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过剩经济下中小企业的作用

时间:2022-05-15 07:59:30

试论我国过剩经济下中小企业的作用

摘要:一般来说,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供给不足,只要投资就不会发生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供应能力逐渐增强,供应量逐渐超过有效需求量,经济出现全面过剩。商品销售不畅容易使得企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而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甚至倒闭,造成工人大量失业。中小企业不仅吸收就业、解决失业问题,而且还有着无限的创造性,正是这种创造性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并为产品找到了新的用途。文章认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是带领经济走出过剩状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过剩经济;中小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的界定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从质的规定性看,英国的“所有者依靠个人的判断进行独立经营(不是大企业的一部分),并且市场占有率很低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较能反映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从量的规定性看,还没有统一标准,但都是从资本金、员工数、销售额等方面进行界定的,并且行业不同,标准也有所差别。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公司的成长经历要经过若干个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必须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战略及行为的变革才能实现阶段性跨越、成长为大公司。而我国中小企业正开始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创新和吸纳就业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在将收入、储蓄转化为消费、投资方面也有极强的促进作用。那么,我国中小企业在过剩经济中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呢?

一、过剩经济的概述

一般来讲,过剩经济的内涵表明过剩经济不等于社会不再需要,不等于市场的简单饱和,它是这样的一种经济状态:一是当某种社会需求产生时,供给经常以更大的规模产生;二是价格变动难以调整供求关系,相当多的生产经营者被迫在成本线下抛售产品;三是供给后的利润被普遍压低到银行利息率以下,使资本已经难以找到更有利的领域供转移,唯有继续追加投资和扩大规模,通过过度竞争的方式把其他供给者排挤出局来维护自身利益;四是经济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时,在系统外部普遍存在着技术及资本力量更为强大得多的过剩生产能力。从国际背景看,我国发生的过剩经济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供应能力的急剧扩大,短时期内填补了地区、本国的需求后,还有大量出口,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各地区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快速增长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市场需求难以进一步扩大,消费热点难以形成;二是利润率降低,市场趋于饱和,投资风险加大,企业投资意愿不高,投资需求难以扩大,消费和投资的扩张乏力,使得商品销售困难极大,表现为普遍的供过于求即过剩经济。

我国的过剩经济是一种相对过剩,许多高精尖的产品供应量极少,如精炼钢材、计算机芯、大型计算机等等。许多潜在需求由于体制等因素影响而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如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教育状况改善,人们消费的个性化也日益明显,但由于个性化商品需求量不大,生产厂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成本较高,这部分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此外,有些商品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地区封锁严重,也不利于竞争的充分展开和大规模生产的形成。过多的资源都集中在有限类市场容量大的产品生产上,造成供于求;体制弊端使得资源的流动性极差,不能迅速从一个领域退出进入其他领域,也造成商品供过于求状态的调整速度和效率不高。并且,此类企业由于其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不好,缺乏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难以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储蓄由企业投资贷款来转化为投资,一旦这个环节在某种程度上中断,经济的良性循环就被阻止或破坏。

我国过剩经济的原因主要是由体制弊端造成的: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冒险精神缺乏,难以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资源的流动性差,资产转移缓慢,经济中供求平衡的转换难以迅速实现;本来应由企业实现为投资的那部分储蓄难以转化为需求。旧体制下形成的地区市场分割也是结构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二、过剩经济下中小企业的作用机制

中小企业创业者往往能够捕捉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与市场机会的结合点,创出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和服务。就多数成功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通常都有一套创新的市场战略:―个特定的目标市场及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以配合战略的实施。一般地说,中小企业的投资考虑到向知识和智力开发倾斜,以争取有利的竞争战略,增强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NEC在20世纪80年代初总资产才38亿美元,只有通信方面有技术基础,到1988年已经发展到218.9亿美元;我国的海信集团从彩电业向计算机业方向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逐步做到高度信息化和市场化,做到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争取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有利于建立战略优势。

从供给面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一般也远低于大企业,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品牌效应,产品的附加值低,在此劣势状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只有创新一条选择。大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高,资产规模大,技术也领先,但由于大企业组织庞大,效率低,缺乏冒险精神。中小企业所有者往往就是经理,企业的发展成果大小都向所有者型的经理享有,这样的中小企业就有创新的动力。由于中小企业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不能在与大企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真正面向市场的中小企业,创新成为他们的主旋律,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由于创新的成果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支持创新并为之付出的人多了,创新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产品创新可以降低销售费用甚至直接扩大销售,新原料来源、新生产工艺和新的组织方式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新市场开拓可以快速扩大销售,这些都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创新转移和扩散到其他企业和产业后,又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大有效供给。在过剩经济中,大量资源集中在有限类产品生产上,通过创新可以分散资产用途,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有效供给,引导经济走出过剩的困境。

