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农户科技吸纳行为诱导因素分析

时间:2022-05-15 11:35:18

空巢农户科技吸纳行为诱导因素分析

[提要]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三农”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而空巢农户又是一类不同于正常农户的特殊群体,无论是他们的生活状态还是对农业科技吸纳的水平都与传统意义下的农户有较大区别,针对他们在科技吸纳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传统形势下的做法是对其行为素质的拓展与提高,除了对农户的人力投资外,国家还应有针对性地对农户科技吸纳行为中的相关行为进行辅的诱导。这样,一是为了加快农户的科技吸纳行为早日发生,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增强农村科技转化率;二是加快科技吸纳成果的转换,为早日实现现代化绿色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空巢农户;科技吸纳;诱导因素;三农问题;农村科技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空巢农户科技吸纳行为中的诱导因素及提升的方向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5月18日

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的表示,要想发展农业,必须给予农户足够多的重视与关注,在农民自身的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后,才方便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我国三农问题专家罗必良也曾提到,农户是保障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的中坚力量,这群人数量庞大,决定着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能否很好的解决。然而,就目前严峻的形势来看,要想切实从源头上改变农业生产现状,不能只以农户的个人投资为出发点,还必须加强农户的生产行为诱导。个人与政府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将科技吸纳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基于此种背景,我们认为农户技术行为诱导的理论很有必要重新被人们认知、熟悉、并能熟练掌握。那么,究竟何为诱导?它对于空巢农户的科技吸纳又会有着怎样的深刻影响?简而言之,诱导就是运用外界力量或正当的合法手段使得某一具体的事物发展朝着预期的目标,这个过程既不受行为主体控制,也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概括起来我们知道对农户进行技术诱导的原因在于:通过诱导处理后,高科技技术、先进理念、创新思想、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等都会在农户中传播,这样对于农业科技吸纳的意识可以有着明显的增强作用。在外部条件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后,再加上科技推广政策、法律法规、供应体系链的完善后,基于农民对科技吸纳的自身需求,就会让农户的科技吸纳行为更加步入正规化、合适化行列。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记载,在前人已有的诱导因素基础上,本文考虑到当前的实际农户生产情况,选取政策因素、价格因素、制度优化因素、激励手段因素等作为导致空巢农户科技吸纳行为迥异的自变量,逐一对上述自变量进行细致的单独分析,有如下关系式存在:

y=f(RE,HP,HF,PM)+?淄

其中,?淄为随机扰动项,反映无法观察到的其他影响因素。下面将对上述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概括。

一、政策诱导因素对空巢农户科技吸纳的影响

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农户对科技吸纳的程度与政府的宏观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国家出台的法规会对农户的科技吸纳产生深刻的重要影响,决定着农村生产率是否提升,农业生产活动是否可以正常开展。一方面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小农资产阶级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家目前的农业政策倾斜有关。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既要考虑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又要注意将农户的热情和吸纳行为联系起来。

(一)“剪刀差”政策的存在。一直以来,由于长期的错误思想引导,国家一直“重工轻农”,这其中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基于现实层面的考虑。我国土地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农业产出逐年增强。据有关资料统计,自2000年至2010年的短短11年时间,农业出口率已从不足20%上升至接近半数,出口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类似行业,但是国家却在运用剪刀差政策将农业生产的很大一部分收入转移至工业、商业等领域,虽经历过多次整改,但效果甚微,这种方式一直保留并流传至今,导致了农业部门收入基数可观,但实际得到的却很少。“入不敷出”的局面难以解决,严重削弱农业的行业竞争力,农户作为生产的唯一主体,一直充当着“侍卫”的角色,总是为了国家效力,却得不到该有的利益和发展空间,正是这样,在农户成为了独立的经济单元后,在整个市场日益繁荣发达的背景下,农业与工业及其他产业之间剪刀差的存在,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的逐步减少,农业供应生产链的大幅度缩短。同时,农户对于科技的需求明显下降,对科技吸纳行为也慢慢演变成为了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要想完全扭转此种情况,加大农户的科技吸纳程度,必须严格重新制定新的价格交换规则,既不过分损害农业利益,也不迁就于工业的发展,使农户平等的参与各项竞争,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必须依照价值规律条件下的法则操作运行,还要调整好不同工农产品之间交换的比例大小关系,维护农户的根本利益,提高其吸纳意愿,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促进农户的循环、有序良性发展。

(二)税收政策要利国利民。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税一直深深的困扰着广大农民,不仅负担沉重而且降低了劳作的激情,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让很多农户无法体验到农业生产带来的丰厚效应。国家自2003年推出免除农业税的新规后,农户对于农业税的忧虑彻底打消,不用再为昂贵的税收烦恼,对于农业也有了重新的再认识,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目前,国内的规定是在购买农业机械后,尤其是大型农机后,往往需要购买者上缴一份税收,而对于进口的机械可能还需要交纳额外的关税,本身这些机械价格就不菲,还要加上其他的税收,这就让普通民众无法接受,政府对于农机购买的具体补偿政策也在不断变动着,这样加剧了农民负担。这种税收政策对于农业的进步是有害的,在使用一项新技术时有不可预知的风险存在,因此不应把重点放在税收上,要把目光投向率先采用先进技术的农户身上,给予其适当的补助。由实际经验来看,只有当政策符合民众的意愿才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强加压力于其身上,极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情况。

