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

时间:2022-05-15 12:42:57

网络流行语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手机、平板电脑设备的普及,为网络流行语在商业广告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商业广告要想传播更广,更贴近消费者,可以将网络流行语加以运用,以此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引起受众的注意,突出品牌理念和时尚色彩,这是提高商业广告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商业广告;效益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059-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语言以其独有的娱乐性,赢得广大网民的青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为广大群众所熟知的商业广告中。将网络流行语运用到商业广告中,确实会给商业广告制造超强的磁场,吸引广大的受众眼球,取得较好的广告信息传播效果。广告商在利用网络流行语做广告的时候应注意把握网络流行语自身的内在涵义,结合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加以整体推广,让商业广告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从而突出品牌理念,达到好的宣传效果。

1 仿拟网络流行语,突出时尚色彩

由于运用现阶段使用网络的大都是80后、90后年青一代,他们追求个性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独具个性的语言特点,进行交流和做事,而网络流行语是依靠网络为载体传播的,自然就形成了它的一大风格特点,即个性化。调查显示,如今的网络用户大部分为16到25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数为80后、90后,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崇尚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在商业广告中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仿拟,能够显示个性,突出时尚色彩,促进产品的销售。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者大多是年轻人,那么广告仿拟网络流行语时就要有所选择,年轻、时尚、个性、潮流的产品可仿拟运用网络流行语,从而突出品牌的时尚感。当然对于一些不符合以上情况的品牌也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适当选择合适的流行语进行广告宣传,紧跟时代脚步,为品牌注入新鲜活力。

比如浙江大学城,有一名卖花的小贩,在电动三轮车上使用了一连串的、仿拟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广告宣传,“哥不在南广,就在去南广的路上”、“哥卖的不是花,是寂寞”。他还特意为自己取了个俗气冲天但娱性十足的外号,叫“卖花哥”。这一系列的宣传不是卖花哥在刻意哗众取宠和无理恶搞,反而是这位普通的卖花者为自己做的“广告”,他仿拟网络流行语“哥吸的不是烟,是寂寞”等网络流行语,来促进产品的销售。卖花哥在浙江大学城卖花,很显然,他的销售受对象就是大学生,而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则是网民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深受“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卖花哥抓住大学生的这一特点,仿拟网络流行语作为其卖花进行宣传,容易引起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关注,从而刺激他们产生购买鲜花的欲望。另外,卖花哥进行迷你花卉的销售属于冲动型消费,而大学生进行购买常常是冲动型购买,而非理性消费,正是由于这种仿拟网络流行语产生感性刺激,才能够抓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产生购买。不得不承认,浙江大学的这名卖花哥,的确很有营销头脑,他深入挖掘网络流行语本身的内涵并结合产品自身的形象和理念加以整体推广,不仅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而且带来鲜花的热销。

还有这两年红极一时的“凡客体”、“甄痔濉保都是在网友们的助推下发扬光大。这次轮到了“陈欧体”:“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这段广告词也是来源于网络流行语,经过仿拟,无疑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赚足了观众缘。聚美优品也随着广告词被网民深深烙印在了心上,而陈欧体也在网络上一夜之间迅速蹿红,成为了当今网络最红的广告语之一。紧接着聚美优品乘胜出击,打出“魏晨版的陈欧体”的促销大旗,不难看出聚美优品已经从仿拟网络流行语中尝到了甜头。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不难看出,这些商业广告都有着一些类似的特征:首先,商品的受众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年轻、时尚、前卫,他们深受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因此很容易被这些仿拟了网络流行语的广告吸引住眼球,从而抓住其消费欲望。 其次,仿拟网络流行语做广告宣传的大多是快速消费品,产品的使用周期短, 一次性投资较小,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不会经过深思熟虑,很容易受广告影响,而这些周期短、投资小的快速消费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则是年轻人群,他们年轻、时尚、前卫。这些特征恰恰说明在广告中应用网络流行语有其独特的时尚色彩。

2 网络流行语用作广告语,突出双关意义

好的广告语就是销售力,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某一句广告语而爱上这个品牌,成为这一品牌的忠诚消费者,而在商业广告中利用网络流行语作广告语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引起受众的注意,更能使广告语突出双关意义。

比如,在2012年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快到碗里来”,大意是“你已经注定是我的了,快到我的碗里来吧”,这在当时可谓是红遍了东西南北,尤其是男青年之间更是用它互开玩笑。紧接着“快到碗里来”这句网络流行语出现在MM朱古力广告上,并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而广告给受众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中间的广告语:“快到碗里来”。

MM朱古力的这则广告,把“快到碗里来”作为其广告语,一方面是指MM朱古力好吃,可以拿来招待朋友;另一方面则是指“你已经注定是我的了,快到我的碗里来吧”,是互相调侃开玩笑的话语,用在聊天时给人带来欢快和娱乐。这样巧妙使用一语双关的意义,就把网络流行语的核心意义和MM朱古力要传达的品牌理念很好地结合起来,起到了促进品牌传播的目的,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广告中合理灵活地运用网络流行语,把网络流行语的核心意义与产品理念完美地结合,可以表达双关意义,使其匠心独具,抓住观众的消费欲望,提升广告传播效果。

3 网络流行语用作品牌名称,突出品牌理念

要把网络流行语在商业广告中成功运用,使广告效果发挥到极致,一方面要避开网络流行语流行周期比较短,一夜迅速蹿红,也会迅速随着人们的兴趣消失而速朽的短板;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网络流行语本身的内涵,将企业品牌自身的形象和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紧密结合,整体推广突出品牌理念。比如,在2011年12月湖南卫视推出的跨年演唱会,结合了当年的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命名为“给力”演唱会,就非常符合湖南卫视的定位与品牌理念,能够将喜欢网络的年轻观众在最大的范围内吸引过来。因为青少年和喜爱网络的成年网民是湖南卫视的主力观众,他们的学习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湖南卫视将“给力”作为演唱会名称,会激发这一大部分观众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演唱会与他们接近,有融入感。

可以直接用网络流行语作为品牌名称,突出品牌理念,这是因为品牌能够给人以心理暗示,满足消费者情感或精神寄托,给企业产生较好的收益。但是,企业在利用网络流行语作品牌名称的时候应该合理规范,谨慎的使用,否则不仅不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而且会损害品牌价值。例如,长春有一家与众不同的饭店,试图在菜名中使用一些网络流行热词,比如将菜分别称作伤心“周老虎”、水煮“范跑跑”、、特色“艳照门”等,实际的效果却与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对于这种流行语的不当应用,相关部门应加以规范引导,使其合理、规范的使用。

我们通过对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商业广告中对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这些网络流行语尽管有的被用作广告语或被作为招牌使用,但是由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而产生的效果却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在商业广告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时,一定要仔细考量流行语的使用语境和出处,深入挖掘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将网络流行语和企业产品的品牌优势有机融合,才能使商业广告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更加凸显出品牌理念。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风趣易懂,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在商业广告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成为广告行业的“新宠”,也成为广告设计中非常有趣的一种现象,但是,商业广告在使用网络流行语为产品促销时,应该注意合理、规范地使用,明晰网络流行语的特定含义,吸取精华,摒弃糟粕,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让网络流行语和广告都有所创新,从而推动广告的传播效果,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洁,樊启迪.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与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秦雪星.网络流行语中的舆论生成与传播[J].青年记者,2011(14).

[3]谷向伟,杨林.评判、营销、传播――探析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J].社科纵横,2010(7).

上一篇:新闻拍摄中的“角度选择”探析 下一篇:品牌传播与媒介经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