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mlidih—Gorakhpur古陶瓷的岩相学研究

时间:2022-05-14 07:48:44

印度Imlidih—Gorakhpur古陶瓷的岩相学研究

Imlidih(纬度26°30′30″,纬度83°12′5″)的古代村落位于Uttar Pradesh省Gorakhpur区内Kuwana河左岸。考古发掘是由Banaras Hindu大学AIHC及考古系在Purushottam Singh教授指导下于1991 — 1992年和1992-1993年野外工作季节中进行的⑴。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一个文化前时期,其地区包括最初发现的以绳纹陶器为持征的Gangetic平原中部以及随后发现但仍属末知的Narhan⑵﹑ Khairadih⑶﹑ Senuwar⑷﹑Manjhi⑸等地,其年代据说约在公元前1700 — 前1300年。

属此文化的陶器基本上是红色粗陶和红色无装饰器皿。在这两种情况下粘土均含有多量的degraissant,它在烧掉而使表面呈多孔状。多数的容器, 尤其是球状花瓶,带有细小的砂质易脆芯核,有的还含有云母碎片。容器一般烧成不佳,带黑芯。当时的陶工已将化妆土技术发展至完善的地步,他们在碗内壁和其它容器的外表面涂上了一层光亮的化妆土,并将之抛光从而加工出光亮夺目的表面,而抛光痕迹还清楚可见。经过如此加工后,容器就看不到气孔了。

对薄片进行了研究以判断从陶罐织构中的包裹物能否找到容器的来源。假设一种织构更适合于某种特定功能,那末,也许有可能将不同织构与最终的陶罐功能联系起来。本项研究工作的另一目的是要将不同来源和地层发现的类型相似的陶器的织构加以对比。对陶器的薄片进行了检查,对鉴定出的非塑性材料进行了测量并估算出的非塑性材料进行了测量并估算出包裹物出现频率最高的尺寸和数量。所研究过的织构的类型主要含石英与熟料(即先有的经过破碎的陶瓷),与不同地层出土的同时代材料十分相似。

经过观察查明,一件容器的织构不一定反映其最终功能。大多数陶罐按照相同的传统方法制成,而且都属相同的类型,即采用十分相似的器型和材料。由于检查的样品只含有数量不等的熟料和石英,因此,要精确判断它们的来源往往是不可能的。然而,鉴于砂和砾石在遗址附近即可获取,看来大部分容器是在当地制造的,虽然发现了三个样品含有当地罕见的某些包裹物。通过本课题的工作已获得了一些有用的结果,但是很显然,还有大量的工作尚待进行。

参考文献:

[1]Purushottam,Singh,Excavation,at,Imlidih.Pragdhara,1992-93,3;Pragdhara,1993--94,4;Bharati,1922,19

[2]Purushottam Singh.Excavation at Narhan.Banaras Hindu Univ, Varanasi.1994

[3]B,P,Khairadih.Singh.A.Chalcolithic Settlement.Puratattva,1987--88,18

[4] B.P.Singh, Early Farming cimmunities of Kaimur Foot –hills, Puratattva,1990,19

[5]T.N.Roy.Excavations at Manjhi .Puratattva,1988,17

上一篇:提升中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对高中生不良学习行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