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高铁去旅行

时间:2022-08-16 11:33:04

乘着高铁去旅行

喜欢“纵马逍遥”这几个字,它代表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旅居生活的一种最美好的愿想。

在尚不知船只、汽车为何物的时代,马是人们出行时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作家柏杨在他的《中国人史纲》一书中,就骑马对我国若干重要城市作一次访问所需的时日进行过统计,并附上了一份从清朝的首都北京到各地驿站的官定行程。按照这份行程,从北京至广州。约为1400公里。限期56天。从北京经天津、南京、杭州至福州约为1200公里,限期48天。

注意,这里写的是骑马的速度。如果是从马背上跳下来改为步行,时间可能要增加三四倍。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按照这个速度,平均每天大概走25公里的样子。武广高铁全长1068公里。放在当时可能需要走42天左右。而今天,我们走完这趟行程,则只需2小时46分。

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生命”,那么高铁所带来的远不仅是时间和生命、金钱与财富,更是生活的改变和人们出行版图的重新洗牌。

王彬,武汉东湖景区工作人员。在他曾经的记忆里,去一趟广州是件很隆重而且很难的事情。随着高铁的开通,曾经的十几个小时的漫长旅程,缩短至2个多小时,“周末去广州”一下成了很多年人的口头禅,那语气。就像是去菜市场买棵白菜一样轻松。

事实上,不仅是个人生活上的改变。王彬所在的东湖景区,也因为高铁的开通,游客量大增。每个周末,走在武汉的街头,都能听到粤语在耳边飘过。从广东过来的高铁旅游团一拨接一拨,尤其是在梅花节和樱花节期间,来赏花的游客把景区堵得水泄不通。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高铁开通之后,武汉“满街广东客”。

被改变的还有高铁沿线的那些小村庄。

湖南耒阳余庆乡陈家村,原本一个宁静偏远的小村庄,由于高铁的到来而开始躁动。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广东打工,留守的只有老人和小孩,每年最大的期盼就是过年团聚。高铁的开通,让“回家过年”的梦想变成了“回家过周末”。更多的年轻人,则在筹划着回乡创业。因为在他们的家乡耒西站附近。政府正准备投资数亿元造一座新城,以吸引南来北往的投资客和游客。

湖南郴州小东江,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在摄影师们看来,小东江可是一片未被发掘的世外桃源。高铁的开通。为当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曾经摄影师们的私家花园,正被广东客、湖北窖们所占领。

如果将中国人的铁路史,从1909年我们拥有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京张铁路(丰台柳村一张家口)算起的话,那么到现在,已经有101年的时间了。101年,中国铁路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以沪宁铁路为例。来看看中国铁路的加速过程:

1958年2月,居住于上海的陈先生赴南京出差,需要花上3小时59分,而在此之前的时间是5小时零2分。

1996年4月,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上海站首发,时速140公里,从上海去南京逛夫子庙,只需花2小时48分。

2004年12月,沪宁铁路再次提速,从上海站到达南京站需2小时17分钟。

2007年4月,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沪宁段部分区段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上海至南京运营时间缩短为1小时58分钟。

2010年7月,沪宁高速铁路开通,上海虹桥至南京高速直达列车最快73分钟,苏州往上海方向最快运行时间只需24分钟。 从5小时零2分,到73分钟,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这就是中国铁路速度的进化史。相信诗人王勃在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可能没有想到,有一天,天涯真的就若比邻了。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有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会因为高铁起着丝丝缕缕的变化。就在这篇文章将要完稿之时,我又接到消息,正在试运营的沪杭高铁,时速达到了413.7公里,创了下世界铁路的最高运速。又一个速度被刷新了。

哒哒的马蹄声跟这个时代已经脱节了,我们的未来,还有无数个速度在等待着刷新。

上一篇:名家彩笔写运河 下一篇:声色之道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