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学生“个唱”音准培养策略

时间:2022-05-15 10:24:43

低段学生“个唱”音准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推陈出新,学生的歌唱能力提高了,班级合唱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大部分团队都能达到音色和谐、音高准确的要求。然而,在学期末的“个唱”测查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本文中所指的“个唱”能力不同于以往的“独唱”,它涵盖了两个层面内容:一指一个人单独演唱时,能用准确的音高、热情的歌唱状态、自信大方的仪表、正确的气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美妙的音色、丰富的情感表现;二是指在齐唱或合唱等多人演唱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演唱水平,并能与其他演唱者配合,共同唱出动听和谐的歌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音不准、歌唱位置不正确、气息浅、不自信、表现能力差等,其中“个唱”音不准的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选择了在一年级中齐唱水平处于中等的一个班级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对班级进行摸底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按照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选择了喜欢、一般、不喜欢三个级别各7名同学,开展音准教学上六个层面的实践研究。

一、游戏听音,建立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段的音乐课堂上,常见的演唱形式是齐唱。在齐唱时,很多学生习惯依赖于聆听大家的声音演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独立掌握和表现音准的能力,在心中不能形成很好的音高概念。要让学生唱准音,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来解决音乐的问题,遵循感知体验为主的教学原则,首先用聆听的方法来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

(一)听单音模唱。听琴声,教师弹单音,学生用“a”模唱,教师进行手势打分评判;或是由教师模唱,学生用“√”“×”的手势进行评判。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专注聆听,也有利于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教师给标准音“6”。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进行逐个听琴唱出唱名,每人三次机会,听出唱名并唱准者得一分,进行小组间的音准竞赛。

(三)结合歌曲做游戏。比如在新学了“3、5”两个音之后,结合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做律动游戏:听到旋律中出现“3、5”两个音的时候,“5”做手掌张开的动作,听到“3”的时候做手掌握拳动作,学生的动作不仅是模仿了金星闪烁的形象,更让学生认真地聆听了“3、5”的音高。

(四)开展用音乐作评价标准的各种活动。比如《姿势歌》《安静歌》《排队歌》等。

二、柯尔文手势,培养准确的音高概念

运用手势歌唱,是练习音准的一个极好的方法。课堂上,笔者借鉴了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

初步练习时,可以只使用少量音级,先从“3、5” 开始,采用全音符时值、慢的速度,避免困难节奏的干扰。在初步掌握了“3、5”的音高后可以逐步加入“1”的音高练习,整个过程可以是这样:35135123561234567i。练习时看着教师手势歌唱,它不仅可以摆脱学生对于乐器给音高的依赖性,还可以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音的高低关系,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更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感觉音程关系。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暗示,在音级位置上运用细微的升高或降低的调整动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敏感程度。

三、伴奏弹和弦,提高听觉免疫力

如果在音高概念还不明确的情况下,用钢琴弹旋律,让学生随着旋律歌唱,就会使钢琴的旋律音成为歌唱的拐杖,会放弃集中思考音准的责任心。如果使用和弦伴奏,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准概念,促使他们去聆听和思考自己的音准。在刚开始学习歌曲时,可以用钢琴慢速地弹主旋律,接着在学唱时用有着明确旋律指向而又不出现主旋律的伴奏。接着可以尝试不使用乐器伴奏歌唱,开始的音级也由教师唱出音高,在某个难点或重点处用琴声提示。在良好的音准习惯建立之前,用和弦伴奏,不单独出现主旋律,完整的钢琴伴奏(出现旋律和和弦的伴奏)应当保留到学生发展了良好的音准习惯之后才能应用。

四、准确范唱,直观感受歌唱音准

教师在教学新歌前通常要进行完整的范唱,让学生对歌曲的音高有直观的感受。在歌曲有音准难点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截取其中的一个乐节、乐句或乐段进行范唱,甚至是某个音或某个字的范唱;在歌曲的谱面上如有下滑音、倚音、波音等特殊音乐记号,而在多媒体课件中没有得到体现时,教师可以清唱进行准确的音高示范;在歌曲的某些乐音与乐句的音区特别低或特别高时,教师可以进行有技巧的范唱;在演唱一字多音的难点字和难点句时,教师可以放慢速度进行范唱。教师的范唱可以是配合乐器自弹自唱,也可以是随伴奏带演唱,也可以是清唱,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

五、技巧指导,提升音准能力

(一)气――唱准音的基础。歌者要有良好的音准,必须要以正确的呼气方法为基础。小学低段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气息练习: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自然吸气状态,双手叉腰,自然地吸自然地呼;接着要求吸气时肩膀放松,颈部肌肉自然,像闻花香或用吸管吸汽水一样的感觉吸气,吐气要慢而长……这样经过训练,学生将呼吸的“本能”转化为“本领”。

(二)声――唱准音的保证。刚入学的学生一般在演唱时会充满热情大声歌唱,声音太硬没有控制,“喊唱”现象非常严重。首先要遵循低段学生声带未发育成熟的生理规律,有技巧地设置情景使他们学会安静,放松身体、放松喉咙来获得良好的声音位置;其次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规律,结合歌曲内容来建立自然的、放松的、集中的声音位置,艺术性地来设置音乐情景,建立一个放松、自然、打开、高位的发声位置。

(三)速度――唱准音的秘诀。歌唱速度过快时,音准容易偏高,歌唱速度过慢时,音准容易偏低。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掌握这些诀窍,对于优美柔和慢速的歌曲要尽可能地抓住活跃性因素,对于欢快活泼的歌曲要尽可能地抓住稳定性因素,然后化作符合一、二年级学生心理的情境或意境,来指导学生演绎好不同速度的歌曲的音准。

(四)力度――唱准音的技巧。在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弱声演唱的音准会比较容易做到准确,因为在唱弱声时每个学生能做到互相倾听,一半的注意力在唱、一半的注意力在听,而且声带张弛适度。所以在小学低段可以培养用不大声的自然的声音演唱的习惯,学会“用耳朵歌唱”。

六、个唱展示音准

低段学生的展示欲望都很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优点,建立一个展示的平台。每当上完一个单元,笔者都会安排两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展示,一个是“我是小歌手”,一个是“我是歌谱大王”,让学生个唱,比一比谁的音准比较准。相对于全班齐唱的演唱形式,个唱更能使歌者在展示中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音准问题并及时改正,聆听者在聆听评价中也提高了音准认识和表现水平。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专注地聆听,既训练了他们的听觉能力,同时音准不准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歌唱音准。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在学期末对于这21位同学笔者进行了第二次测试,从抽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听辨能力不断增强,尤其在音的高低识别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听出音的高低变化旋律走向。学生内心的音高概念也在逐步加强,不仅能随琴模唱单音,能看手势唱准音高,而且由于对音的高低敏感性增强,歌唱时的音准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齐唱时音准把握准确,个唱时也没了试验前明显唱走调的现象。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22000)

上一篇:以“校企一体”转变办学模式 下一篇:中考物理社会热点应用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