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留守儿童

时间:2022-05-16 01:35:14

守护留守儿童

2013年1月7日,河南省光山县4名小学生在上学途中溺水身亡,4名溺水学生均属留守儿童。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贵溪市一载有15名幼儿的面包车侧翻坠入水塘,造成11名幼儿遇难,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2012年11月16日,贵州省毕节市5名流浪儿童,因误吸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于垃圾箱中,5名儿童均为留守儿童。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其面临着亲情关怀缺失、生活照顾不周、家庭教育薄弱、安全保护堪忧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如何因应这些严峻的挑战,呵护祖国的花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数量较多

《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24日发表了《全国妇联统计显示:内地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的文章称,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4000多万人,而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由于失去父母的庇护,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

中国网2013年3月8日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刻不容缓》文章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28.29%。其中,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人民网2013年5月10日《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川豫皖粤湘5省逾全国4成》的文章说,2013年5月10日上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其中,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73%。其次,安徽、广东、湖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占全国百分比也很高,分别为7.26%、7.18%和7.13%。以上5个省份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占到43.64%。报告中显示,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过50%,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比例超过40%。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同时也分布于江苏、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

生活状况 令人担忧

寄宿问题

《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月14日发表的题为《吃住行仍存难——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需求调查》的文章指出,在重庆市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每天往返3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学校,天不亮就起床,天黑了才回家。由于寄宿制学校项目少、缺资金,不少学校只能用教室改建成简陋宿舍,更多的学生仍不得不起早摸黑。

南川区古花镇中心校有240多名留守儿童。校长韦在新介绍,中心校有由教室改建的宿舍,4年级以上可寄宿,能容纳300人,已住179人。十几个孩子住一间,只有公共厕所,不能洗澡和洗衣服。木瓜村小和天水村小更加偏远,有4名小学生因家太远破例住在中心校。天水小学3年级学生简世生说,每天上下学都要翻大山,冬天更麻烦,现在住宿舍,虽然条件不好,但还是很高兴不用翻山。

吃饭问题

《信息日报》2013年1月16日发表的文章《几勺腌菜下饭,一小碗面当午餐——袁州区部分留守儿童午餐难吃饱》称,在距宜春市袁州区约30公里的洪塘镇中心小学,记者了解到,1至6年级共有1200余名学生。中午下课后,不少学生捧着饭盒快速来到食堂的大饭桶前,将饭从桶内舀到饭盒里,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该校2年级学生小玲却羞涩地站在一边。记者让她打开手中的饭盒,发现里面只有3小勺黑黑的腌菜。“这就是你每天午餐的配菜吗?”记者问。“大多是吃腌菜,奶奶都是把昨天吃剩的腌菜装在饭盒里让我带来。”小玲回答说。之后,记者又查看了多名学生的饭盒,发现几乎都是少许单一的白菜、萝卜干、腌菜之类的头天剩菜。近20名孩子中,只有一个饭盒里装着几块煎得黄黄的豆腐,里面有几条肉丝。记者随后又查看了其他班级,发现情况都差不多。

而在西村中心小学,记者看到在该校的食堂内,只有少数几名学生会花上3-5元钱,在食堂炒个菜吃中餐,而大多数学生则聚集在学校对面的小吃摊前,花上2元钱,买一小碗方便面吃。西村中心小学工会的王主席表示,因为学校没有经费贴补,所以530多名留守学生不可能全都在学校吃午餐。对此,袁州区文教局的曾部长表示,有一些偏远贫穷地区已经发起了“爱心午餐”活动,但袁州区目前还不能算贫穷地区,所以“爱心午餐”的政策还未实施。

安全问题

《江西日报》2013年1月15日发表的题为《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状况堪忧,无人管束易出意外》的文章指出,2013年1月14日一大早,重度烧伤的吉安3岁留守女童邓芯怡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抵达北京接受治疗。去年12月29日,邓芯怡被家中老人放在火炉旁睡觉时,不幸被烧成重伤。

类似邓芯怡这样的悲剧不时上演。去年5月20日,万年县一城中村的住房起火,一对5岁和3岁的留守小兄妹不幸遇难;在这起悲剧发生前14天,即5月6日,宜春市袁州区天台镇塘溪村璜溪村民小组一家6名留守儿童在水塘洗澡,5人溺亡。出事时,村里竟找不到一个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

