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ACS系统建设

时间:2022-05-16 01:48:51

【前言】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ACS系统建设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需求分析 1.1构建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的需要 国内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是政府既定的今后卫生信息化发展目标,2013年底,随着计生体系融入,过去的五项业务将增加计划生育这一新业务变成六项业务,两大基础数据库要增加全国人口数据资源库变成三大基础数据库等等...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ACS系统建设

摘 要:在全国医疗卫生改革浪潮中,医学影像借助持续快速发展的PACS技术率先进入区域卫生信息化行列。然而,区域化的PACS项目在实现互通、互联及数据共享建设目标之后,医学影像业务依然滞留于医院内部,距离跨医院、跨地域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优质均等服务等区域化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尚有相当一段距离。

关键词:区域;医学影像;资源共享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即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自1985年首次由美国提出后,经历了从影像科室内部局域网、PACS与HIS集成、PACS功能化扩展、PACS 区域化与社会化建设等不断发展的过程。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pacs系统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区域内代表性医院为核心,通过构造区域内部的医学影像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区域内医院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新医疗改革要求信息共享,对于避免重复检查来说,PACS向院外拓展,走向区域化,解决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医院之间影像互认,满足资料共享的需要是发展趋势。

区域信息化是医院内部PACS系统的发展实现后的必然结果,也是医疗区域化和集团化发展的基础,是在医院内部实现患者影像信息共享后,在医疗过程中更高层次的实现,同时也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系统实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需求分析

1.1构建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的需要

国内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是政府既定的今后卫生信息化发展目标,2013年底,随着计生体系融入,过去的五项业务将增加计划生育这一新业务变成六项业务,两大基础数据库要增加全国人口数据资源库变成三大基础数据库等等,但首要解决的问题仍未发生变化,即解决信息共享问题,要求各医院之间的信息能够共享。因此,构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ACS的目标是通过选取医院内各业务系统中,较为成熟且业务相对独立易实现的PACS系统进行PACS系统区域化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

1.2建立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需要

新医改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并且提出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这种模式,首先要建立覆盖区域内的统一的卫生信息共享网络和平台,在参与的医疗机构中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共通。PACS系统是医疗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负载影像信息的特殊性,因此在区域性卫生信息共享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位置。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建设跨医院的区域PACS则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二、建设目标及内容

系统建设目标:立足全局规划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ACS系统,逐步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区域PACS的数据中心及区域PACS系统,区域PACS数据中心纵向延伸至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横向连接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区域内影像检查信息的连续保存、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同时,还为卫生监管提供技术手段及有限工具。

2.1总体架构

系统的建设依据原卫生部出台的信息技术标准,采用基于SOA的WebService技术来进行数据交换, 使用XML来定义数据交换格式,以解决使用不同组件模型、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该系统建设并不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更换现有的软件系统,而是在保持原有应用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整合。

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2.2PACS数据中心及应用系统

(1)PACS数据中心

PACS数据中心连接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居民健康卡或身份证号为身份索引,采集并保存居民在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像检查信息,并为区域影像信息的共享提供物理空间。

PACS数据中心的特点是I/O要求高,但是数据库压力较小,因此可以采用小型机平台搭建独立的数据库实例来完成数据库方面的应用。

PACS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需要的应用层服务器可以采用刀片服务器及负载均衡设备等,保证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

PACS数据中心的存储可分为两个部分,数据库方面可采用镜像模式实现双机双柜,剩余的空间全部用于区域PACS影像数据的存储。

(2)应用系统

1. 区域影像共享系统

(1)区域影像共享平台

区域影像共享平台主要用于管理、维护区域内联接的医疗机构、人员、相关权限、字典目录等。

(2)区域DICOM影像服务

区域DICOM影像服务是区域影像共享平台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影像归档服务与影像检索服务。

(3)区域影像数据管理

区域影像数据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影像数据的管理、数据迁移等功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智能化的影像管理。

(4)区域影像共享平台数据上传系统

区域影像共享平台数据上传系统主要安装在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中,主要用于上传符合规范的医学影像数据和患者报告及基本信息。

(5)区域影像浏览系统

区域影像浏览系统主要用于查看区域内医院所上传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报告和图像)。

2. 远程诊断系统

(1)区域远程诊断管理

区域远程诊断管理主要用于管理、维护远程诊断相关图像、诊断信息、人员、权限等。

(2)区域远程诊断数据库服务

区域远程诊断数据库服务是系统的核心,它综合管理与PACS系统相关的各种文本信息,并集中存储。

(3)区域远程诊断数据上传子系统

区域远程诊断数据上传子系统主要安装在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中,主要用于上传符合规范的医学影像数据和患者报告及基本信息。

(4)区域远程诊断子系统

远程诊断系统是影像诊断医生进行软阅片、书写诊断报告、管理患者检查信息的工具,是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块,也是影像科室诊断医生的日常工作平台。

(5)预约登记子系统

预约登记子系统用于登记、确认患者的检查信息。

(6)技师子系统

技师子系统主要用于放射胶片的打印等及患者检查确认等功能。

(7)统计子系统

统计子系统提供了系统相关业务及数据的查询统计。

三、托管影像应用系统

托管影像应用系统是区域PACS系统的拓展,主要应用于有部分诊断能力,但没有足够计算机环境的小型医疗机构,如部分中心卫生院和小型县级医疗机构,实现一体化的PACS系统建设并同步实现PACS数据共享。

托管影像应用系统是通过统一部署PACS系统的服务端,为医疗机构提供PACS系统的应用服务。系统提供的功能与医院单独建设的PACS系统在软件功能上无太大差异。

系统实施

1. PACS数据中心实施

现有大中型医疗机构基本已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对接。因此,可直接依托现有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PACS数据中心。

2. 接入已建PACS系统的医院

现有大中型医疗机构基本已构建了医院内的PACS系统,可依托原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的途径,实现PACS系统与PACS数据中心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利用居民健康卡或身份证号为索引,对医院影像检查信息进行归档和上传,并在PACS数据中心平台上实现共享。

3. 接入无PACS系统的中小医院

暂无PACS系统的中小医院可以将仪器输出的影像直接传送PACS数据中心的前置服务器作为托管影像,实现院内信息整合和影像数据上传。院内信息整合指在影像数据上传之前,需要和院内其他系统进行整合,获取所需信息。影像数据上传是指院内 PACS 的数据上传至PACS数据中心。

四、总结

近几年,区域PACS建设成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热点和难点,要保证区域PACS的顺利实施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及部署实施等工作。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ACS建设,是在精确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及实施,分步分层进行建设,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可为医改步入“深水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上一篇:不让孩子毁在我手中 下一篇:《液体的压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