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时间:2022-05-15 11:43:33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摘要:体育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本文探析了体育教学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同时又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环境;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03-02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是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客观条件总和。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深人了解和发现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效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掌握技术及进行有效身体练习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创造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1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重大影响

1.1 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围绕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构成中心事物的环境。

1.2 体育教学物理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不同,气候气象条件会时刻制约着开展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以及课余活动都会产生影响。除了对体育运动场地没有严格特殊要求的常规课程外,鉴于不同地区的高校所处于的不同地理自然环境条件下,如北方的多冰雪严寒气候和南方的多降水气候,则可以在学校内开设适宜于当地特色的体育课程。

1.3 人文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任何高校体育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在不同区域,不同的社会传统,文化背景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潜在的影响。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和文化氛围,会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活动与训练观念,增加师生内心的荣誉感和自强精神,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于社会其他各界的冲击和辅助,因而体育教学的组织环境也要遵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指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目标,创造更加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

2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

2.1 营造积极的体育文化观念。

马克思・韦伯指出:"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其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渊源。"同理,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也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人文环境来支撑,并与社会文化环境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社会文化环境对体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孕育作用、指导作用、渗透作用和促进作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会出现相应的认知态度,文化观念是对人们的体育生活行为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环境因素之一。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生活环境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静的养身习惯。这种观念从主观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制约了动态体育生活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努力营造优良的高校体育文化环境,改变学生的体育文化观念,在意识和行为取向上促成传统文化和科学文化的认同与接轨,使学生文化品位获得提高。优化体育文化观念,建立起一个崇尚体育运动,乐于在体育运动中去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在体育运动中去培养成就感的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能极大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改善教学的环境。

2.2 加强场馆建设, 优化硬环境。

体育教学的硬环境即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等, 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这是体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环境条件影响着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规模和学生人数的需要, 加强硬件的投入, 特别是在目前高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 必须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适应教学的需要。

2.3 优化体育社会心理软环境,创建相互信任、相互激励的心理环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师生的教和学的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心理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称之为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个体内部具有大量的有助于自我理解,有助于改变自我概念和自我行为资源,倘若一旦能够提供某种明确的使人促进心理气氛,那么这些资源就会被开发。"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也认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尽量以最大可能改善条件,尽可能改善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和道德心理条件。"因而,在体育课中建立一种能使师生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其潜力的心理环境,将有重大的意义。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包括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五个要素。这也是影响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五个主要因素,我们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构建时,需要认真周密地考虑它们。大学生的身心处于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很强的自尊,情感丰富,理性意识增强。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产生相互信任后,再动之以情,说之以理,鼓励并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心理潜能。

2.4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身体活动环境。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还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绪、情感交流,伴随着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呆板,整体划一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缺乏真正的人际交流和学生的主动性活动,从而容易引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和心理、生理的疲劳,因此改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流方式和活动方式,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实际效果。

结语:

体育教学系统中不同的个体,尤其是学生,由于自身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体育技能及自身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提倡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提高整体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鹏. 试论如何创立高校体育教学环境[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 焦安村,史美创,田文乾. 体育教学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 职业技术,2009.

[3] 陈铁龙,熊茂湘. 论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J].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

上一篇:善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一篇:疾风逛“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