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 等 第3期

时间:2022-05-16 10:27:43

乞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抖颤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用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求 乞 者

鲁 迅

我顺着剥落的高墙走路,踏着松的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近于儿戏,我烦腻他这追着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一个孩子向我求乞,也穿着夹衣,也不见得悲戚,但是哑的,摊开手,装着手势。

我就憎恶他这手势。而且,他或者并不哑,这不过是一种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无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给与烦腻,疑心,憎恶。

我顺着倒败的泥墙走路,断砖叠在墙缺口,墙里面没有什么。微风起来,送秋寒穿透我的夹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着我将用什么方法求乞:发声,用怎样声调?装哑,用怎样手势?……

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

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灰土……

【背景链接】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他笔下的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他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周树人(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比较异同】

文学巨匠屠格涅夫的《乞丐》不满400字,但却以生动细腻的文笔,精妙深邃的思想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当“我”在街上行走时,一位可怜的、衣衫褴褛、肮脏不堪的乞丐“拦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可见眼前的乞丐正处于贫苦与躯体、精神上的多重伤痛之极大的不幸中,可是,“我”身上什么东西也没带,于是,在惶惑不安后,我紧紧地握了握乞丐肮脏发抖的手,真诚地请求这位”兄弟“谅解。结尾说:“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施舍。”“施舍”是指老人对“我”生活现状的理解和对“我”不能帮助他的体谅,同时,老人用握手的方式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温暖。把老人称为“兄弟”是因为他们同样生活落魄,同样对他人充满关爱之情。正是老人这些温暖的举动,使“我”得到了坚定生活信念的力量,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深深感激之情。

乞丐也是有尊严的,这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无视别人的尊严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这恰恰可以表现“我”的自觉意识。

如果说,屠格列夫笔下的乞丐形象还有着暖色调,鲁迅笔下的“求乞者”则令人生冷。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的文章充满了苦痛。此文创作时,正值“五四”的消退,当时的社会或许可以用希望与绝望来概括。在400余字的篇幅中,作者用一个冷色调的行路画面,勾勒出一幅象征意义极强的画面。文中破败清冷枯寂的环境象征着当时的社会;反复出现的“几个人各自走路”象征着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以及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孩子”并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可怜的”孩子的含义,他只是“乞丐”,只是一种艺术的“可鄙”的象征物。在这里,作者表明了自己绝不愿做一个受施者或布施者的决心以及与当时的黑暗社会战斗到底的决绝。他认为布施是一种错误救世方式的借代,施舍于人只能增添求乞人的无知与贪婪,布施者在作者而言是一种愚善。正如鲁迅在《华盖集:我的“籍”和“系”》中说:“我本来也无可尊敬;也不愿受人尊敬……我所憎恶的太多了,应该自己也得到憎恶,这才还有点像活在人间;如果收到的乃是相反的布施,于我倒是一个冷嘲,使我对于自己也要大加侮蔑。”反复和象征借代不断运用,产生一种不断刺激灵魂的效果。这正是鲁迅高明之处!

上一篇:重建或修复圆明园是明智之举 下一篇:哑巴与春天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