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如何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时间:2022-05-16 08:51:30

入世后,如何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摘要】农业始终是我国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大事,在入世后,农业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应对入世后的新挑战,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是一重大课题。本文将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入世分析农业产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结合中国国情,看中国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之路。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WTO;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正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意义在于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可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和农业的竞争质量,但在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从农民的自发行动发展成政府有组织、有规划的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农业产业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加了就业岗位,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在发展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化经营整体发展水平低。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不到农户总数的1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我国仅有40%―50%。二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偏向。由于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各地政府均对农业产业化持有十分积极的态度。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政府常常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带人产业化过程中。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就占43%,而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寥寥无几。

二、中国入世后农业产业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1)中国取得大多数成员国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2)有利于中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对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无疑要走科技化的道路,由此才能在可耕地有限、农业生产规模相对狭小的自然条件下,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以色列高科技农业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战胜不利的自然条件,发挥优势,以小胜大,以少胜多树立了榜样。

2.面临的挑战

(1)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产品及加工品会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我国人多地少,劳动生产率偏低,农业生产规模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扩大。特别是农业的组织形式落后,产业水平低下。我们西部地区农村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或半原始状态,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农民多数还是自产自销,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组织形式落后,不仅影响着农业的生产率和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在我国入世后必然成为农业占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羁绊。

(3)出口难度增大。我国政府根据对外承诺停止对农产品实行一定数量的出口补贴,加之我们的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水果糖度过高、酸度低,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出口的难度加大。

三、中国应如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1.发挥政府指导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首先要指导群众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同时要避免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扩大规模;其次要指导群众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使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此外还要指导群众积极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对那些眼下虽未形成生产经营规模,但有明显开发优势的潜在产业,进行重点培育。

2.要注意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结合起来

这是由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经营体制,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制度基础;而产业化经营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关系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和提高。

3.选准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

必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及方案,切忌盲目趋同,重复建设。一方面各级政府在金融、税率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要对这些农业企业进行筛选,对要扶持的龙头企业也要坚持技术水平高起点。

4.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结合发展

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二者必须结合才能共同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即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可以稳定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农业自身的积累和发展后劲,避免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政府应成为及时向农民传导信息的中心,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引导农户有目的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建设完善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体系,抓好营销队伍的建设及设施的建设;要健全农产品交易规则并确保能够得到执行,使市场有序,并推广“合同产业”、“订单产业”,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由过去那种带着产量找需求转变为以市场需求定加工,以加工需求定生产。

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现行组织形式相适应,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基础;产业化经营顺应了我国农业生产者自发产生的组织、联合、合作的趋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产业化经营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科技迅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我国应适应入世后中国新的形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我国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强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2]张文礼.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选择[J].农业经济,2000,(6).

[3]牛若峰.再论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J].农业经济问题,1997,(2).

[4]王杰,徐凯涛,才玉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讨[J].经济问题,2001,(2).

[5]徐观华.试论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6.

作者简介:王桂东(1981―),男,山东济南人,硕士,济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

上一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要素再认识 下一篇: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应用前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