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时间:2022-05-14 11:58:28

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灵感来自生活,素材同样来自生活。学生要想才思敏捷地写出东西,必须走入生活,行动走入生活,思想也要走入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写作素材,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近生活,融入生活,广开作文教学之源,还作文教学一个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初中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不多,校园生活相应比较单调,学生体验生活、反映生活的经历比较少,加上很多学生平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经验来自教本,拘泥于教本,很难写出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活个性特征的文章来。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学会利用环境,利用现实,利用身边的真实事件和场景。

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展与作文教学相关的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

搞校内宣传活动,反映新人新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作文的乐趣。搞校园广播、体育运动会宣传、创办宣传窗、演讲会和辩论会等活动,动员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写作,学生总是乐在其中。特别像演讲会和辩论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写作热情和精品意识等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张扬,让其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创办班刊或校刊,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班刊和校刊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创办这样的刊物,学生亲自参加撰稿、编辑、排版、装订等工作,在酸甜苦辣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水平。

举办作文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研组还可以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适当搞一些作文活动,比如创新作文竞赛、拟写班级广告语和校歌歌词评比等等,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开展走出校园,社会采风等活动,让学生在写作中寻根探源。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不竭之源。学生直接走进社会,亲近社会,以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用手中的笔描述眼前的一幕幕动人画卷,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带学生到工厂、景点、福利院和机关单位等地参观采访,然后叫学生写参观访问记。当学生亲身走进这些地方,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用真情与眼前的一切交流,对其思维和思想的冲击都是全新的。多数学生一旦落笔成文,往往情景交融,文思飞扬,容易写出自己的灵感和个性。这类活动,对多数学生来讲,不仅得到了写作上的训练,而且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

结合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搞社会研究,写好论文。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工协作和撰写论文,通过学习研究,大部分学生不仅在研究领域的理论上有所突破,其写作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事实上,研究性学习并不局限在语文教学中,其他一些学科开展的研究性活动同样对学生写作也有促进。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相互连接的关系,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现代社会,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他们不但在校园里、家庭里和社会上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而且由于电脑设备渐渐步入学校和家庭,学生上网的机会也慢慢增多,部分学生有机会建立人际关系。在人际对话和人机对话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参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思维碰撞,信息集约,他们的思维角度、深度不断变化,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思想逐步摆脱幼稚偏激,看待事物,分析问题逐步趋于客观全面。经历了深层次的思辩,能够写出更为成熟的东西来。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尧县滏阳中学)

上一篇:体育教学要注意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 下一篇:论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