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电影音乐浅析

时间:2022-05-15 09:30:36

冯氏电影音乐浅析

[摘 要] 提起贺岁电影,“冯小刚”绝对是不得不提的名字。冯小刚的电影中,音乐往往是渲染喜剧色彩最好的工具,用得很精巧,透着冯氏幽默的机灵。在大多数观众每年翘首企盼冯导电影作品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是冲着电影主题曲直奔影院的。他总是以特有的冯氏幽默,给银幕下的观众带来阵阵愉悦的笑声。细细回味,似乎每部冯导的作品总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音乐记忆,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关键词] 冯小刚;电影音乐;情感

提起贺岁电影,“冯小刚”绝对是不得不提的名字。自从1997年末冯小刚亲自开创国内“贺岁档”以来,他的电影往往成为人们岁末年初的期待,极具票房号召力。他总是以特有的冯氏幽默,给银幕下的观众带来阵阵愉悦的笑声。细细回味,似乎每部冯导的作品总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音乐记忆。

1997年冯导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讲述了一个关于圆梦的故事,片尾的主题歌由韩磊演唱的《相知相爱》(试听)让人热泪盈眶,感动了无数观众,也拉开了冯氏贺岁片的音乐序幕。之后几年,他的每部作品总会伴随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歌呈现出来。

冯小刚电影主题曲部分列表:

《相知相爱》出自《甲方乙方》 (1997)演唱:韩磊

《不见不散》出自《不见不散》(1998)演唱:孙楠

《没完没了》出自《没完没了》 (1999)演唱:孙楠,那英

《》 出自《大腕》(2001)演唱:王菲

《牛三斤》 出自《手机》(2003)演唱:杨坤

《那一天》 出自《天下无贼》(2004)演唱:杨坤

《我用所有报答爱》出自《夜宴》(2006)演唱:张靓颖

《兄弟》出自《集结号》(2007)演唱:杨坤

《一瞬间》出自《非诚勿扰》 (2008)演唱:张靓颖

《信以为真》出自《非诚勿扰》(2008)演唱:尚雯婕,羽泉

《23秒,32年》出自《唐山大地震》(2010)演唱:尚雯婕

不难看出,冯导的贺岁片每火一部,电影的主题歌肯定会在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甚至传唱至今,演唱的歌手也近乎能达到荣登中国流行乐坛霸主的地位。所以,在大多数观众每年翘首企盼冯导电影作品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是冲着电影主题曲直奔影院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冯小刚对音乐有相当的敏感度,尝到了音乐带给影片的甜头,他在选择电影的作曲时,也是极为慎重,与他合作的音乐人也都是没完没了的大腕。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冯氏电影”音乐人组成的阵容,明星程度比起“冯氏电影”的演员阵容也毫不逊色。

冯小刚的电影中,音乐往往是渲染喜剧色彩最好的工具,用得很精巧,透着冯氏幽默的机灵。在《大腕》中,有一个段落,就是在商量葬礼时,设想用……其实就是臧天朔的一首歌,通过flash制作的MTV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夸张、讽刺得特别有效果。这种视听对比,形成了一种非常极致的夸张,近乎荒诞!很贴和影片的黑色幽默的基调。

电影《手机》里的一曲小调,竟成为当年人们最爱哼哼的旋律。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冯导的音乐天赋。《手机》的主题歌很简单,甚至音乐质感朴实得有些粗糙。甚至让人觉得旋律有点像民间小调“水牛儿、水牛儿……”歌词很少,其实叙述的就是牛三斤的老婆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这件事。我在网上看到,杨坤演唱的这首主题歌,其实是冯小刚作的曲,可是他当时不会五线谱,所以他哼哼出旋律,让杨坤记录的,杨坤的音色挺适合这歌,是一种粗糙的质朴。同时呢,电影里也出现了电子音乐,把观众很快带回到现代这个时空,与引子部分陕北风格的小调相呼应,构成了一种对比,也暗合了电影的主题,即一种文化上的碰撞,先进的技术让人们变得不再诚恳了……

音乐的主要功能还是配合情感,推动情绪,但是音乐的出现比以往都要频繁,而且呈现了风格多样的特点。《天下无贼》开场的法语歌,一贯的大抒情的音乐主线还有刘若英演唱的改编版山西民歌……相信冯小刚越来越意识到电影音乐的重要,也正在摸索这其中的技巧。刘德华还为其中一场戏设计了音乐。有一场动作戏,如果按照一般的配乐技巧就会过分地渲染激烈的场面,使电影的基调游离,为了不失喜剧特色,又突出节奏感和动作性,刘德华就建议用一种讨巧的办法,使用拉丁音乐。结果被采用了,效果也不错。

在音乐道路上沉寂了多年之后,在《非诚勿扰》里,冯小刚再次展现了自己的音乐才华。他不仅谱写了电影主题歌的歌词,还全程参与了音乐创作。他说《非诚勿扰》当中的音乐,不单单是配乐那么简单,他还是电影里的一个角色,就好像电影的旁白。不知道观众从《非诚勿扰》的音乐里,听到了什么,但是相信看过电影的人,一定会认为音乐很美,也一定会从电影的音乐中有所感受。

1.片头第一首就是杨坤的英文歌《众里寻她》这首歌据说是刘沁专门为电影写的。

2.舒淇和葛优喝剑南春结束的时候响起的歌声是尚雯婕,这首歌词是她自己写的,Quand je me regarde。

3.和徐若u在杭州茶馆相亲,二人表演的应该是苏州评弹。

4.葛优和舒淇决定一起去北海道之前在一个餐厅聊天,背景音乐是小尚同学的《倾城》。

5.北海道四姐妹演唱的歌曲是谷村新司的老歌《星》,这首歌也被很多华人歌手比如谭校长等翻唱过。中文有好多不同的名字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叫《另一种乡愁》。

6.舒淇跳海响起的女声清唱还是小尚同学的Quand je me regarde。

7.邬桑开车的时候边哭边唱,那首歌是《知床旅情》,一首很流行的北海道老歌,中国歌手比如邓丽君、关牧村也都翻唱过。

8.结尾是尚雯婕和羽泉的主题曲《信以为真》。

如此丰富的素材和风格,在冯小刚手里是拿捏有度啊!