(三)信贷支持的不完善影响农户科技吸纳。农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土地是国家财富中的宝贵血液,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往往需要一笔可观的资金投入至科技吸纳中,而其自家的储备又不足,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通过信贷的方式来解决。现在通行的政策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户难题,农业中常用的设备购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兴建、修整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农户无法自行承担,这个时候国家要大力支持农民,优先提供贷款。在利息方面,1983年之前的农业贷款利率低于工业利率,但自从1984年以来,农业贷款利率不断攀升,一度接近甚至超过工业利率,这对于农户对农业的认识显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必须早日改变贷款利率不合理的现状,对于采用高科技的农户给予优先、低率贷款支持,如此才能刺激吸纳市场的活跃。

二、价格诱导因素对空巢农户科技吸纳的影响

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的存在,使得农户对于价格尤为关注。这里的价格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户的销售价格;二是农业机械或科技的购买价格。农产品的售出价格与农户的个人收入息息相关,政府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多元化让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比较大,农户缺乏安全意识感,价格市场的不确定对于其吸纳科技会带来一种畏惧感,从而不愿冒风险从事农业生产。农机产品的价格过高会造成农户的购买力减弱,目前信贷利率较高,农户资金有限,对农机的购买还是较为谨慎的,因此控制好农机销售市场的正常化是保证农业良好发展的首要前提。在价格与农业科技吸纳之间存在一种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价格高,农户采用科技吸纳的就少,农业的发展限制条件就越多;价格低,农民主动采用科技,提高了农业科技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对农户的吸纳产生积极正面的效应。尽管目前还不能游刃有余的提高农产品价格,但首先要做好的是解决好农产品内部和所在区域间的价格协调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深化对价格政策的改革。

三、制度优化诱导因素对空巢农户科技吸纳的影响

农户是农村经济生产的主体,这一主体地位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便没有改变过。以利润为导向的思想下,在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后,对于富余的产品可由他们自由支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提升农户参与农业的积极性,制度改革对农户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农村体制改革之外,通常所说的制度优化还包含农村部门建设和农村市场培育。村委、社区部门智能的减弱,机构设置的不合理阻碍了农户的科技吸纳,将来要注重对社区建设的重视,为农户提供系统性的专业服务,而对于市场培育来说,要大力推动生产要素和农产品的引导培养,打造精准农业产业园。第一,对于劳动力市场完全放开,在技术的指导下,通过各个要素的价格变动情况来反映丰缺度,在市场相对价格的带动下就会激发起农户的科技吸纳兴趣;第二,增大优质高效多产农业的推广,调控农产品市场,将价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农户一旦拥有自主选择权,在价格便宜的前提下,就会加大科技吸纳的吸收效率。

四、激励手段诱导因素对空巢农户科技吸纳的影响

为了提高农户对科技行为的吸纳,就必须要做到加大农户对于科技信息渴望的动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动力可分为社会需求推动力和比较利益推动力,这二者都是起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为迎合社会的发展,配合经济市场的运行,必须要有一个力量将农户引导至市场体系中,在“物竞天择”的生态学理论下,农户会自发的形成一种竞争压力,同时这也是促进其发展的动力。在增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丰厚条件下,催促着农户认真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回馈性价比,一旦此种方案被他们接受,便会立即产生对科技吸纳的高涨关注度,而比较利益推动力主要是在二者或多种利益下综合权衡后的驱动力量,它往往代表了农户对于利益的追求度,全方位条件下需要我们熟谙农民的这一特性,并制定符合他们需求的利益法则。

五、提升科技吸纳行为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支撑性的保障功能。政府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当前,我们应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要职能,切实划分好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起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构。首先,应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户科技吸纳体系,规范各地经办机构,尽可能的实现所有经办机构公营化,创建“人人有服务、人人可服务”的新型模式,解决农户对于农业科技吸纳的相应难题;其次,开创新型农户科技吸纳的“诊疗体系”,即安排一部分专家、学者定期的前往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对农户的科技吸纳行为实地调研,将调查收集到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梳理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同农户深入交流,验证结果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同时将调查报告提交给政府部门,为建立新的政策提供依据;最后,针对贫困的空巢农户家庭,政府要积极主动地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其基本生活,例如在乡镇实行干部责任制,即一名干部负责一户困难家庭,实行绩效考核制,将扶贫工作完成的好坏与年终干部考核相挂钩。

(二)构建起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当前,建立社会服务化体系是紧迫所在,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仍是一片空白,尤其是农村地区要重点打造成农业科技服务的中低端平台,宣扬农业科技的最新使用政策,鼓励农户采用农业科技,建立健全农村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体系,将农业科技的使用与推广与当地基层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可由一个干部负责一个乡镇或一片区域,构建起全方位的社会农业科技一体化结构。在此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强调公民与政府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政府作为主导力量,要承担起构建的重担,资金支持要到位,有利于农业的政策要合时宜的向农户倾斜;二是要大力培育社会全体人员的自觉监督意识,不仅要从外部对科技吸纳的行为监督,更要在内部营造出一种监控氛围,对于资金的流向、环节的完善、风险的防范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强化空巢农户自我意识。个人思想的转变是其行为的导向。首先,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一味地消沉,总觉得自己是一种累赘,告诉自己虽然年龄偏大,但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其次,无论面对哪种新的先进科技,都要主动的积极采纳,即便无法领会其真谛,也要试着向有关人士和个人寻求帮助;再次,应该放平心态,端正态度,努力改变惯有思维模式,尝试接受新鲜事物,多参加劳动技能方面培训,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最后,国家要制定相关保护空巢农户利益的法律法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诺思.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

[2]顾焕章.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李立秋.建立国家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J].中国科教论坛,2003.11.

[4]阎文圣等.中国农业技术应用的宏观取向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诱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3.

[5]陈会英,郑强国.中国农户科技水平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1.2.

上一篇:爱因斯坦和钱伟长 下一篇:第三方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