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化企业在ERP环境下对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2-05-17 12:05:28

石油炼化企业在ERP环境下对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应用探索

【摘 要】石油炼化企业随着上下游市场利润的挤压,利润空间逐渐收窄,向管理要效益逐步成为炼化企业走上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要途径。作业成本管理法是对以往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化,提高了企业成本精准度、优化了企业定价决策,促使企业关注、了解、应用。本文主要阐述炼化企业在ERP环境基础上通过整合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应用,走上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增效益之路的探索。

【关键词】石油炼化;ERP;价值链;作业链;作业成本

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上升,炼化企业效益与国外原油市场波动的影响会越来越密切。炼化企业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减小外部输入型通胀风险的影响,采取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强化成本精细管理等措施,以保证炼化任务的完成,降低完全费用。在此基础上,炼化企业充分比对各项产品的利润贡献率,引入作业成本管理法,以成本动因作为降本增效的原动力逐步走出一条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主要阐述在现有ERP环境下,以作业成本管理法分析成本动因,最大限度降本增效、节约资源,从而整体提升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几点探索。

一、作业成本管理法应用必要性

炼化企业在面临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寻找整体资源平衡优化管理,努力探索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引入作业成本管理法是完全必要的。第一,企业外部环境形势紧迫。发达国家发挥资源优势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占据行业制高点—资源定价权,主导石油炼化发展升级,吞噬了行业的大部分剩余利润。第二,企业内部管理发生变化。企业面对以提高生产效率的社会分工发展越来越细、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细化的情况,通过炼化精细化管理晋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强化风险管理,识别各项炼化流程中的风险点,做到规避、转移与应对并举控制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做到合法合规,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三,会计核算环境发生变化。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在增强,从关注炼化成本核算向成本管理转移,成本控制逐渐由过去事后控制走到事前、事中控制;IT技术逐步应用到会计行业后,特别是ERP系统出现,炼化核算大部分简化至部门集成,加强了财务统计、分析、控制的管理职能;会计人员素质大幅提高,胜任工作在职业道德和会计核算技能两项基础上,增加熟悉信息系统原理,精于将会计原理、企业核算通过信息技术传递、归集的能力。第四,炼化企业成本核算存在优化点。现行成本核算办法采用联产品系数法计算,即将各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半成品投入成本,减自用燃料油、气及外转供,计算出产品总成本,根据系数计算出各种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半成品按统一标准价格),产品成本精准度有待优化。作业成本法在传统核算基础上,将资源赋予作业、产品根据消耗作业来分配所耗资源成本的思想,对产品成本的精准度、节约资源都有很大提升。

二、炼化企业深化作业成本管理法的几点探索

炼化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在ERP中已有实施操作的部分界面和功能。目前,炼化企业在SAP平台上只解决了部分中间产品的转移,只是对部分车间的效率评价有一定的帮助,对企业成本管理要求还存在差距。这里基于ERP环境下作业成本管理法现有应用基础上,对进一步深化应用进行几个方面的探索和讨论。

(一)实现管理理念的整合

ERP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思想。ERP把整个供应、生产、消费过程看成一个整体,视为一条供应链,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来实现自身价值。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动因以及由此引起的作业链管理思想。每项作业的完成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是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作业,作业的转移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的产出是全部作业价值集合成价值链的最终结果,因此作业链的形成过程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

作业成本管理法与ERP系统的理念一致性,为深化应用提供实施的条件。

从作业概念的角度出发,供应链中每个环节功能的实现都要耗费一定的作业量,企业的供应链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每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对这种作业消耗与价值产出进行计量反映就形成会计核算。由二者理念契合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价值链的行为形式,而作业链是价值链的实物形式,供应链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实质上都是对价值增值过程的管理。因此,作业成本法与ERP管理思想上是一致的,是实现企业管理整合的基础。

(二)实现操作平台的整合

1、ERP系统与SAP软件平台。目前,大型炼化企业都采用ERP管理模式和应用平台。ERP系统是一套全面、多层次管理系统,可以清晰地分析出炼化企业盈利整体切入点。ERP应用展现了四大优点:集成性、规范化、实时性、优化管理。SAP软件是ERP系统软件,体现了ERP系统思想,能向客户提供全面集成、一体化的商务解决方案界面。SAP(R/3 版本 4.6C)平台在员工实际操作中提供与管理思想一致的界面,逐步被员工接受。对财务来讲,SAP软件平台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集成、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大大提高财务信息准确度;非财务模块分系统对于成本动因的采集为后续作业成本法开发、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SAP平台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融合。SAP平台对于成本管理采用成本要素(核算项目)、成本中心(核算主体)、内部订单(专项统计)、作业成本核算(作业过程)等架构,对数据进行获利分析和利润分析,形成成本要素——成本中心/内部订单/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管理模式。SAP平台将作业融入成本中心管理和生产订单管理,将成本中心与作业中心结合,从作业的角度建立作业库、作业类型、作业类型组构架,从作业中心形成管理单元构架,从成本要素形成资源管理构架,形成存在作业业务的配套管理。SAP平台通过BOM系统逐步实现作业消耗资源,作业产出形成价值的过程,核算整个作业链的真实价值。

