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硫酸镁联合治疗破伤风16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16 10:59:37

安定硫酸镁联合治疗破伤风160例临床观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923-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我院1992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破伤风患者160例,经大剂量安定和硫酸镁联合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12例,女48例,年龄6~74岁(5例为小儿)。本组患者均来自农牧区。发病原因:创伤132例,锈钉刺伤23例,碰撞伤1例,外科手术后1例,湿疹后1例,旧法接生1例,无外伤史1例。本组仅12例有接受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其他148例均无预防接种史。潜伏期:5天~3周,有1例湿疹感染病史长达6年,无法确定潜伏期。

2 治疗

160例中安定20~480 mg/日,分次静脉推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发展,加大剂量30 mg,每1~2小时静脉推注,以后随病情改善而逐渐减量。硫酸镁均用生理盐水或糖盐水稀释,最大用量为40 ml/日静脉点滴,最小10 ml/日静脉点滴。破伤风抗毒素每日10万U静脉点滴40例,其余患者5~8万U每日静脉点滴。

3 结果

本组患者按破伤风分型标准分类;轻型6例,中型32例,重型122例。治愈156例,呼吸衰竭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

4 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繁殖并分泌毒素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和持续性收缩,在平时和战时均可发生。死亡原因主要为肌肉持续收缩和随意肌持续痉挛使患者衰竭,突然以喉痉挛窒息死亡。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经血循环分布于全身,大部分被运动神经末梢所摄取,并集中于中枢神经细胞外,毒素通过突触并黏附于脊髓抑制性中间元的突触前末端之后,干扰抑制性介质的释放,Q和r神经元均解除抑制后,引起肌张力增加,协调丧失,协同与拮抗两组肌肉同时自动收缩阵发性痉挛。安定作用于脊髓的传递信息水平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和杏仁核,则可阻断破伤风外毒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横纹肌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本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抽搐情况用安定静脉推注30 mg/1~2小时,最大用量为480 mg/日。用药后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治疗和检查时不再出现抽搐反应。一般用药后第二天抽搐反应的发生频率明显减少,抽搐高峰的典型症状基本不再出现。以后逐渐延长用药间隔,未发现有病情反复和安定引起的运动失调、肠麻痹、抑制脊髓等不良反应。此外,本组40例患者每日安定用量为480 mg静脉点滴,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安定大剂量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在破伤风治疗中应用硫酸镁的报道较少。本组患者最大剂量每日40 ml静脉点滴,一般20 ml/日静脉点滴,在严密观察血压和呼吸的前提下用药,注射吸收后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松弛骨骼肌具有较好的镇痉作用。减轻骨骼肌的痉挛和收缩,使患者抽搐反应减少或停止。同时硫酸镁与安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使症状减轻。对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情况,破伤风抗毒素能中和尚未与神经系统结合的毒素和病灶中新产生的毒素,本组有40例每日给予10万U静脉点滴,其他为5~8万U静脉点滴。

本病在农牧区发病率较高,本组患者除12例给予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外,其他患者伤口均未正确处理,1例系旧法接生后产妇发生破伤风。因此,在广大农牧区加强卫生科普宣传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是十分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7-06-12

上一篇: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及小结65例疗效分... 下一篇: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在颈部手术中镇静作用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