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逝去的芬芳

时间:2022-05-15 04:22:53

斯人已去,丹桂留香。10月18日的镇江显得格外热闹,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在镇江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嘉宾参加了此次盛会。期间,举行了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协作联谊会、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大地之旅”开游仪式、赛珍珠纪念馆和博爱亭揭牌仪式等活动。

赛珍珠,一位长期在中国生活的女作家,一生中写出了大量以中国题材为背景的作品。1938年她因“对中国农民史诗般的描述,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登上了她文学生涯的顶峰。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可是,人们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的热爱,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伴随着改革开放渐响的音符,人们对赛珍珠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赛珍珠及其作品折射的博爱精神,已经像滚雪球一样,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的目光。这些人的研究,为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次镇江盛会中,记者被许多感人的事迹所感染。

一个感动所有听众的人

刘龙,原镇江师范高级教师,镇江市最早研究赛珍珠的学者。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执着地探索、研究着赛珍珠。在18日的晚餐上,我不期而遇地与刘龙先生坐在了一起。得知双方身份后,刘先生立刻从兜里掏出一本名曰《赛珍珠》的书,递到了我的手里,并声称特意带给我的。

接过这份厚重的礼物,我内心十分激动。掀开泛黄的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刘先生为我作的签名。原来,听到我代表华人时刊杂志社前去采访后,刘龙已经把自己的作品签上名字,放在口袋里,随时准备把书赠送给我。这让我十分感动。

其实,刘龙先生感动我的,远不止这些。他对赛珍珠及其作品研究的执着精神,更是令我敬佩。在研讨会上,他的发言,也折服了所有在场的人。当刘龙谈到这些年被肝癌折磨着,仍然不停地对赛珍珠进行研究,痴迷的研究状态竟然让他战胜病魔,成为中晚期肝癌病患者中为数不多的存活者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1985年,刘龙所在的学校镇江二中(当时的镇江崇实女中)让他从事编写校史工作。正是这个机会,刘龙开始接触赛珍珠的历史,走上研究赛珍珠这条道路。然而,早期受一些思想的束缚,研究赛珍珠并不容易。刘龙说,当时根本看不到赛珍珠的作品,镇江图书馆只有一张《大地》的目录书卡,没有书。复旦大学有一本《大地》,里面还盖有“供批判用的”印章。后来,在南京师范大学,刘龙看到了这本书。

期间,刘龙还寻找与赛珍珠有关的人,想听到他们对赛珍珠的亲口评价。在他的努力下,找到了80岁的老太、赛珍珠仅存的一个学生。可是,这个学生并不敢谈论什么内容,后来在刘龙不断上门求教,才打动了这位老人。从她口中,刘龙得到了许多与赛珍珠有关的有价值的内容,写出了他的有关赛珍珠的第一篇论文。

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工作,让刘龙成了研究赛珍珠的专家。目前,已50余篇,62万余字。

一部20年未拍成的剧本

郭永江老先生是位戏曲剧作家,由于老伴的学术研究让他开始关注赛珍珠。有一次,郭永江读到了老伴姚锡佩有关赛珍珠的论文,论文题材的丰富内涵和观点的大胆表露,深深地吸引了他。通过阅读论文,郭永江对赛珍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后,他又通过阅读资料、书籍,更加透彻地了解了赛珍珠及其作品。特别是《大地》这个作品,引起了他的思考。他开始琢磨,如果把《大地》改成电视剧,不是可以让其产生更大的影响,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吗?

20世纪90年代初,长篇电视剧在中国刚刚兴起。郭永江凭借自己的判断认为,只要把《大地》改编出来,一定会受到观众的喜爱。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部根据《大地》改编的18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正式问世。剧本出来后,郭永江又聘请了当时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对赛珍珠有研究的人士,在石家庄召开了研讨会,结果是剧本得到了肯定。在此情况下,剧本就进入筹拍阶段,募集到1000万元的资金后,正式进入开拍阶段。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版权问题上出现了一个插曲。因为赛珍珠长子要求300万美元的版权费,使拍摄剧组望而却步。虽然进行过多方努力和交涉,可是对方就是不肯减少,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只好搁浅。目前,郭永江先生还在努力,希望对方在版权费上能够减少一些,使这部电视剧能够早点开机拍摄,与国内外观众见面。

一座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赛珍珠女士是世界著名作家,她的《大地》三部曲等许多重要的作品,在东西方社会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许多国际友人正是通过赛珍珠女士和她的作品,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友好感情。赛珍珠本人对中国这片大地充满深情,她的一生,为中西方人民之间加深理解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如今,研究赛珍珠的学者越来越多。此次镇江盛会,更是空前。不仅参加赛珍珠“大地之旅”开游仪式的南京、宿州、庐山等地旅游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盛会,韩国、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国的赛珍珠国际组织也有代表参加。在赛珍珠故居和纪念馆内,国际友人时时地驻足注目,聆听志愿者们对赛珍珠事迹的介绍,他们或点头领悟,或细语询问,都在认真地寻找着赛珍珠生活过的每个细节。许多带相机的国际友人,手指不停地按下快门,试图记录下每一个重要场景。从国际友人的表情上不难看出,他们对镇江能够完好地保存赛珍珠的遗物,能够下功夫建造这样完美的纪念馆,由衷地敬佩。

在赛珍珠博爱亭前,当《科学时报・科学与文化》周刊主编郑培明给笔者拍照留念时,一位国际友人友好地走到郑主编面前,要下她手中的相机,示意让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拍了张合影,然后面带微笑离去。通过纪念赛珍珠这个活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与国际友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康碧翠评价赛珍珠说,她能够同时没有矛盾地热爱并理解自己的祖国――美国和她的第二故乡――中国。她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点,并帮助几代美国人缩小两国之间的代沟。

在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场外,记者遇到一家三代三个人,孩子才两个月,静静地睡在小车里面。一问得知,原来三个人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在会场内开会的周小英老师。周老师对赛珍珠研讨会比较感兴趣,就一心来参加研讨会,可是孩子小还要吃奶,家里人只好一起来。孩子的奶奶和爸爸在会场外照顾孩子,周小英则在会场内专心参加讨论。年轻老师对赛珍珠及其文化的热爱,受到了许多参会人员的称赞。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赛珍珠研究专家熊玉鹏谈起镇江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时认为,赛珍珠研讨会已经促进并将继续促进镇江市的文化教育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镇江以赛珍珠研讨为契机,已经初步打造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这为镇江走向世界和世界认识镇江创造了条件。

链接

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本名珀尔・布克。1892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父母是美国南方长老会的传教士,他们一同于1895年来到中国镇江,并在镇江长大成人。赛珍珠于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立即成为畅销书,1938年因此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一生写了85部作品,包括小说、传记、儿童文学、政论等。作品《大地》描写的是19世纪一个中国农夫挣扎求生存的故事,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为《大地》,第二部《儿子》,第三部《分家》。

上一篇: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研究的先行者 下一篇:精诚至 侨心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