(三)实现基础管理的整合

在成本管理方面,突破作业成本法只是对制造费用分配的考量,将全成本作为管理的源泉。首先梳理作业链,细分作业,将作业与成本动因联系起来,将作业构架向装置延伸,作业单元向基层拓展。其次根据作业做好预算监控,确认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三是分解出不增加价值作业和增加价值作业,对不增加价值作业再进一步分析是否属于增加社会责任的作业和过渡作业,将作业向效益靠拢。四是做好作业中心与成本中心成本范围核算管理过程及衔接,进一步认定、研究内部作业链、价值链变化与成本分摊动因一致性和差异性。通过基础管理整合,让作业成本法能更好的与ERP系统融合,借助SAP平台能更深入的应用作业成本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实现财务核算的整合

1、炼化企业传统成本分配方法。传统成本分配是目前炼化企业成本分配模式,即采用系数分配法。系数分配法是与产品数量相联系,成本通过数量与系数之间的积数来分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单产品形成的难易度的不同系数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如何真实的逐步反映产品成本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关注点。

2、在SAP平台中采用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式。作业成本法采用“成本驱动因子”(即成本动因)对成本分配是对传统以产品数量对成本分配方法的重大改进,以作业成本动因作为连接资源与产品的中介,将资源成本计算到作业成本,再计算到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成本,形成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核算中除了产品是最终的成本核算对象,作业也成了新的成本核算对象,并成为连系资源与产品成本的纽带。

3、对SAP软件平台核算进一步应用整合的假设。在SAP平台中,作业成本会计(CO-ABC)是一个基于成本中心标准架构的解决方案,增强分配间接费用的控制能力,作为成本中心会计的补充。SAP软件进一步应用需得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将各生产流程作业予以统一,提供与生产密切的标准架构,用作业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形成一套带有动因的作业体系;二是作业中心与成本中心的关联,在核算单元之间不会出现重漏等瑕疵;三是优化软件运行效率,一旦作业应用于核算,数据量将相当庞大,系统运行有更高要求。如果作业成本会计代替传统的分配方法,定会增强产品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力,对企业决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五)实现考核分析的整合

作业成本法的数据更为有利的分析企业资源使用效率。能够充分对各项作业予以考核,分析价值增值和资源耗费是否一致,对生产、管理效率作出评价。

一是从技经指标角度对炼化生产效益予以考核,反映每个作业中心的整体效率。二是从作业成本角度对产品作业过程进行考核分析。三是分析作业效率,优化作业链。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分析、考核,对作业的价值增值部分仔细辨别,在作业无价值增值、无效益外责任时,可考虑合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成效

作业成本法推行后,炼化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上,更有利于瞄准市场,生产随市场而动;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降本增效,增厚企业剩余价值空间,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一)定价更为切合市场实际。随着工业不断进步,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炼化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征越来越明显,出直接原料成本意外,间接成本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多产品成本分配影响着产品生产决策,定价标准要与产品实际成本相适应。按照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对产品价格有一定的扭曲,不能促使企业满足市场变动策略,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实现炼化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准确地分析其产品定价,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二)生产效率会进一步提高。由于作业成本法作业是对生产环节的进一步梳理、分析、评价,作业链中存在无效作业和不增值作业会被企业逐步甄别,直至改进、合并、减少;附加值高的作业会逐步成为企业关注的方向,生产会进一步提高效率,将剩余价值的空间逐步扩大;产品选择周期受市场偏好影响越来越重,消费差异性进一步促使产品更新提速,从产品设计、计划、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逐步纳入作业链统一管理,生产效率得到有效优化,对企业内部价值转移提升都有重要作用。

(三)降本增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市场的竞争最终都变现在价格竞争,低成本竞争优势,在企业自己受益的同时,为客户的价值提升留足空间。作业成本对成本的分配,产品销售成本越来越接近与实际,摒弃了无效作业、非增值作业,做到作业皆有价值,将产品价值空间接近于产品理想、标准化,成本降低到最大程度。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有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保证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颖丽.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应用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2.

[2]何仲高.论作业成本法对传统会计成本的突破与应用[J].现代经济,2008,8.

[3]殷红艳,张志凤.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及其数据库设计[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1.

[4]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会计研究,1999,8.

上一篇:关于城镇化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设计 下一篇:从企业集团货币资金管理看财务部门的价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