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于服饰设计的意义

时间:2022-05-16 03:15:31

中国画于服饰设计的意义

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将中国画的元素渗透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去,使传统的中国画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得以充分延伸和弘扬,使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充分的拓展,营造出“衣人合一”的境界,这样的效果既是中国画精神的延续,也是现代服装设计民族性的创新。

一、中国画于设计的意义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及两个文明建设的推进,高收入、高素质、高品位的消费群体出现了,这种时尚消费群的出现导致了社会文化诉求的变化,也牵动着消费理念的变化。人们开始思考服装的艺术价值与使用意义到底何在?除了遮羞、保暖等功用外,服装似乎越来越多地承载了文化与精神的力量。社会精英们的着装要求时尚潮流更希望体现个性与品位,在国际、国内的社交舞台上展现大国风采与民族身份。城市精英的这种服装需求就是一种风向标,促使现代服装设计的设计理念、形式、语言都发生着变化。

(一)中国画的文化与精神价值

中国画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与西方以科学观为先导的艺术方法不同,其绘画讲究主体精神气质的个性表现,画人、画物讲究“神”,呈现画面必须具有趣味感和意象美,表达意境,是画家内心真实的审美写照,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相生的美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画家们钟情的是一种放达的生活态度与理想,是一种至高至纯的美学追求,更是一种现今社会人们缺失和寻找的精神信仰。

(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物质基础的极大丰富必定带来上层建筑的革新需求。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稳步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信仰的新动向首先反映在“衣、食、住、行”的衣的需求变化上。服装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催生了服装设计的多元化。中国的设计师再也不满足于跟风国际五大时装之都(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的潮流信息,中国本土设计师们纷纷从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吸取营养,开始了对服装设计纯技术因素之外的服装文化、作品意境、哲学思考等问题的研究,涌现了一批优秀设计师:马可用品牌“例外”宣告了她追求的精神实质和民族自信,又用品牌“无用”将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用超越性和启发性的创作手段手工展示;设计师郭培,开创中国式的高级成衣订制新风;设计师梁子,在莨绸的墨韵与盘扣的对话中,书写传统与时尚融和的新篇;设计师计文波以秦兵马俑及京剧服饰为创作元素,首次叩开意大利米兰时装周的大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创造服饰的魅力......中国的优秀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内涵、哲学思考、禅意境界一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为中国创造标注了自己的民族品牌。

二、服装设计对中国画的借用

(一)廓形结构设计的借用

中国画追求的是抒情、飘逸与空灵达境,这种美学意境恰恰暗合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理念,那就是对服装空间层次的灵动诉求。在传统的设计中,服装的外轮廓是较为规则而连续的实线构成,造型挺括、结构规则,但层次感相对单薄,空间感不足。比如列宁装、传统旗袍等。那么,现代服装设计在外轮廓的设计上力求突破这种围合的封闭性和写实性,常常用不规则、不连贯的虚实结合的轮廓线来构成一种新廓形,从而使服装具有空间层次感丰富和多维的意象。如果把西式的服装看作是立体的造型形式,传统的中式服装由于摆放起来可以平放而可以看作是平面的造型形式的话,那么,在现代的服装造型中,中国式的二点五维的则是一种代表。就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一般,在沿袭这一构成理念的服饰设计中,焦点不再是某一局部的造型,如门襟、领型、袖型......焦点是服装的整体造型与风格传达。观者或穿着者自己会成为服装造型的一个动态组成部分,随着观看的角度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这个焦点是变化的,所以对服装整体与局部的结构关系需要辩证的设计构思,恰似中国画的山水画那种构图的“可观、可赏、可居、可游......”来品味的意象空间,这是东方风格的审美情结。

(二)色彩与图案设计的借用

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讲墨分五色,视觉的趣味点是墨彩搭配或者说是图与底的协调共生。古人相信色彩相生相克,追求对色彩和谐的总体把握,特别注重和谐与韵味。色彩不但具有表现力与艺术感的审美意义,同时,色彩在这里是有生命力。现代服装设计师们发现了老祖宗的宝贝,在宣纸与布料之间寻找着链接点。试图通过那些宣纸与墨色渗透浸化中传达出来的写意色彩嫁接到现代纺织面料上,让那种浸润、虚实交融的幻化色彩来调和现代人生活的紧张与疲惫。男装品牌“非主流”在北京国际时装周2011春夏男装会上,以“简 影”为主题,通过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设计演绎空灵的“禅意”。设计师张鸿雁将传统剪影表现形式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效果表现在时装上,剪纸和水墨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特色,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树枝和鸟的图案以剪影的形式表现在服装上,在时尚修身的服装廓形外又增添了中国男性的含蓄内敛之美,中国画的泼墨效果又带来了洒脱之美。将中国传统文化美和当下潮流恰如其分结合在一起。

(三)装饰与工艺设计的借用

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传统绘画作品中的泱泱大气与浩然正气是通过运用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等造型技法来创作完成的,无论是王维恬淡宁静的水墨山水画,还是李思训色彩明丽的青绿山水画,疏可跑马密难插针的构成都是主体精神气质的个性表现,画面的所有笔墨表现都是有魂的。当然,服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流行性与周期性,也说明了它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辩证统一,但是,服装史上留名的大师及他们设计的经典款式,背后都蕴含着设计师的精神与个性追求,都是设计师创新设计理念的物化。法国设计师克里斯蒂恩 迪奥的沙漏形“新样式”、西班牙设计师克里斯托伯 巴伦夏加八分之七长度的“手镯袖”、英国设计师玛丽 奎恩特的膝盖上4英寸的“迷你裙”以及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的皱褶工艺的“一生褶”都在具体的工艺与装饰中诉说着设计师的心语,因此,这些作品是鲜活的。

(四)意境营造的借用

在中国画的笔墨构成上有笔断意连之说,是指笔墨看似不相连,实是通过气韵的流动和势态的发展,则意已暗合。对服装设计而言,它的完整性是相对于时间的流动而言的,服装本身的设计必须与模特、化妆、发型、表演、舞美、光线等的综合展示相关联,设计师的主导作用与服装的主体作用在相关的造型元素的烘托下,交相辉映,流露出诗意的境界与唯美,才是一首完整的乐章。这一点,对于设计来说,是有难度的,它需要设计师具备丰厚的学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高超娴熟的专业技法,并以鲜明的个性风格表现出服装的品味与精神追求。第11届全国美展服装服饰艺术设计类的金奖作品《仲夏夜之梦》与优秀奖的作品《融 和》都较好的运用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如传统图案、手工刺绣、民族饰品等,而且《融 和》的做工更显复杂精致,但金奖作品高出一筹的地方就是用了中国式的减法“笔断意连”,灵动的意象造型、同色异质且虚实相生的面料组合、红与蓝冷暖对比得当的色彩运用,将传统文化的主题内容巧妙的进行了重构,把握了服装设计的要义,突出了设计师的个性表现。让人在欣赏服装设计作品实物之时,却分明感受到一种非物质的飘逸、空灵、宁静致远的精神享受。

时尚消费是一种理念与文化的消费,服装充当了表达个人意识与品位素养的媒介。中国画崇尚的“天人合一”于服装的传承发展就是“衣人合一”,设计师如能针对消费者以人文关怀,使之心灵的追求找到归宿,就找到了设计生存的金钥匙。

上一篇:西昌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下一篇:加强林业监管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