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新课程课堂的理念

时间:2022-05-16 09:43:01

有效实施新课程课堂的理念

【摘要】在旧课堂里,教材是学习的文本,教师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生命性。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提出要构建“生命性”课堂,本人认为:“生命性”课堂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区”;是多元文化的“接收室”;是学生探究的“实验室”;是生生对话的“小会场”;是创新思维的“发源地”;是现实生活的“摄像机”;是个性张扬的“展示厅”;是学生发展的“金殿堂”

【关键词】 新理念生命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司令员,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优等生是主角、中等生是配角、暂差生是道具、教师是导演,课堂教学也只不过是“导演”在精心排练一场场还算是精彩的剧本罢了。而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性”课堂,首先把学生当成“人”,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科间的整合,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猜想、实验、探究、交流、验证,注重一切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出发,以人为本,注重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的激励功能等等。因此,构建“生命性”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重中之重。

一、“生命性”课堂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区”。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因素的整合。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在理解新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而且更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设计出活生生的、有价值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二、“生命性”课堂是多元文化的“接收室”。

在当前我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有课程总体结构的观念,关注不同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定位,从而打破“学科中心”或“分科主义”的定势。确立新的“学科观”,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以“学校课程”的大视野关注本学科的改革,是新课程开发必须解决的课题。

例如:我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

不仅让学生懂得计算的方法,还让其明白“我们都应该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它;更应该要做时间的小主人。”的道理。

……

这是一节数学课,但仅仅是一节数学课吗?从数学的计算角度,拓展到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课题,不像是一节思想教育课吗!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对称图形”时:

不仅让学生学会找图形的对称轴;还让其会动手画、折对称图形,并能欣赏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领略它的美感,来加深“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

在这节课里,学生受到了一次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这不是一节具有“生命性”的数学课吗?

三:“生命性”课堂是现实生活的“摄像机”。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即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小学数学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生活得更加美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复习最后,我设计了一道实践题:项老师家里最近在装修房子,为了体现一下数学平面图形的简洁美,设计了一道门(包含了本课学习的有关平面图形),要给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的周围装上三合板条,请同学们帮项老师算一算,要准备多少三合板条呢?……经过同学们的帮助,门做好了,除了玻璃、门锁部分,其余都要涂上粽色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导入部分也是从温州日报上的一条信息(有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公告)导入的,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七、“生命性”课堂是个性张扬的“展示厅”。

例如:我在教学“复习线和角时”

师:出示:

让学生数一数“上图中有几个角?”时(学生开始默默地数,有些开始窃窃私语)

学生的答案不一,并让其说出数角方法时各抒己见:有这样或那样的。

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实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正如英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上的有两句写给老师的话,第一句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第二句是:学生的方法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最好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建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八、“生命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金殿堂”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要凸现评价的激励功能。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这样评价学生:

如:“真聪明”、“真了不起”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我还经常不失时机的用一些体态用语,如当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新,我会伸出大拇指,说“厉害”、当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以至于课堂难以控制时,我会把食指放在嘴角,嘘!”、当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总是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当学生的回答非常离谱时,我也会给他一个善意的微笑,当学生板演做错时,也决不会给他一个大“×”,而是说:“你这个算式显然是有问题的,再在旁边画上一个小‘?’,以此保护这位同学的自尊心。

通过以上的激励评价,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动机,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正如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和力量。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构建“生命性”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体现“生命”的气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追求,那就让我们从关注“生命”发展的角度,让每一堂课都从“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为了一切‘生命’的发展开始吧!”

参考文献

[1]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钟启泉 崔允淳阝 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上一篇:激疑增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谈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