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6 09:28:52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产生宣告着微时代的到来,并受到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信息交流平台,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29-0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早已不再陌生。微博、微信、微公益、微访谈、微小说、微电影等新兴传播方式和文化形态的迅速繁衍向我们表明,微时代已经来临。这种具有去中心化、即时化、碎片化和扁平化特质的交流方式和形态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和喜爱,他们迅速融入,不仅成为微信息的接收者,更成为微观念的传播者,微时代的塑造者。

一、微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征

微时代下,在众多媒体中,微博、微信以图文并茂、语音推送、视频播放、多人群聊等形式深深吸引着广大学生。相较于传统的沟通方式,微博、微信显得更快捷,更灵活,更丰富,更智能。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及部分网络媒体相比较,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

1.信息传播的流动性。伴随着3G技术的发展,信息接收终端难移动的问题被顺利解决。智能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特定的客户端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接收和的终端。人们只要一部电子智能产品,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微博、微信等信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物品将被赋予智能,信息传播的范围将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大大拓展人们信息传播的范围。

2.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微时代要求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精短。例如,微博要求信息的字数必须在140个字符之内,但可以同时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多途径。因此,微博信息的更新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精短。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有助于信息者在短时间内最及时的信息,但大量的信息数量和异常丰富的内容与信息接收者有限的接收、消化时间产生冲突,这就要求信息内容具有更高的黏度与冲击力,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兴趣。

3.信息传播的扁平化。在微时代,媒体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信息传播出现去中心化趋势,每一个持有智能手机的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传播节点,人们的信息传播、交流变得更加平等、高效。微时代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参与讨论,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受到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但由于三观建设尚未健全,他们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低俗信息的负面影响。如何顺应微时代的潮流,引导大学生合理的追求个性、抒感、表达观念,但又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航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1.微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机遇。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契合年轻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生活习性和社会属性,同时让互动变得更赋有多样性、随意性和亲和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够占领这一宣传高地,一条正能量信息很有可能被转发上千次甚至上万次,与学生的互动力和教育辐射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所能达到的效果,并且能够使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突破尴尬的上与下、说与听的局面。

2.微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见性。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信息,包括正面的与负面的,高雅的与低俗的。同时,由于微时代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限制,当遇到突发时间时,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相关信息,抒发个人观念。但由于辨别能力有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尚待完善,大学生容易被错误思想影响,甚而被引入歧途,产生极端行为。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特定教育对象制定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从而快速、合理应对突发事件,降低信息开放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3.微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的素养。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主要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面对面的教育形式,以教育者讲、受教育者听的形式传授正面信息。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教育工作者的这一优势。大学生通过“微”媒体接触到各式信息,信息含量大,内容多,来源广。如果教育工作者不具备相应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不会使用“微”媒体,将会面临准备好的授课内容学生早已知道,学生嘴边的新词汇是什么意思,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教育工作者却一概不知的尴尬局面。

4.微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党课、团课教育,典型示范、思想引领和感染教育等。学生接收教育的途径单一,教育工作者对被教育者的掌控性强,容易达到教育目的。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广,方法更便捷,这就导致学生接触的信息脱离权威掌控,与教育工作灌输的信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最终引起学生的困惑、质疑乃至反叛。同时,微媒体中的社交平台绝大多数仍然存在匿名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单一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工作者虽多以开始尝试网络思政教育,但,如何利用好微媒体平台,探索出实质有效的新方法,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大重要挑战。

三、微时代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如何运用新媒体甚至是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已经展开了不小的尝试,如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传递正能量,组织开展网上互动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官方网络平台被关注度低,学生参与度不高,或教育工作者在各种平台上官方内容雷同,信息重复度高,吸引力低等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思政教育经验教训,笔者以微博为例,探索微时代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对策,即重点做好“微营销”和“微服务”。

1.做好微营销,用“真创意”香饵吸引学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已经开始在微博上建立官方微博,主要用来信息、通知校园活动、话题引发讨论、传递正能量、了解微舆情,但一切微博活动效果首先取决于微博的被关注度如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微营销工作,用创意之火做出香饵,吸引广大学生关注。

