻椎间盘的退化和继发椎管狭窄都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南禹州市中医院骨科腰椎骨折患者230例应用AF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本院骨科腰椎骨折患者230例,其中男159例,女71例,年龄19~62岁,平均417岁;受伤原因:砸伤61例,车祸伤59例,压伤52例,坠落伤58例;骨折部位L1:68例,L2:61例,L3:54例,L4 :47例;术前Franke1分级:E级181例,D级21例,C级13例,B级11例,A级4例;术前患者的椎体压缩平均为55%,Cobb角平均约为20°。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时按照常规行腰椎正侧位X线、三维螺旋CT扫描、MRI等检查,以了解患者椎管和脊髓的形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软组织损伤程度、不同骨折类型、神经损伤和神经受压情况来确定手术时间[2],如存在神经损伤或神经受压时应立即手术治疗,如果骨折部位的皮肤感染或受损,应给予消肿、活血化瘀、抗炎等对症治疗,待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根据检查情况选择合适的AF螺钉和杆长短,并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

122 术中操作 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按照常规铺巾和消毒,以术前定位伤椎的体表标志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切口长约10 cm,暴露伤椎、上下各一椎的棘突、关节突、椎板、人字嵴,对椎弓根进针点加以确认,确认后先在进针点用骨锥钻孔,之后进克氏针约为4 cm,上腰椎针和下腰椎针分别与椎中心线呈5°~10°和10°~15°夹角,待定位无误后将克氏针拔出,并用探针探查进针孔周围的情况,再用扩孔锥将骨孔扩大,选择合适长度直径为45 mm的椎弓根钉,经椎弓置入直至椎体中前部(椎管狭窄、椎管内骨块翻转、脊髓损伤的患者要行椎管减压、椎体复位、神经探查等操作),之后将AF连接棒安装,将螺钉旋紧,并根据椎体的压缩情况,将连接杆撑开,透视椎体复位和螺钉位置良好后再安装二棒间的横杆。

123 术后处理 清点纱布、器械,确认伤口内不存留异物后,将庆大霉素16万U注入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和皮肤,常规敷料包扎伤口,术后引流管持续引流48 h,嘱咐患者在1个月内要卧床休息,1个月后可借助拐杖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的训练。

2 结果

21 本组研究230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两年,椎体恢复高度平均为85%,Cobb角

22 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230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随访对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1分级都有所提高,具体见表1。

3 讨论

AF内固定系统是由正反螺纹套筒和螺纹角度螺栓、自锁椎弓根螺钉、横向连杆组合而成,可以为腰椎骨折患者提供三维的矫正控制和坚实的固定作用,其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准确有效。近年来AF内固定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这种手术方法可对脊柱的前、中、后三柱结构给予复位并固定,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稳定性和可调性;但是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并带硬腰围直至骨性融合,待骨折愈合后要尽早将内固定取出,以减少脱落或断钉等情况的发生,另外加强随访和功能锻炼指导对预防断钉或减少脱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AF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节段短、术中出血少,治疗效果明显。

参 考 文 献

[1] 何森根.AF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药指南,2011, 9(13):1921

[2] 曾贵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中医药导报,2009,15(6):5354

作者单位:461670 河南禹州市中医院

上一篇:鼻内镜黏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并骨折外移治疗... 下一篇:关于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