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评教”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13 11:09:06

中职学校“学评教”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现行的“学评教”状况的分析,发现中职学校在“学评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以期对中职学校“学评教”活动的开展和完善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评教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in Evaluation

by Student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XU Kai, LIU Ju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evaluation by students at Jiangx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finding the problem during the evaluating by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 solving, expecting to offer the use for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by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学评教”体系自传入我国以来,普遍在大学里应用,中职学校“学评教”还处在探索阶段。“学评教”强调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它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愿望,也给予学生评价教学工作和对教师以及学校管理提出意见和看法的权力。笔者在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实习,对该校的“学评教”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该校是江西省开办最好的中职学校之一,有在校学生8000多人,在职教师近600人。笔者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该校的教师与学生关于“学评教”活动的开展做了调查。学生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教师卷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6份,有效问卷80份,问卷有效率93.0%。

1 现状及问题分析

该校自开展“学评教”活动以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会根据评教的结果跟部分教师沟通。各个部门也积极配合,并做好“学评教”的预备活动。评教活动每个学期开展一次,每班选10个左右的学生进行评教,以问卷的形式发放及回收,教务处完成对结果的统计,并将结果分发给各个系及部门,由各系及部门分别对其所有的教师作出反馈。该校除学生评教以外,还开展了教师评教、领导评价等评教方式,每项工作每个学期都会开展,笔者经历了本学期的评教活动。鉴于学生评教只是评教的一个方面,本文只针对”学评教”来探讨,并从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1.1 学生评教活动没有量化指标,评教体系有待商榷

该校在评教时,班主任会宣读评教标准,学生根据这些标准来给予本班的授课教师分数,并在说明一栏中写下原因。参考依据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学生在参与评教活动时只有一级指标参考,而相应的更为细化的指标则没有,学生只能凭自己的观察来随意打分。譬如第一项:是否能够教学认真;为人师表。后面没有相应的指标如5、4、3、2、1等分值来参考。评教的表格只显示课程名称、教师姓名、综合评分及说明。如表2所示。

表1 学生评议教师教学效果之参考依据

表2 学生评议教师教学效果表

学生对这样的评分表格该如何下手是个问题,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来评分,而大部分学生在说明部分是空白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分数,意义不明确。教师知道评教结果以后也无法改进,只是根据分数来得知自己的排名。由于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性,该校没有针对这种差异性而做出区分。一个班的所有教师在一起排名,不具有针对性。有班主任反应,在评教时学生给某教师打分偏低,要求其写下说明,接着学生就把分数改到很高,对这种单纯的主观评价说明存在逃避心理。学生对这样的评教标准摸不清,也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有效性。据了解,该校在评教时每个班只选取10人至12人来进行评教,而学生普遍对评教不感兴趣,这十几人的评教有的是自愿的,有的则是班主任要求的,代表性有失偏颇。

1.2 学生主观意识影响评教的客观性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性。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官不同,可能会由于态度、认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评教结果有失偏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学生受主观情绪影响,如问卷中有一题是”如果上课老师曾惹你不高兴或是曾让你难堪,会影响你的评价吗?”7.3%的学生直接回答”会”,25.4%的学生选择”看心情,可能会”。而在教师群体中有87.5%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时打分太主观,只凭个人好恶,而非教学评价”。学生群体中有63.1%的人持此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评教时的主观性占有很大的成分。

(2)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和兴趣影响也会对评教产生影响。若学生热爱某学科,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听得懂,学有所获,就容易对教师持肯定态度,相应的评分会高。相反,若学生对该科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又不认真听课,学不到东西,自然会对教师评分较低。

(3)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80%的教师认为只有部分学生有能力做出客观评价,而学生则有63%觉得自己有能力对老师做出客观评价。

图1 对“学生是否有能力对教师做出客观评价”的统计结果

如图2所示,对同样的一个题目,不同年级的学生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一年级中有85%的学生对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标准是相同的,只有12.5%的一年级学生对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标准是不同的。二年级正好相反,有88%的学生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标准是不同的,只有9%的二年级学生是相同的。但总体来讲,有62.3%的学生会给专业课的老师打相对较高的分数,20%的学生看是否喜欢该教师而给相对较高的分数。

图2 对“评价不同课程老师的标准是否相同”的统计结果

1.3 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评教”

有教师说“‘学评教’每年都搞,但是年年不讨好”。为什么会觉得效果不理想呢?据统计,有90%的教师认为开展“学评教”是有必要的,有7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评教是有用的,而90%的教师在学生的评教中的态度是“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并能够给予改正”。那么,既然统计的数据显示有必要、有用且态度认真的比例如此高,那么,教师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如表3所示,在评教的过程中,37.5%的教师及53.5% 的学生认为有教师在课堂讨论评教,示意学生给自己打高分。65%的教师认为有教师为了得高分,刻意放松课堂要求,讨好学生。而“教师对评教结果不在意,不针对结果做任何改变”这一选项教师中有47.5%的人认为如此,学生中则有51.6%是认为如此。可见,部分教师在评教的过程中是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使评教结果失真。

