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蟹\母蟹和鸡爪》课堂实录

时间:2022-05-17 12:25:34

《公蟹\母蟹和鸡爪》课堂实录

【教学对象】

国际部高二学生(学汉语两年)

【教学内容】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第五十课

【教学目标】

1.中国蟹文化介绍,引导学生进行中、日、韩蟹文化比较。

2.复习已学关联词,并通过复句加以练习和巩固。

3.逐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平、友好、发展”的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

启发点拨法、语法演绎法、小组任务法、主题归纳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文配套DVD

【教学思路】

在教授课文内容之前,引入中、日、韩的蟹文化比较,进行课前热身准备;随后观赏课文DVD,通过问答及填空的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通过寻找关联词语、出示相关例句的形式,巩固关联词用法,复习所学的蟹文化知识;最后强调文章的“友好、合作、发展”的中心,进一步升华为国际部学生在不同国家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本教材的最后一课。上次我们已经布置了作业,请大家回去以后预习一下这课的生词。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PPT展示一只卡通螃蟹,挥动着大钳子),课件上的这个动物叫什么呢?

生:(看着觉得有趣,脱口而出)是“crab”(英语),是“kani”(日语)……

师:在汉语里又叫什么呢?

生:蟹!

师:很好!大家说得很对,这是“蟹”,也可以叫“螃蟹”。(在黑板上写“螃蟹”及拼音)

大家看这个“螃”字,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叫“螃”蟹?

生:(疑惑的表情,摇头,想不出的样子)

师:大家想一想,螃蟹是怎么爬的?

生:(有人用手势表示螃蟹是横着爬的)

师:对,螃蟹不是向前面爬,而是朝旁边爬的,所以大家看这个“螃”字――

生:(有人明白了的表情)所以“螃”蟹!

师:对了!汉字很有趣吧!它的表意是很形象的。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这个是什么?(PPT展示一对放大了的鸡爪)

(有人露出害怕的表情,有人说是“鸡的脚”,有人说是“爪”。)

师:没错,是鸡的脚,更确切地说叫“鸡爪”(在黑板上写“鸡爪”两字及拼音)。大家看,“爪”这个字,和图片上的鸡爪形状很像吧!

生:(有人用手模仿“爪”的样子,引得旁边同学发笑)

[点评]看图识物,适时引入汉字教学,直观地突出了汉字表意的形象性,引起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加深了对于汉字的印象。

师:好了,大家把书翻到233页,看我们这一课的题目是――

生:(错落的声音)《公蟹、母蟹和鸡爪》(有人禁不住偷笑)

师:公蟹、母蟹如何区分?蟹和鸡爪,又怎么会在一块儿?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完了这课,大家就知道了。

[点评]抓住全文讲解的突破口,巧妙设置悬念。看似无关的蟹和鸡爪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后面的课程内容充满了期待。

二、蟹文化介绍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文章的第一段,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第一和第二两句话。

生:“我们都知道母蟹比公蟹好吃。在美国,我发现公蟹和母蟹是分开卖的。更让我觉得奇怪的是,这儿公蟹比母蟹受欢迎,公蟹的价钱要比母蟹贵一倍。”

师:你们听说过母蟹比公蟹好吃吗?(在黑板上写“公、母”及拼音,并解释说:表示动物的性别的时候,用“公”和“母”。)

生:(茫然状摇头)

师:所以,同学们,课文里的“我们”指的是和作者一样的中国人。那我们班级的同学,在你们自己的国家也吃螃蟹,有没有注意到吃螃蟹有公、母的区别呢?

生:(想了想,左右交流了下,大多摇头)

师:那,让我们首先来看看大家熟悉的蟹吧!

[点评]关于蟹文化的内容,引入得较为巧妙,以公蟹、母蟹的差别引出话题,适当扩展,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PPT,图片显示:一个人捧着帝王蟹,那蟹异常的大,几乎遮住了人的整个身体。学生惊呼连连,有日本学生大叫“tarabagani”!)

