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甘蔗栽植培育要点

时间:2022-05-14 01:23:08

杂交甘蔗栽植培育要点

本文作者:曾日秋 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1品种来源

饲用杂交甘蔗闽牧1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应用固定日长和加蓝光及远红光作辅助光照诱导新台糖10号和美国CP65-357开花,以具有热带种、印度种、刈手密和大茎野生种4个种血缘的高产高糖中茎型的栽培甘蔗新台糖10号为母本,以早熟、耐寒、分蘖性强、宿根性好和适应性广的CP65-35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多年生高大草本,茎秆直立,株高可达3.5~4m,茎粗1.9~2.5cm。茎实心或微髓心,圆筒形,不分支,茎色黄绿色带紫红,节间长12~15cm。叶片阔而长,叶长1.2~1.3m,叶宽2.8~3.5cm。叶表面光滑无毛,边缘有小锯齿,中肋白色,叶鞘长于节间,青绿带紫红,鞘口有细毛,鞘背无刚毛。芽椭圆形。中茎,丛生,分蘖性强,平均每丛有16~28条茎。茎均匀,前期生长快,宿根性强,1a种植可以多年宿根。具有耐寒、耐旱、宿根性好等特点。经室内生理鉴定,闽牧101相对质膜透性变化最小;经田间调查,在冬季其日生长量仍达8.78g/d,表明闽牧101抗寒性较强。该品系2004年10月降雨量仅为1.8mm,但该品系仍能保持青绿,说明其耐旱性强。该品种中茎,萌芽一般,前期生长快,分蘖力强,茎均匀,宿根性强,优于印度象草,在亚热带地区未见开花。生长期2.5个月,其茎部蔗汁锤度达10.5%,折蔗糖分为3.66%;生长期6个月,其茎部蔗汁锤度达15.7%,折蔗糖分为9.29%。草食动物适口性极佳。

3产量表现

闽牧101在3年品比中年均鲜草产量201.5t/hm2,比对照闽牧42增产25.61%;年干草产量达42.48t/hm2,比对照增产25.24%。在多点区试中,闽牧101年均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14.37%,年均干草产量比对照增产20.56%。在生产性示范中,闽牧101年均鲜草产量比对照增产20.16%,年均干草产量比对照增产26.95%。

4品质分析营养成分(拔节中期):粗蛋白9.63%,粗纤维30.72%,粗脂肪1.82%,磷0.18ug/g,钙0.62ug/g,种植78d蔗汁锤度达10.5%,种植187d可达15.7%。有机物质消化率50.91%~53.47%。

5栽培技术要点

5.1选地和整地选择海拔1200m以下,坡度15°以下的水田或旱坡地,酸性、瘠薄的土壤中均可生长,适应性广。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层深厚、肥力中等、水源充足的地方种植效果更好。首先对地块进行深耕翻犁35~40cm,耕作层要求做到深、松、碎平,晒2~3d,基肥、农药与耙田同时进行,并用旋耕机一次性起畦。

5.2种植季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下种,冬季低温宜盖地膜,可提高出苗率。

5.3栽培密度行距50~70cm,浅沟8~12cm,行长每米平放4段双芽苗,三角形排列,节上的芽平放于沟底,后盖薄土。

5.4收割高度草层高1~1.2m可直接饲喂,草层高1.2m以上要切碎饲喂,适口性佳。以刈青高度为2.0~2.5m,年刈青2~3次,产量最高。

5.5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5~10cm。

5.6施肥下种前施足基肥,复合肥每亩60kg。每次收割后,以亩施(12~15)kg尿素+(4~5)kg过磷酸钙+(4~5)kg氯化钾或施相应的农家肥。

6适宜区域适宜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年宿根种植,同时也适宜北方1a生种植利用。

上一篇:创业和提升经济关联讨论 下一篇:工程建设征占土地量算统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