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华裔网络精英

时间:2022-05-15 10:24:01

朱敏:华裔网络精英

朱敏,一个硅谷的华裔网络精英。在美国硅谷创办的网络公司――网迅(WebEx)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和运行网上商业会议系统。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就面临全球网络经济泡沫破灭,裁员之风日劲,更遭遇纽约股市和纳斯达克双双急挫,然而其股票价格一路逆势飙升。虽然纳斯达克在2003年7月28日曾大跌过150多点,但WebEx的股票还是从每股14美元的发行价逆市上涨到39美元,WebEx公司市值达到20亿美元。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朱敏也似乎“突然间”成为了一位身价上亿的硅谷网络企业家。

其实,朱敏的成功没有一夜暴富的神秘色彩,所有的一切都是艰辛与曲折的。他对人生创业有自己的看法“一个25岁的人,如果一下子非常成功,再往下走就会很难,因为他的能量就那么多,人生是要慢慢‘enloy(欣赏)’整个过程,这过程不能‘enloy’得太快,否则后面就再没有什么东西可言。”求学,一年内学完博士课程

1977年,刚恢复高考,朱敏就考入浙江大学拖拉机机械制造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冰箱厂。1982年,他又考上了浙江大学工业管理系攻读研究生。1984年,朱敏以浙江大学管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公派留学斯坦福大学的机会。

实际上,朱敏在斯坦福,第一年就把所有的课程全部学完了,为的是第二年能早点出来谋生。来斯坦福的那年夏天,朱敏在学校教室走廊看到一则IBM急聘高级电脑工程师的消息,苦于以前没学过电脑,眼看着机遇从指间溜走。3个月后,当他看到IBM的招聘条还是原封不动地挂着时,迫于经济压力,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去试一试。朱敏找到教授门上,那位教授也没问他会不会电脑,就很爽快地说:“好,下星期你来做IBM研究组长。”听后,朱敏是又高兴又吃惊,后来他才知道是功课帮了忙。因为人家要读两年的博士课程他一年就学完了,平均成绩在A以上,教授正是看重了他这一点。就这样,朱敏开始了IBM电脑的课题研究。

由于他没有电脑基础,面对的难题和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朱敏只好拼命学,经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又不敢问人。幸好他儿子曾在大学里读电脑专业,身边才有了一位“老师”。朱敏边学边干,终于把IBM的研究课题解决了。创业,经历曲折的创业历程

完成了IBM的研究课题后,当时有一个大公司要找一个专家,他们得知朱敏是IBM的,又是斯坦福出来的,料想是专家,就请他去。朱敏依然拼命学,努力干。原本学习工业管理的他,在为“蓝色巨人’服务的过程中,学到了更大量的计算机知识,这为他日后在IT领域的创业生涯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技术基础。

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敏在惠普的一个技术展示会上,了解到“会议演示沟通系统”这个概念,并直觉地认为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商机。当时的Internet应用还不普及,所以他只能设计一个单机对单机的简单系统。虽然朱敏学的是工业管理,但此时的他自己也需要一个人来管,所以他决定聘请一个CEO来“管”自己。于是,他与这个请来的CEO两人一道创立了一家公司,名为Futu re Labs,而朱敏本人则出任该公司的CTO。

当时,大陆留学生在美创业的很少,只有一位新加坡人出资10万美元,但朱敏与伙伴还是为公司筹集到了大约100万美元。公司创立初期,大家都没有薪水拿,压力很大,朱敏与伙伴只能通过周末到别的公司打工,将挣来的钱为自己的员工发薪水。经过3年艰苦奋斗,一家名为Quarterdeck的大公司以1200万美元买走了他们的公司。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朱敏分到了300万美元。

Quarterdeck在买下他们的公司后,生意并没有做起来。到1996年,朱敏觉得网络人际交流技术的市场潜力仍旧很大,几个人决定成立WebEx。出于专利权等方面的考虑,他们又以非常低的价格把Quarterdeck买了回来。主营业务依然是网络会议系统。与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策略不同,朱敏一直坚持互联网公司应该要盈利这一指导性原则,因为他觉得互联网公司要是总没有收入,投资人最终是会失去耐心的。

现在,他们的webEx职员已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四五百人,客户近二千家,并拥有着一支稳定又兼具实力的科研队伍。朱敏说,其实创业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益分享。他们创办webEx的前18个月,几个创办人是一分钱不拿的,当他们拿到第一轮投资700万美元时,就拿出30%给职员分享。当时公司第一批研发人员是朱敏亲自到中国大陆招的,招了30多个技术人员。要留住这些职员,朱敏与其他领导者不仅要把握好公司发展方向,而且还要有很大的激情与热情,让员工感觉到跟着干一定会成功。

经验,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淘汰

这些年来,朱敏在硅谷创立过高科技公司,也在公司中担任过行政主管,接触过许多主流社会和其他少数族裔的精英。使他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任何族裔或其他社会背景的人们,在交往中,首先还是看对方的能力,硅谷是没有“门第”观念的,只要有能力,就会被主流社会接受。朱敏说,所谓歧视其实是差别造成的隔阂,实际上,任何人都愿意跟与自己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人交往,交流对象之间必须能引起充分共鸣,只有在这样的人际环境中才可能遇到“知音”。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人以类聚,在硅谷也同样适用。

所以在工作中,朱敏会和不同族裔与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向他们默默地学习和积累。他觉得,在硅谷的最佳处世之道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在那里生存和发展,如果跟不上别人的思路,无法跟一个圈子里的人进行交流,那就表示自己已经落伍了,而且很快就会被这个圈子所淘汰。

朱敏在工作中也这样对待别人:公司在发展,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当年一起打天下的VP跟不上形势,缺乏应付当前工作的起码能力,不论是华人还是关系很深的熟人,朱敏都只能让他下来。如果他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被别人甩掉,也不会觉得冤枉,更不会认为自己遭到了“歧视”。

愿望,在国内培养软件精英

虽然朱敏在海外取得了成功,但回国创办公司一直是他心中的愿望。除去民族感情因素外,国内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是吸引他回国投资的重要因素,每次朱敏和大陆来的企业家聚会,谈起如何为祖国的高科技发展出一些力,他总是会和大家一样激动万分。近两年,朱敏的网讯公司曾派过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的几位教授到杭州与国内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协商联合大规模培养研究生的事宜进行研讨,最后,双方对此事一致认可。而在此前,网讯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了十多名研究生并已在这合肥公司里实习了。另外,朱敏已在合肥、杭州购买了土地准备建立一个软件学院,个人计划投资额为2亿元。等软件学院完成后,他也会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大学和柏克莱大学一批知名教授到该地学院授课,朱敏还将利用网迅在中国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开发公司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结合。

很多人问朱敏为什么要这么做,朱敏说,目前世界软件业的发展呈现开发难度、复杂度不断提高,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使得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合作化方向更加明显,同时对软件开发人才需求也成倍增长,软件和网络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除去印度,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软件人才资源的富矿所以中国人如果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充分合作,优势互补,在今后5至10年的时间里,肯定会在国际软件界出人头地。

上一篇:情商:决胜未来 下一篇:杜莎夫人蜡像馆:体验经济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