师:这就是来自日本北海道的帝王蟹,最大的有7~8公斤重,被称为“蟹中之王”。我想问问日本的同学,帝王蟹在日本是怎么吃的?

生:生着吃!

师:那叫“刺身”,或者说“生食”。大家看还是不是有这样吃的?

(播放PPT图片:异常隆重丰盛的帝王蟹火锅以及在日本的专门店)

生:(顿时感到亲切,连连点头称是,交头接耳讨论帝王蟹的美味。)

师:好,我们再来看看韩国的螃蟹。(播放PPT图片:身小腿长的竹蟹,相对身体,腿显得尤其长)

生:(一脸惊讶的样子)(韩国学生微微笑)

师:请哪位韩国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蟹。

生:(自告奋勇)这叫“竹蟹”,它的腿有这么长(双手手臂伸展到最大限度),可以做菜吃。

师:(播放PPT“什锦竹蟹”的图片)这是韩国的名菜,什锦竹蟹。

好,看完了日本的蟹、韩国的蟹,我们要来说说中国的蟹。最有中国特色的蟹,也就是China Crab,一般来说指的就是这种蟹――大闸蟹(播放PPT“大闸蟹”的图片)。虽然叫“大”闸蟹,但是它的个头儿比起帝王蟹、竹蟹要小很多,一般就是人的手掌这样大小。大闸蟹一般是清蒸着吃的,有没有同学吃过这种蟹?

生:我爸爸带我去吃过,很好吃!但是很麻烦!

师:这位同学说吃起来“麻烦”,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它不大,人们要把蟹里面的肉完全弄出来,需要很多时间,有时甚至要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我们图片上的这些,大家数数一共有几件?(播放PPT“蟹八件”图片)

生:一、二、三……八,八件!

师:对,这就是有些比较讲究的人用来吃蟹的“蟹八件”。

蟹的肉和黄还可以单独用来做菜,做成很多种不同的“蟹粉菜”,比如我们很多同学很喜欢吃的――(播放PPT“蟹粉小笼”图片)

生:齐呼“小笼包子”!

师:对,大家看这个小笼包的中间是黄黄的,那就是“蟹粉”,所以叫它“蟹粉小笼包”。下次大家如果去老城隍庙,可以尝尝这种小笼包,它比一般的小笼包更好吃!

生:(馋涎欲滴状,三三两两讨论刚才提到的各种美味。)

[点评]收集了较为生动丰富的图文资料,以直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中、日、韩三国蟹文化的认识,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比较。跨文化教学在国际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中都有体现。到了高二,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言技能,跨文化比较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在对生词、语句的阐释上,也可以体现在对于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生发。这种系统文化教学,如果借助较为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就能不流于枯燥,并且内容组织更加灵活和有相对性,学生探讨也更有针对性。

三、课文内容讲解

师:好了,讲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现在大家要回到课文上来了,我们来看看课文前半部分的DVD。

(播放教材配套DVD,以卡通Flash形式展现公蟹、母蟹以及中国人、美国人)

同学们还记得刚才我们读的内容吗?中国人喜欢吃公蟹还是母蟹?

生:(翻书找答案)母蟹!

师:那美国人呢?

生:公蟹!

师:很多中国人喜欢吃母蟹,就是因为母蟹有蟹黄,味道更鲜美!所以,当作者得知在美国母蟹的价格只有公蟹一半的时候,他是怎么说的?

生:“美国人真不会吃!”

师:这里的“不会”是什么意思?是和“我不会说英语”中的“不会”一样的意思吗?

生:(考虑片刻)不是。

师:对,这里的“不会”意思是“不善于”,比如说“他性格很内向,不会和人交流”,(在黑板上写这句话)这里的“不会”也是“不善于”的意思。

[点评]随时注意文中的新鲜语法、词法,适时进行点拨。

师: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很会和人交流的,他觉得美国人吃蟹的习惯很奇怪,于是当美国朋友请他去家里做客的时候,他就向朋友请教了这个问题。那同学们有没有看明白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吃母蟹呢?

