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2例

时间:2022-10-18 01:50:2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917-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

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又称Peutz-Jeghers综合征,这种息肉的性质还有争论,有人认为是一种良性腺瘤病,也有人认为是类似错构瘤的组织肉赘,临床上罕见。我院近2年收治2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8岁,以腹痛、呕吐12小时,门诊以肠梗阻收住入院,入院后查见:口唇明显黑点斑,腹略胀,右腹张力较高,可触及一不明显包块,约1 cm×5 cm,有触痛,不活动,左腹较软,肠鸣音未闻及。X线检查:左上腹可见一大的充气影,上腹见少量 肠管充气,中下腹未见充气影。B超示:右上腹可见一同心圆样改变。经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治疗,腹痛、呕吐未缓解。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空肠套叠,即行病变肠段切除、肠吻合术,病变肠管切开见一息肉,约3 cm×3 cm。给予常规治疗,术后第八天,切口愈合好,拆线,患儿出院。

例2:男,15岁,以腹痛、呕吐15时,门诊以结肠多发息肉伴肠套叠收住院,入院后查见:鼻根部散在小点状蓝黑斑,口唇周围成斑片状,右下腹可扪及一条索状包块,约2 cm×3 cm×6 cm,质韧。B超示:肠套叠。经禁食、补液治疗,症状未见缓解,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空肠套叠,胃肠道内多发息肉,即行套叠肠管切除肠吻合术及胃切开、肠切开息肉摘除术。术后第九天,切口愈合好,拆线,患者出院。

2 讨论

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半数病例有家族史。如(例1)其父亲年幼时有口唇严重黑斑,3个姐姐中2人有口唇色斑。本病的特点是多发性胃肠道息肉伴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息肉经常分散在胃肠道的空回肠、结肠、直肠、胃、食管均可发病,以空回肠发病率较高,占90%,极少发生在胃十二指肠,但本文(例2)中见胃内有大的息肉。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黏膜的色素沉着,色素斑多分布在口及的皮肤黏膜交界处,唇颊黏膜呈黄黑色,黄褐色,呈圆或者椭圆型不突出皮肤,色素斑可在生后不久或者幼年出现,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色素斑可逐渐变浅或于青春期后消退,有的病例排柏油样便或大量血便,病儿贫血,严重者生长发育障碍。也可见息肉诱发肠套叠,且多为小肠套叠。

本病的治疗原则以保守对症治疗为主,如有下列情况则应手术治疗。(1)经常阵发性腹部绞痛,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2)肠梗阻或者肠套叠不能自行缓解。(3)大量失血或者慢性贫血。治疗可采用纤维内镜或者作多处肠切开摘除息肉,如息肉集中在某一肠段或者肠套叠坏死时,做肠切除吻合术。

收稿日期:2007-06-12

上一篇: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134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