清晰微目标,做好微内容。以微博为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面向的受众主要是“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群体及关注思政工作的部分教育工作者,他们基本上代表着青春与活力、创新与时尚、颠覆与变革。教育工作者要首先了解受众群体的特征,力求使内容契合他们接收信息渠道的需求。同时,微博内容做的好,受关注度才会高。单纯追求教育效果,信息过于官方、枯燥乏味会导致粉丝数量偏低,但一味迎合学生口味,又会使得微博偏离轨道,失去思想引领的目的。因此,如何在增加粉丝数量和达到思想引领效果之间做到平衡是一场有趣的博弈。在考虑微博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内容的创意,精选信息内容,运用青年人喜爱的网络语言、图文结合声音、视频,结合热点话题,引起学生微博用户的共同关注,从而壮大关注群体,创造信息传递的价值最大化。

遵循4I原则,做好“九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的微营销,可以借鉴营销中的4I原则,它包括Interesting、Interests、Interaction、Individuality。Interesting即趣味原则,微博内容要做到娱乐趣味化;Interests即利益原则,微博的内容要有营养,有利,更要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Interaction即互动原则,即微博的内容或者是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互动,形成信息网状传播;Individuality则是个性原则,不同高校、不同层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要具有个性,同时切记高姿态、低身段沟通,只有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与青睐。除了遵循4I原则,做好“九度”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为角度,即思政微博内容的切入点不仅要从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出发,更要从大学生的兴奋点切入;二是硬度,即的观点要站得住脚,能够说服学生;三是深度,不要总是转发其他微博已有的内容,对于事件不停留在表面,进行深入剖析,有深度的内容才能受到欢迎;四是关注度,即内容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广泛关注;五是适度,无论是信息的内容掌握在可控制范围内,无论是微博更新还是活动发起的频率要保持合理的节奏,避免疲劳轰炸引发学生反感情绪;六是速度,微时代下信息传递讲究及时性,过时的消息发不如不发;七是广度,当前大学生不再局限于象牙塔内,遇到的问题也涉及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内容的范围要充分广泛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八是新颖度,微博内容要有一定的创新;九是气度,大学生是一个赋有批判精神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建立官方微博时就要有一定的气度,允许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合理地表达诉求。同时,只有允许学生说真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更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做好微服务,用“真情”联动学生真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布道,将思想引领融入对学生细微的关怀和服务中,让学生在“身教”的过程中体会“言传”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微时代下,微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平台,更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微服务的有效平台。

当好微客服。当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做好了微营销,学生粉丝达到一定程度,互动必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微客服必不可少。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自己的微客服团队,以主动、联动为原则,实施微服务处理机制和信息传播机制。微客服团队成员可以是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也可以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用真诚播种,用热情浇灌,用理解培育,用原则维护,将碎片化的需求与信息整合、处理、传递,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关心,能让沟通变得更加平和、自然、有效。

做好微互动。微博的信息传播属于发散式的传播模式。话题一旦选择得好,虽然寥寥数语,却能通过粉丝的传播放大,形成热门话题。因此,想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辐射面扩大,就必须要增强微博内容的互动性,可参与性和传播性。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校园热点、学生特点及社会事件,在微博发起线上、线下活动,如微调查、微分享、微访谈、有奖征集和微公益活动等,通过微互动的形式提升广大学生的感知,扩大教育辐射面。

做好微联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高校中某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学院的事情,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家庭、社会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也应当联合教师、辅导员、行政部门、上级机构、社会名人、媒体等各方面建立微联动机制,共同维系好大学生的微信息、微咨询、微投诉等服务工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服务的联盟资源,将微声音发展成为微动力,使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

[2]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

[3]安仲森.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9).

基金项目:2012年度南通大学学生工作专项课题(12xgzx04)

作者简介:张露莹(1986-),女,江苏南通人,研究方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克拉恋人》让国产偶像剧走进新纪元 下一篇:基于“计算思维”的交互式教学资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