生:因为母蟹生“孩子”,营养都到“孩子”那儿去了,母蟹就不好吃了。

师:是的。美国人就是这样认为的。说到这里,我们顺便来了解一下大闸蟹的公母是怎么区分的。(播放PPT“公蟹、母蟹”图)

大家看,这是大闸蟹的肚子,虽然它们的身上都是青黑色的,但是肚子却是白白的。根据经验呢,母蟹的肚子往往是圆的,公蟹的肚子往往是尖的。所以大家看右边这张图片是公蟹还是母蟹?

生:母蟹!

师:对了,那左边这个肚子尖尖的就是公蟹。

大闸蟹一般来说,每年的秋天最好吃,那个时候的母蟹蟹黄特别多,味道特别好!很多人还喜欢一边吃螃蟹,一边喝点儿黄酒。当然,也有一些中国人喜欢吃公蟹,只是公蟹成熟的时间要比母蟹晚一个月,所以,大家在九十月份一开始吃的大多数都是母蟹。

[点评]对于课文不够完善的内容予以补充,丰富学生对于中国蟹文化的知识。

师:那喜欢吃母蟹的中国人和喜欢吃公蟹的美国人能互相理解对方的喜好吗?用课文中的原话作答。

生:“主人看了看我们,又接着说:‘你们觉得我们美国人不会吃,我还觉得你们中国人吃得怪呢!其实这是因为习惯不同。’”

师:也就是说中国人喜欢吃母蟹,美国人喜欢吃公蟹,日本人喜欢吃生的帝王蟹,韩国人喜欢吃腿很长的竹蟹,这些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齐答)习惯不同。

师:大家说得很好,中国人有句俗话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板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的人喜欢吃萝卜,有的人喜欢吃青菜,每个人因为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口味不同,喜欢的东西也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也是很自然的事了。根据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西方人比较喜欢吃什么?

生:(多人答)汉堡包!……比萨!……热狗!……三明治!

师:那东方人呢?

生:(多人答)米饭!……面条!……包子!

师:所以东西方的饮食习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即使是同为东方的中、日、韩,也会有很多习惯差异。面对这些习惯差异,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加以对待呢?答案就在“鸡爪”里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鸡爪”吧,有没有同学吃过鸡爪?

[点评]课文前后两部分讲解的过渡较为自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问答,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

生:(大多连连摇头,作可怕的表情。也有同学说,我吃过,很好吃的!该学生母亲为中国人,家人现在上海。)

师:你吃过的是什么做法?

生: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我记得好像是红色的,跟图片上的这个差不多。

师:那可能是红烧鸡爪或者酱鸡爪。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鸡爪在中国可是一道名菜,做法非常多样,是很多人家里的家常菜。并且作为菜的名字,人们往往给它一个更好听的说法“凤爪”(在黑板上写“凤爪”两字)。在中国,鸡爪的价格甚至比鸡肉还要贵。不过,中国人喜欢吃鸡爪的习惯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有些不可理解。那么,不吃鸡爪的美国人和喜欢吃鸡爪的中国人,又是如何来面对彼此之间这种习惯差异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完后半段的课文DVD,看完以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个填空练习。(播放最后一段DVD)

师:好了,DVD看完了,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你听到的内容来填空。接下来请两位同学说一下你们的答案。

(填空练习:中国人生活在东半球,美国人生活在 西半球,吃的习惯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很自然的。

中国每年都要从美国进口很多的鸡爪,美国人赚了钱很高兴。中国人吃到了的鸡爪,也很高兴。)

大家一起来把填空练习上的两段话读一下。

生:(齐读)

[点评]填空练习,强化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性的语句,帮助学生对全文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认识。

