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处治措施

时间:2022-05-14 12:49:16

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处治措施

摘要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复杂,在整个公路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会遇到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能够始终坚持相关的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关键词 公路路基;病因;成因;路基防护;质量控制;问题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92-01

公路与桥梁作为推进城市间和区域城镇的重要纽带,必将随之加速发展和建设起来,但与此同时所产生的施工质量问题也接踵而来,所以路基工程质量成为了关键。

1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

1)特征: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2)成因: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人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2路基防护

1)坡面防护:其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动来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通长采用石砌圬工 防护路堤边坡处则多用混凝土预制块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则多用于路堑边坡。近年来种草防护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西部干旱缺水,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很重要现大多采用草坪 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2)冲刷防护:其是直接防护措施传统方法有砌石、抛石、挡土墙等。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酯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中浪击的边坡在很大程度上能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 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1)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2)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 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 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 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3)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对上坡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坡体失稳,机械开挖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4)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路基顶面做成 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5)强度控制。路基工程,压实度反映路基每一层的密实状态,弯沉值反映路基上部的整体强度,当两者都达到合格要求时,路基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才能符合要求。

4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基最底部;2)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会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使其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当含水率较高时,应及时将填料进行翻松、晾晒或均匀地掺入同类干土进行调整;若含水量较低时,可采用分层洒水的方法,确保施工时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为确保压实质量,还要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3)软土区域及容易出现季节性冻土的城市,应注意路基土质的处理,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对于易出现季节性冻土的城市,应尽量减少和防止道路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入到路基顶部;施工中可采用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增加路基总高度的方法,回填土选用不易发生冻胀的结构材料,如沙砾土以及一定配比的多孔矿渣灰土等。

5 结论

总之,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通车后相应的病害。并通过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以科技含量高的施工方法提高工程质量,从而大大降低道路通车后的维护费用。

参考文献

[1]张孔堂,陈真主.强夯机理初探[J].地基处理,1993,4(3):36-41.

[2]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甘厚义.强夯法处理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1994(3):30-37.

上一篇:论住宅建筑中的厨房设计 下一篇:浅谈电梯现场调试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