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时间:2022-05-15 09:37:52

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

摘要:五味子为东北三省道地药材,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五味子的炮制工艺介绍不详,不同地区对五味子的炮制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对五味子的常用炮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此规范五味子的炮制工艺。

关键词:五味子;炮制;木脂素

中图分类号:R2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21-01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dandra chinenisi (Turcz.) Baill]及华中五味子[Schidandra sphenanthera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1]。五味子主产于我国东北三省的长白山区,华中五味子主产于河南、山西、甘肃、四川等省,入药习称南五味子,药效稍逊于五味子。历代本草均对五味子的功用进行记载,称其具有补脾益肺、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对五味子的药效药理等做出了明确阐述,指出其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等,并提及了醋五味子等炮制品。本文将对五味子的多种炮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一、生品

生品五味子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五味子饮片。研究表明,五味子含木脂素、有机酸、挥发油、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保肝、抗衰老、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2]。相比较多种炮制品,一般认为生品除具有加工简单的优势外,尚有多糖含量高的特点,但不足之处是生品不宜贮存,木脂素等的含量也往往低于炮制品。因此,五味子的炮制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蒸五味子

1.蜜蒸

五味子的蜜蒸,宋代的《证类-雷公》就有记载“凡用,以铜刀劈作两片,以蜜浸蒸,焙干用”,《本草衍义》中也有记载“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入蜜,用于火上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此外,明代的《醒斋》,清代的《得配》、《一草亭目科全书》、《本草备要》等典籍都对五味子的蜜蒸炮制进行了介绍。

通过蜜蒸的五味子,很明显含糖量有所增加,从而增强了药物的甘味,药材表面变得更加柔软,其敛肺滋肾的功效也得到了加强。

2.酒蒸

酒,作为传统的炮制辅料,自古以来就被人广泛使用,陈嘉谟的炮制专著《本草蒙筌》就有“酒制发散”的说法。传统理论认为酒制五味子可以增强其补益肝肾的作用。姚丽华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酒制五味子能明显改善去卵巢小鼠记忆保持的能力,显著增加海马各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表明了影响海马各区NOS阳性神经元的合成及分布可能是五味子类醇激素作用之一[3]。

五味子的酒蒸炮制,明代的《景岳全书》有关于“酒蒸”的记载;清代的《握灵》有“酒拌蒸用”的记载。

3.醋蒸

醋蒸五味子的炮制方法古代文献未见报道,近代最早出现在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具体方法是取五味子加醋闷透(润2~3小时)或润一夜至醋尽,再蒸2个小时左右,至上气醋尽,呈黑色,晒干[4]。于海帅等用醋蒸五味子及生五味子对肝损伤小鼠进行了抗抑郁实验,结果表明,醋蒸五味子治疗对肝损伤致小鼠抑郁效果明显优于生五味子。这也验证了陈嘉谟《本草蒙筌》中“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的说法,证明醋蒸的炮制方法更好的促进了五味子的保肝的药理作用。

三、炒五味子

1.清炒

清炒五味子是古代文献就有记载的一种传统炮制方法,唐代《银海精微》中最早见有“炒”的记载,宋代《三因极-病症方论》曰“微炒”[5]。现代以辽宁等地多用,具体工艺是将五味子用文火炒至鼓起,略有香气,成紫褐色为度。

清炒对发挥五味子的滋补功效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宋代的《妇人》就有对清炒五味子的药效评价,称“入补药中宜炒用,入嗽药中宜生用”。

2.醋炒

醋炒五味子是古代文献中未见记载的,是近代炮制方法的发展。于海帅等用文火轻炒五味子,边炒边滴加食用醋,炒至五味子明显变软、略变色且酸味明显时停火。

将醋炒五味子、醋蒸五味子及生品共同进行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醋炒、醋蒸五味子5-羟甲基糠醛含量明显高于生品,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有机酸的含量则是三者相当。而醋炒五味子在感官质量上也基本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晓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Ⅱ136.

[2]陈文静,季宇彬.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9(12):66-67.

[3]彭修娟,杨新杰,冯改莉.五味子炮制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5):127-129.

[4]殷放宙,陆兔林,蔡宝昌,李林.五味子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状[J].中国药房.2009,20(30).

[5]陈无择.三因极-病症方论[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1995,7(536).

上一篇:论环境容量成为物权客体的合理性 下一篇:浅析电缆耐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