师:所以,我们看,如果不同的国家可以互相尊重,和平友好地相处,并且利用这种不同加强经济合作,那大家都会很高兴,都会生活得更好。

[点评]课文的讲解逐层进行,并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课文内容问答、填空和概括、相关文化内容适时穿插、生活实际的联系、任务式的课文DVD分段观看……如此可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中级阶段的学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注意其中的语法点,还应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理解课文的内涵。

四、相关语法练习

师:文章的内容我们讲到这儿,接下来要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这些关联词我们在以前都已经学过,希望大家能够准确地把它们找出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生:(纷纷翻书看内容画线)

师:时间到了,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找到的关联词。

生1:我找到一句“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种不同,加强经济合作,大家都有可能生活得更好。”这句当中的,“如果……,就……”。

师:对了,这是一组。“如果……”表示假设的条件,“就……”是得出的结论。

请同学看大屏幕,根据题目旁边的图片提示完成下面两个句子。顺便回想一下刚才我们在谈论各国蟹文化时说到的内容。(PPT上练习:1.如果想吃大闸蟹,就最好在农历九月吃。2.如果你想品尝地道的帝王蟹刺身,就最好去日本吃。)

[点评]:找课文中关联词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一遍的自主阅读。用“完成句子”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旁边配以相关内容的图片作为提示,使思考的过程更有针对性,这样能更直接、明确地达到教学目的。

生2:我也找到一句“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们能用公蟹的一半的价钱买母蟹,当然都很高兴。”这句中的“不管……,都……”。

师:对了,“不管……,都……”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一起来做两个练习――(PPT上练习:1.不管是在中国、日本还是韩国,人们都喜欢吃 螃蟹。2.不管是帝王蟹火锅,还是帝王蟹刺身,都很好吃。)

生3:“因为他去过中国,所以他知道中国人的爱好。”里面的“因为……,所以……”。

师:很好。“因为……”表示原因,“所以……”则是结果。我们来看这两句――(PPT上练习:1.这种蟹因为腿又细又长,像竹竿,所以被称为“竹蟹”。2.因为螃蟹性寒,所以吃螃蟹的时候最好要喝点儿酒。)

师:为什么说吃螃蟹的时候要喝点儿酒呢?因为根据中医的理论,螃蟹是一种“寒性”的东西,吃多了容易拉肚子,所以搭配“温性”的黄酒,能够起到平衡的作用。

[点评]进行关联词练习的同时,也对题目中提到的新内容予以适当补充。

同学们已经找到三句了,再找找看还有吗?

生4:老师,还有这句“母蟹不但肉少,而且也不香”,当中的“不但……,而且……”。

师:没错!“不但……”说出了一种情况,“而且……”在前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请大家想想这两句我们怎么来完成。(PPT上练习:1.大闸蟹不但可以清蒸吃,而且还可以做各种蟹粉菜吃。2.澳大利亚的前总理陆克文不但自己会说很流利的汉语,而且他的子女也都会说汉语。)(之前的课上,曾经给学生讲过陆克文的经历和他家人的情况。)

生5:老师,这句是不是?“美国人不吃鸡爪,可是在中国,鸡爪的价钱比鸡肉还贵。”里面的“可是”。

师:非常好!“可是”往往表示转折,用在复句里,经常和“虽然”搭配在一起。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讲的关于吃大闸蟹的内容,来完成这两句话。(PPT练习:1.大闸蟹虽然很好吃,可是吃起来有点麻烦。2.大闸蟹虽然很好吃,可是不能吃得太多,因为吃得太多会拉肚子。)

师:大家都找得很好。还有没有?大家再找找。

生6:老师,这句好像也是的吧?“既然是大家都高兴的事儿,为什么不多做呢?”“既然”好像也是关联词。

师:你的判断很准确!“既然……”表示的是前提,后面接着的则是推论。看看这两句怎么完成。(PPT练习:1.既然你在金秋时节来了上海,就去尝尝大闸蟹吧。2.同学们既然选择了学汉语,并且已经学了两年,就不要轻易放弃。)

师:就像刚才句子里说的,大家已经学完了厚厚的四册汉语精读书,已经会说会用很多汉语了,希望大家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能够继续加油!向中级汉语甚至高级汉语的目标前进!

