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体结构主要工程施工技术

时间:2022-05-16 05:20:27

浅析主体结构主要工程施工技术

【摘 要】社会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相应的,对于林立的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加之近几年来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震事故,可知建筑主体的施工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和人身财产安全。主体结构施工不合理,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例如楼层漏水,构件坍塌等。因此,改进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提高建筑物质量,成为当前专业人员工作之首。笔者根据多年来来的工作经验,在本文中对该领域做了浅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以后的工作有所贡献。

【关键词】主体结构;质量;施工技术;提高

建设工程中地基基础之上具有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荷载,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有机联系的系统体系称之为主体结构。它和地基基础一起构成建设工程完整的结构系统,是建设工程安全使用的基础,也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主体结构的基本功能:本身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有效地协调工作,承受主体结构部件本身相互传递的荷载,发挥主体框架支撑功能;附着于其体系表面的所有维护结构、装饰面层、相关设备重量及其施工和使用期间的活荷载、以及在设计规范限定范围内的相关风载、尘载、雪载、地震荷载等自然力通过主体结构体系有效地承担,使建设工程能正常发挥各部分的使用功能;与地基基础可靠地联系,将其自身荷载和承受荷载系统地、有效地、稳定地传递给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并能与地基基础结构形成协调工作的整体结构体系,和谐地工作以共同维护建设工程整体安全和使用安全。主体结构是建筑的主要承重及传力体。

在砖混结构中,主体结构包括基础,柱梁板,墙以及楼梯等。施工时一般叫主体封顶。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框剪结构或框支结构工程中,主体结构包括基础,梁板柱以及砼墙和楼梯,对于后砌的填充墙,也叫主体部分。

1 施工顺序

由于建筑物的体量庞大,因此,在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时,多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流水的方向纵向里即自下而上,横向里则需要针对不同的建筑物的特点来施工。例如建筑物的总体走向等。

通常,建筑物施工工序为:测量定位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柱砼浇筑柱拆模柱砼养护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预应力钢筋安装梁板砼浇筑梁板砼养护预应力钢筋张拉拆模板,然后再逐层而上。当前的建筑物工程量中,混凝土,钢筋,模板的用量是最大的,因此这三个部分的施工也是要求最为严格的,本文主要介绍该三项工程。另外主体施工阶段采用双排钢管架作为外防护,上挂密目安全网全封闭。

2 主要工程施工

2.1 钢筋工程

2.1.1 钢筋的制作和运输

在钢筋加工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验收及送检工作,验收合格后并经甲方、监理确认,方可开料,入仓库要分类挂牌堆放整齐,并且应作相应的保护工作,防止钢筋在储放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钢筋加工的形状以及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等。加工好的钢筋,根据进度需要按品种、规格分类挂牌堆放整齐。

2.1.2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在钢筋安装前需要备好必要工用具,了解施工条件,做好技术交底,并使每个工人都懂得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绑扎钢筋时必须搭设工作台,另外,纵向钢筋必须设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钢筋保护层与结构砼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垫块绑扎在相应位置,垫块厚与保护层相同。保护层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绑扎好钢筋需要严格定位,绑扎前还需要放样,以保护该部位钢筋绑扎质量。钢筋在安装时有其一定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例如在帮扎钢筋网时,其长宽尺寸偏差不应超过正负10毫米,需经过钢尺测量。

2.2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的施工应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设计,力求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选用材料时,力求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结构选型时,力求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综合以上几点,模板及模板支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省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按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模板设计,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安装模板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模板安装顺序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以防漏浆,拼装完成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

模板支设前用空压机将楼面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杂物,并将施工缝表面浮浆剔除,用水冲净。所有内侧模板必须刷油性脱模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人工看模,认真观察模板整个过程中所受荷载情况,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模板技术措施,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通过收存、检查进场木胶合板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来检验),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不得有板边缺损、起毛。张祥钦

模板安装质量必须符合"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上中,应当严格按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另外对于一些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执行交底制度,操作前必须有单项的施工方案和给施工队伍的书面形式的技术交底。

2.3 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施工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主要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减小混凝土内外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各项施工准备,例如钢筋通过隐蔽验收,主体结构防雷接地验收合格,插筋位置、规格、间距、标高、弯钩方向等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位置准确;测量准备;机械(机具)准备;劳动力准备以及技术准备等工作。混凝土浇筑的顺序应根据在建工程的混凝土工程特点进行设定。浇筑过程中,需要有人工随时检查浇注过程中的混凝土情况,防止离析等现象的发生。浇注完成设计标高后的混凝土,应由专门的抹面人员收面找平。

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水泥凝结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因而易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当温差大于25℃时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对混凝土塑料薄膜覆盖,覆膜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速度。塑料薄膜外再加盖麻袋蓄热保温。

3 结束语:

主体结构的施工,在建筑物施工整个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施工完成的质量优差,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如何改进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是我国的专业人员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但是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尚存在很多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到更好。笔者也会一直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世新.向军《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2008.3)

[2]黄有良.《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2006.10)

[3]裴国忠.《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2007)

[4]张祥钦.《浅谈主体结构混凝土子分部工程的施工监理》(2008.5)

上一篇:浅谈在水泥路面上加罩沥青混凝土防治反射裂缝... 下一篇:住宅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与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