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与学生工作

时间:2022-05-16 06:24:45

浅议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与学生工作

【摘要】论文通过总结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在个人思想、与人交往、学习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点,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探索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艺术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学生;学生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

(1)个人思想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长期接受艺术熏陶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个人思想上普遍比较前卫,富有创造力、思想活跃,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认知性很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想问题做事情大多都存在着浪漫主义色彩,在具体问题处理上缺乏条理性。所以,在平时学生工作管理中,艺术类学生普遍表现出不愿意接受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容易产生浮躁情绪等特点。(2)与人交往方面。多数艺术类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爱憎分明、强调个人意识、集体观念淡漠等突出特点。艺术类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意识。而另一类则不善言辞,性格孤僻,常常独来独往。之所以形成这两种极端,是因为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艺术专业学习阶段的不同经历造成的。无论这两种学生中的哪一类都同时体现出集体观念淡漠的特点。(3)学习态度方面。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方面大多表现出重专业而轻文化、识图能力强而阅读能力差、实践能力强而理论知识能力差等特点。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十分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在专业上有突出成就的老师非常仰慕,从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但对公共课学习上投入不多,时常有旷课现象的发生。这样极其容易导致知识掌握的单一化,对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4)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方面。艺术类学生对社会认知较早,社会实践方面较强。多数艺术类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在一些美术培训机构寄宿,学习表演、绘画技巧,使得艺术类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但由于对社会认识也停留在艺术人群的小群里,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对社会的认知局限、片面、社会责任感弱等特点。

二、分析成因

(1)外来因素。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中的一些浮躁情绪也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艺术类专业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多不假思索,使得该类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冲击较大,思维和行为方式更为西化,看重个体发展,集体主义观单薄。(2)专业因素。在专业课程方面,要求艺术类学生更具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源于创作者对自身生活的观察和提取,这就容易使创造者逐步走向特立独行,强调个人表现和个人意志。长此以往学生难免滋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把实现个人目的作为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主义。

三、学生工作对策

(1)坚持学生工作制度化管理,完善艺术类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首先作为一个高校大学生而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肃上课纪律。在制度化建设方面,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逐步完善具有艺术类学生特色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遵守制度的同时不磨灭特有创造力。(2)在对学生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情感人、尊重艺术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在充分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能只看到不易于开展学生工作的方面,应该看到该类学生所具有的优势,与学生交朋友走到学生内心中去。同时我们还可以多看一些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在与其交往或是聊天中,谈上几句自己对当前艺术形式和艺术品的见解,从而拉近我们和学生间的关系。尊重艺术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要多走到学生中去才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3)充分利用好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建立起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联系制度。多数艺术类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习方面体现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十分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在专业上有突出成就的老师非常仰慕,从而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专业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这一特点建立起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联系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及时疏导,形成育人合力。(4)开展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教育。开展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校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集体协作观念,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教育。以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载体,把大学不同阶段的思想教育融入到学校文化活动中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释放自我减轻压力,增强专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周剑波.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特点与思路[J].文教资料.2011(11)

上一篇:浅析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当前技师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和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