《集结号》的音乐更像纯粹的电影音乐,它更注重去描绘和刻画电影的情绪和氛围,而这种情绪和氛围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是弥漫在故事环节里的,它营造了一种视听感觉,这种视听感觉是随着电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集结号》是男人的凄美和沧桑,更多的是我们对牺牲、对逝去者的追忆,这种追忆给我们带来了言语中难以表达的惋惜和遗憾,所以我们为之落泪。”

《唐山大地震》犹如催泪弹一般在全国引发了一场观影狂潮,除了电影故事的感人至深外,震撼唯美的音乐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音乐响起的一刹那,很多人忍不住掉下泪来。对于同样属于催泪题材的《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作曲者王黎光称:一个是男人的沧桑,一个是女人的眼泪。《唐山大地震》并没有把声嘶力竭的悲痛作为主要手段。灾难和苦难在电影里只展示了极小的一部分,它真正让我们落泪的是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生命的珍惜,我们的眼泪是被感动而流下,我们的眼泪是为呼唤的力量而流下。我们听到的《唐山大地震》30多段音乐当中,全部都是如歌的、歌唱性的音乐,而且大多数段落都是赋予力量和呼唤阳光的表达,没有凄凄惨惨。作曲者是把这种如泣如诉变成了一种希望和歌唱,

在电影的最初,成群的蜻蜓飞舞声,已使每个人的心理产生了不安,随着音乐的响起,这种初期不安又被温雅的弦乐声融化,街中叫卖声,孩子们的嬉戏声,自行车的铃铛声,还有那电扇转动不灵活而产生的摩擦声,俨然已经把当时的社会景象谱写了出来。弦乐的不时出现映衬着宁静和谐的景象。

而当地震来袭的刹那间,一切叫喊声、惊恐声都戛然而止,电影环境声和所有动效声全部没有了,只是单纯的画面配上音乐。在废墟之上,乐队里最美丽的乐器独奏――双簧管和圆号交替出现。王黎光表示,双簧管在乐队里被称为“美女”,因为它音色的美妙和它的青春动听,而且它的穿透力完全是交响乐队不能掩盖的。“这种美感会唤起我们很多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渴望。”不错,所谓动中取静更是一种衬托,在大地的震响中,再恢宏的音乐也会显得淡薄无力。

《唐山大地震》无疑是一部悲情电影,整部电影透露着悲伤的情绪,因此整个曲风应以小调色彩为主,可是王黎光介绍说,音乐的表达一般有两个基础方法,当我们哀伤、追忆或者回味时,小调式偏多;当我们呼唤阳光、坚定信念时,大调式偏多。在《唐山大地震》的30多段音乐中,王黎光表示他运用的“全部都是赋予力量和呼唤阳光的一种大调式音乐,而绝没有凄凄惨惨”。

我认为《唐山大地震》让观众流下的更多是感动的泪水,因为这是一部亲情战胜灾难的诚意之作。在灾难电影中运用大调式音乐,实际上是在表达阳光向上时掺入了苦难和珍惜的情感,它是反向的表达,而这种表达使音乐更有张力。

片中音乐休止符的运用也使整个意境得以加深,王黎光说,当女儿在母亲的墓碑前真正为母亲而感动,第一次跪在母亲“面前”说“妈妈,对不起”时,自己都会不敢多看画面,因为那样的情绪真是让人“难以控制”。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女儿连续说“对不起”时,没有音乐来烘托,这也是王黎光“刻意造成的”。“这也是一种反传统。音乐不要跟着情绪同步,而是情绪在影片中宣泄到一定程度时,音乐再从后面掀起第二个高潮。女儿的几次“对不起”之后是静场,较长时间的静场后音乐再起,音乐从钢琴的这种回忆中淡淡地进入,到交响乐队的音响充实到整个画面时达到整个影片的高潮,音乐弥漫到最后是唐山遇难24万人的人名纪念碑,直至最终字幕出现……这一段音乐可以说是对整部影片的一次灾难的追忆,包括珍惜、感动和力量的所有总结。而这个总结对《唐山大地震》是一个音乐上的句号,告慰逝去人们的同时,也告诉生活着的人们,阳光在我们脚下,希望在我们脚下。活着是无限美好的。”

主题曲《23秒,32年》两个数字把整个电影的主体与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23秒,让唐山乃至全国人民每到七月都会深刻缅怀那一瞬间的疼痛;

32年,让活着的亲人从此孤独一世,有的甚至远离幸福欢乐。

23秒,曾是生命的世界末日;

32年,曾是黑暗世界里无尽奔袭的最佳注解。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音乐方面冯小刚显然没有拍电影那么专业,即便他曾经创作并公开演唱过《手机》里的插曲《牛三斤》,其实他连简谱都不识,五线谱、六线谱……N线谱都不识;但作曲家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冯导很懂音乐,也许真的是因为冯导长了一双特别挑剔的耳朵,才对音乐的要求如此高。

[参考文献]

[1] 冯小刚.我是一个市民导演[J].电影艺术,2000(02).

[2] 侯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01).

[作者简介] 刘娜(1981―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黄春玲(1979― ),女,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上一篇:浅析真实与虚拟的镜头内外 下一篇:探析现代电影的整体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