刚才的关联词语练习,大家做得很好。PPT上的不是标准答案,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关键是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些关联词语的意思,掌握它们的用法。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是我们进入汉语学习中级阶段的很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

[点评]在“完成句子”的练习中,学生基本能较好地将蟹文化知识和关联词语法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且每项练习的本身,也是对此次课堂内容的一种复习。教学内容不断循环滚动,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五、总结与升华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的题目《公蟹、母蟹和鸡爪》,请大家按小组一起回忆一下今天所学课文的内容,然后我们请每组派一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5分钟后)

生1:公蟹和母蟹,指的是中国人喜欢吃母蟹,美国人喜欢吃公蟹,是因为习惯不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鸡爪,是说中国人喜欢吃,而美国人不吃,于是美国人把鸡爪便宜点卖给中国,大家都高兴。

师:那公蟹、母蟹为什么和鸡爪放在一起说呢?

生2:因为都是讲了“不同”,不同的时候要互相“尊重”,如果能“利用”这个不同,还可以大家都高兴。

[点评]最后回到课堂一开始提到的关于题目的悬念,这时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具有一定内容概括性的练习,让学生明确了课文的要点,同时也进行了归纳表达的操练。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

大家想想,你们来中国以后,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习惯上的不同?

生1:中国菜太油腻!

生2:中国春节放鞭炮,太可怕了!太吵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中国菜太油腻,那是因为中国人做菜喜欢用油锅炒,自然油会显得多了一些。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吃太多油会影响健康。还有同学说春节放鞭炮声音太响了,放鞭炮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以前的中国人觉得响亮的鞭炮声才能赶走怪兽,迎接新的一年,现在的中国人觉得过春节放鞭炮喜庆,这样才有过节的感觉。当然,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来感受中国的社会,发现其中和自己国家的不同之处,这点很可贵。学了这课以后,希望同学们在面对不同国家的不同习俗、习惯时,学会用一种理解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去感受其中的异国风情。

[点评]对学生生活中的主观“不习惯”进行客观上的原因阐释,以实际的例子来升华此次课堂内容的主题。

师:我们国际部的同学来自各个国家,大家除了会说自己母语以外,还会说汉语、英语,甚至更多的语言,你们将来都会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大家看,我们课文最后的这幅图底下写了什么?

生:(齐答)和平、友好、发展

师:和平、友好、发展,这正是国家交流合作的关键。希望大家学习了这一课以后,能够更加明白自己学汉语的目的是什么,将来能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齐声朗读一下课文最后一段中的这段文字。(PPT上逐字显示:地球上有这么多国家和民族,有这么多不同的文化,世界本来就是多样化的。如果我们尊重这种不同,大家就能和平、友好地相处;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种不同,加强经济合作,大家都有可能生活得更好。)

生:(齐读)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祝愿世界和平,大家都能生活得更好,过得更开心!下课。(背景音乐响起《友谊地久天长》,大屏幕显示“爱在和平中”的PPT。)

[点评]对于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用汉语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阐释的同时,还可与他们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联系,这样能不断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和进一步“读懂”汉语文章及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来中国留学的意义,思想上也能趋于成熟。

[整体点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语言――结构――跨文化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课教学设计就非常明确地采用了这一理念,将汉语语言结构的讲练、语言概括表达的操练、语用交际的训练与跨文化比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掌握语言结构和言语技能,并有效培养了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作为一堂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师最成功之处在于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并设置了跨文化讨论的交际环境,整堂课都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得体的表达,但课堂氛围又始终是轻松愉快的。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学校国际部)

上一篇: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提升诗歌教学的审美内涵 下一篇:初为人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