从满足个性化需求看,创新存在失败的风险,这一风险由某一中小企业来承担,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也较小。大企业不可能生产供应个性化产品,因为个性化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小,其不足之处在于规模经济,而且即使具有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也可能因技术上的分散性而产生流通上的规模不经济。在这种情况下,由地域上分散的中小企业来生产供应市场容量小的个性化商品在整体上具备了规模经济,使得成本降低,有效供给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还扩充了市场。就我国的情况看,由于我国还不是一个完全一体化的市场,许多商品的流通还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更使得中小企业的存在显得十分必要,因为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而增加的成本可能在由大企业规模化生产降低的成本还高。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殊的市场格局下,由中小企业满足地区市场需求是一个现实而有效的选择。此外,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同位性(所有者往往就是经营者或经营者往往就是所有者),决定了它有可能设计出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组织和管理的效率,降低消耗成本,扩大有效供给。

三、中小企业的创新是治理过剩经济的良方

在过剩经济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下,竞争的加剧,要求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这种创新有下列3种趋势,即从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转变,单一产品创新向系列产品创新转变,人人创新向团队创新转变。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中小企业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有所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等。

(一)观念创新

首先中小企业创业者认识到虽并不拥有像大企业那样多的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但保持和增强的科技实力是小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关键。小企业努力树立竞争又是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进行竞争观念的创新,将自己纳入新型的市场竞争与合作的网络中。在竞争观念上的更新可以促进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格局,减少重复建设,实现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

(二)技术创新

其基本含义是指某项新产品和服务从设备、研究、开发、工程化和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总和。中小企业追求技术创新,不断地抢占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制高点,可以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扩大销路,从而可以缓解国内的相对过剩经济。

(三)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企业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中小企业选择合理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不但在于降低了企业管理协调成本,还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二是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传统的物质资本在许多中小企业中的地位将下降,而人力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企业要素所有者的地位变迁决定了企业不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多地考虑其他利益主体,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达到多元目标协调实现经营目标创新。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了知识与产业恰当的结合,使过剩经济在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缓解。

(四)产品创新

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活动的展开是以企业创新战略的设定为开端和依据的。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战略一方面依据自己企业拥有的技术创新情况、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能力,关注选择何种创新战略,另一方面认真分析产品创新周期和创新程度,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较高创新成份的产品,才能有获得市场份额的能力。众多的小企业致力于产品创新的结果不仅能够推进商品改朝换代,而且可以创造市场,从而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五)营销创新

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扩大,努力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创新模式,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重组再造企业的营销管理组织,中小企业的应变能力比大企业强,往往建立起扁平化和信息化的营销管理组织。中小企业比较早地利用国际互联网,进入网上贸易市场开展营销活动,从而大大拓宽了市场营销网络,与设立办事处、销售部和分公司等相比,网上贸易投资极少而收效比较快。在消费品市场上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人们已越来越注重求新,求美,求名,张扬个性魅力,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就可以投其所好,推出特色服务,例如:个人形象设计,私人理财服务等等。这些为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创造了条件。总之,中小企业在过剩经济中的特殊困境,决定了中小企业只能选择创新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的特殊管理方式(所有者即经理层)使得中小企业有冒险精神从事创新活动,中小企业因而成为创新的不竭源泉,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过剩经济是目前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这一情形为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多种其他问题的顺利解决带来了新的麻烦,尤其是下岗、失业,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并通过以上途径来解决经济的结构性过剩。在当前,要采到鼓励和扶持的态度对待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的繁荣,带动一大批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有力地帮助解决我国的过剩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建兵,史君英.过剩经济下中小企业的作用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0(24).

2、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农贵新.治理我国过剩经济的基本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04(71).

4、姜曦,余呈先.转型时期的相对过剩经济及其对策[J].开放导报,2003(11).

5、王慧芳.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J].煤炭经济研究,2002(7).

6、阳国亮.重视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改革与战略,2004(3).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正面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下一篇: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战争与市场关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