此外,留守儿童成了人贩子瞄准的目标。去年2月1日,丰城市荣塘镇2岁的幼儿陈嘉豪失踪,2月9日下午,陈嘉豪在一个亲戚家门口被发现。公安部门表示,可能是嫌犯慑于公安机关追捕压力,将陈嘉豪送回到案发地附近丢弃。

有太多让人无法承受的伤痛:2011年全国数十起重大校车事故,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外出打工人群密集的县乡,而受害者多为留守儿童。2011年,公安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受伤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全国妇联的一份报告显示,仅2008年,全国就有2万名青少年死于意外事故,其中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

失学问题

中国青年网2013年3月6日的文章《贵州留守儿童116万,辍学儿童23.7万》指出,因为贵州省现有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能够提供的就业较少,所以贵州省有630万名农民工在省外打工,而这一现象导致贵州省留守儿童达到116万。谈到贵州省的失学儿童,贵州省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2012年,贵州省的义务教育辍学儿童已达23.7万人,高中阶段的失学人数达到11.6万人,也就是说每年有将近12万未满18周岁的少年既不能就业,也没有进入校园,在社会上游荡。

心理问题

《工人日报》2012年9月4日发表的题为《调查称中国14.7%留守儿童感觉自己“被遗弃”》的文章说,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通常回家的机会很少,平均需要1.6年才能回家1次,其中,省外打工往往需要2-3年才能回家1次,省内打工的每年也只能回家1-2次。父母不在身边,弱化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留守儿童又容易把自己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较,就会产生“没人管”“被抛弃”的心理感受。

《北京青年报》2013年2月18日的题为《中国式别离的最大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文章提到,全国妇联、全国“心系好儿童”系列活动组委会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由于长期远离父母,45.1%的留守儿童“感到心里孤单”,3成以上的孩子出现心理卫生问题。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在调查中,相当多的孩子最想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

爱心传递 共同守护

《人民日报》2013年1月11日发表的文章《我国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优先保障吃住行》称,2013年1月10日,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关工委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力争做到“三优先”,优先照顾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有学校寄宿、吃好饭、上下学方便。

《意见》指出,要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在国家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地方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中,要建立留守儿童用餐登记台账和营养状况档案,切实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吃饭问题;要合理设置学校或教学点,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就近走读入学,对于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的地区,要为留守儿童上下学提供交通条件。

《意见》还提出要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认真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照料留守儿童。《意见》指出,将建立16岁以下学龄留守儿童登记制度,以保证将其纳入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新华网2012年12月27日的题为《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文章指出,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无论是农民工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该更好地守护留守儿童:前者可通过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方式,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后者应通过建设公租房、农民工公寓,让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在城市栖身。当然,如今最紧迫的还是要完善学校配套设施,至少要彻底打击和杜绝黑校车。城乡均衡教育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农村幼儿园和小学更应得到政策的倾斜,包括加大财政补贴、强化硬件设施、配置优质师资,还有提高安全保卫级别。

凤凰网2013年2月18日的《留守儿童的中国式别离》指出,从长远看,只有创造所有孩子公平求学、升学的环境,才能缓解这种中国式别离,而在父母不能在他们身边的现实无法短期改变的情形之下,全社会应该向这个群体伸出援手,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才是关注中国式别离的价值所在。

新华网2013年1月1日的文章《江西广昌:党员“家长”,逾四千留守儿童获温暖》提到,新年来临之际,江西省广昌县吁江镇下湖村村支书揭友毅又一次来到下湖村小学,了解他结对的留守儿童小涛的学习情况。由于小涛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体弱多病,作为小涛的“家长”,揭友毅经常要到小涛家里和学校走访,让小涛“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广昌是劳务输出大县,有8万余人外出务工,有1万余名留守儿童,很多儿童因为隔代监管或亲友托管存在亲情缺失、性格内向等问题。为此,2007年开始,广昌县推行“党员留守儿童家长制”,让党员与留守儿童结对。2012年,广昌县由党员和留守儿童结成关爱对子4223对,解决留守儿童遇到的各类困难2300多个。

责编/玉坤

上一篇:踔厉风发永向前 下一篇:斯诺采访“中共特务头子”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