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5-15 07:43:42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 究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不足的有:一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过多,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多数教师的包办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者总结了多年来历史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简析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自主学习 挖掘教材 解决问题 创造性

一、探索有效的知识掌握法

(一)探索知识点记忆的便捷途径

知识的获取速度、记忆的持久性及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重要体现。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概念具有对应的记忆方法,如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处理信息并探究其记忆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此时不但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记忆技巧,引导学生学习,更需要学生举一反三,并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记忆技巧,熟练并准确地记忆各历史知识点。例如在学习我国近代史侵略战争史时,可通过总结的方法,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史连成线,通过不同条约的不同内容,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二)探索知识点掌握的基本要领

历史也是故事,因此不同的历史事件往往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原因、经过、影响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善于总结,提取要素,掌握重点,通过了解不同事件的中心思想了解并记忆历史事件,掌握不同事件的基本要领。

(三)探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方法

历史的各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并共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善于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点连成线,线连成面,进而掌握整个知识体系。这需要学生做到如下两点:掌握专题线索和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特征。在专题线索方面,学生应该善于分出不同的专题并对不同专题进行归纳总结,例如经济专题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方面;在历史阶段特征方面,学生可通过对不同专题的概括,了解不同的阶段特征。

二、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其中关联

(一)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学习教材时,学生不仅要了解各部分文字、图标等内容所展现出的显性知识,还要深入挖掘其在某种程度上所反映出的隐性知识。例如1865年前苏联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表面上显示的是美国1865年正在进行领土扩张,隐性则体现出前苏联在1865年之前是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国。

(二)探究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首先,要进行历史原因的探索,包括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多个方面;其次,要学会由表及里,通过事物的表象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并归纳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例如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袁世凯的篡夺和对革命的背叛;具体原因,包括纲领、政党农民、军队等多个方面;根本原因,中国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革命的失败还可得出一条结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三)总结知识的内部关联

对历史学科知识内部联系的整理,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关键,是历史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考试时命题的重点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从横向、纵向等多方面对不同区域、不同方面、不同专题等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其关联和异同点,并尝试对各部分内容进行重组,充分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探索知识的渗透关联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应对考试,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学科知识的内部关联,还要重视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以历史知识为立足点,联系其他学科并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并正确运用到不同问题中。例如教学改革开放时,可以联系如今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思考改革开放在当今是如何实施的这一时事问题。又如教学美国西部开发时,可联想到我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时事问题。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用所学知识解决考试难题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检测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锻炼一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考试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归纳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难题。

(二)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历史,是为了通过历史把握现在、了解未来。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等多方面问题,加深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认知,并作出正确判断与合理预测。除此之外,学生还应通过历史经验剖析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学会自我分析评价

在解决了考试难题与现实问题之后,学生应多进行自我评价与分析。通过分析考试与生活中的错误和问题,总结失败原因,为自己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

(一)学生自己设计能力训练题

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应善于将思考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自行设计能力训练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命题者的理解,又锻炼学生的开发创造能力。设计训练题时,学生可先参照相关考试题进行改造,熟练后再自行设计题型,突出题型的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可增强题型的趣味性。

(二)编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在锻炼学生创造性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让学生编写历史研究报告与论文,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在报告或论文中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异同点,理清不同历史事件背后的必然规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研究,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综合能力。

五、打破权威

(一)对教材、资料与教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

由于历史教材、资料等编制体制及编制者知识水平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历史教材与资料并非完全正确,有时存在错误或者某些观点上存在质疑。同样,有时由于教师认识的局限性,不免会出现错误。因此学生应该敢于打破权威,对教材、资料和教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并共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

(二)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在对书本观点或教师提出质疑之后,学生要将认识提升到某一高度,敢于大胆做出推理与假设,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在学习初中历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考虑问题,通过双方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45-49.

[2]刘向东.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48-49.

[3]李景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3).

上一篇:《数字编码》教学实录及反思 下一篇: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