表3 对“评教过程中教师群体出现状况”的统计结果

外聘教师也在该校占据了一定的数量,部分外聘教师由于开学伊始时间不完全确定,中途调课、代课现象颇多,班级中途更换教师的情况也不少见,也为“学评教”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学生对新老师不熟,不知该如何评教,只能随意打分。

1.4 对评教结果缺乏科学分析和有效利用

由图3可以看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觉得“学评教”是否有用的统计结果有较大差异,一年级的普遍认为教师会改进教学方法等,只有6%的学生认为“学评教”无用,感觉不到教师的变化,而二年级则有近40%的学生认为评教无用。

图3 对“觉得学校的评教是否有用”的统计结果

在关于评教结果反馈的几个问题统计如下,有82.5%的教师能知道评教的结果,其中有60%的教师能了解学生的评语。有12.5%的教师不能知道评教结果,其中有80%的教师想了解学生的评语。只是知道结果,那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改进没有如何实施的建议,教师并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2 中职学校改进“学评教”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评教体系,建立更加细化的评教标准

科学又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教的内容要清楚、易懂,同时要便于操作、方便学生完成。一,针对现在中职学生普遍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悉,可以设置网上测评系统,更快并且更好统计。二,在一级指标后细化分为二级或多级指标,给予学生参考标准,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评教,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三,对专业课与基础课采用不同的系数,或针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实训课与理论课。四,在主观测评的基础上增加简单易懂的选择题,更好地让学生站在主体地位来评教。五,让全体在校学生参加“学评教”的活动,使评教具有代表性。六,数据的分析与采用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如去掉各种“废票”,使数据统计更加合理化,数据更有说明性。七,还可以增加三年级学生参与评教,因为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是在外实习的学生,中职学校又是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其所教能否在工作中受益,三年级学生在实践中应该有所感悟。

2.2 加强宣传,有效组织学生及教师参与评教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中职学校“学评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评教结果很少向学生反馈,学生做了评教,又不能知道评教的结果,影响了学生参与“学评教”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管理层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评教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能力,引导学生摒弃个人偏见,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且在评教之前,有力地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向学生明确评价的要求以及准则,同时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确,评教活动不是对教师的高度赞扬,也不是报复教师的机会,“学评教”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其目的是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完善教学,使学生认真对待评教。

在“学评教”活动的组织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引导并监督教师,严禁教师在评教前向学生示意评高分,并且针对中职学校教师流动性强的特点,对外聘教师系统管理,减少流动性,最大限度地增加评教的有效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理性对待评教,做到言传身教,增加评教的可信度。

由于“学评教”活动关系到几个部门的运作,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专门设置一个领导机构或是直接由一个部门来完成,以便使评教更加制度化,常态化。

2.3 注重评教结果的反馈,使评教结果有效落实

由于反馈力度不够,中职学校在学评教活动之后,教务处统计出结果给各个部门公布,这个结果只是以分数的形式出现,教师不知从何改进。而各个部门对结果的反馈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教师。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对那些评教结果一直居于前列的教师,给予认可和鼓励,并组织学习和观摩,共同进步。而对于“学评教”反映较差的教师,应给予教师时间查找并分析原因,并给其一段时间来改进。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简单地只以分数来论高低,要有改进策略,从而真正达到评教的目的。

对结果要采取措施追踪调查,跟进教师的改变,有效落实,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鉴于“学评教”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学生评价能力的有限性,中职学校“学评教”只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学生评教只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不能完全以此为依据。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测评。可以开展多种测评方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以提高评教的可信度,从而真正达到评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家枢,赵丹.高职院校“学评教”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学评教”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2] 李文莉.基于学评教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 钟碧芬.高职院校“学评教”工作的实践与反思——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1(6上).

[4] 张建勇,潘海涵,陈煜.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3).

[5] 王茂莉.高职院校评学评教数据关联研究及应用——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5).

[6] 戴维,王秀梅.教师背景特征对学评教结果影响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7] 杨甦宏.高校学评教困境源于其制度设计[J].黑龙江教育,2011(3).

[8] 史迎新.我院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

[9] 熊萧.增强“学评教”有效性的一个模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1(1).

[10] 唐果,贺翔.高校改善“学评教”效果的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2(3).

[11] 关红辉.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2(10).

[12] 张玮华.对高校“学评教”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J].教育科学,2011(3).

上一篇:浅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