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关系探析

时间:2022-05-13 07:59:49

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关系探析

[提要] 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可能被现实中的一些表象所掩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资本市场的投机心理。本文旨在阐述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联度及扰动因素,从而提出让投资人树立正确投资理念的建议,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依赖于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会计信息;投资心理;股票价格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6日

一、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主要在于为资本市场提供基础性信息,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元素。本文讨论的会计信息是指与股票价格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指标信息,包括会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流量等指标。

(一)会计收益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相关的股票定价理论,股票价值决定于企业的未来收益,以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计算的结果。而企业的收益信息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虽然会计提供的信息是过去的已实现的收益信息,但未来的收益信息往往是根据过去的收益信息预测得出的,收益信息对股票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分析我国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和会计收益发生背离的现象十分严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高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市价与每股收益之比,时期不同,股票市价与每股收益会发生变动,市盈率相应也会变动,在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市盈率一般不超过25倍,而我国的平均市盈率却达到40多倍,在2007年达到过50多倍,一些企业的市盈率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会计收益信息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较弱。

如果分析高市盈率的原因,有一种得到市场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中国的高经济增长和对未来收益的高度乐观,使投资者有理由相信目前的高市盈率只是暂时现象,将来肯定能降下来。这一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即我国资本市场从九十年代初发展至今,我国经济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上市公司的整体收益水平却没有与其保持同步,停留在低收益、低增长的层次上。考虑到将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这就更无法支撑将来会有低市盈率的说法。

关于高市盈率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壳资源”说。我国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业绩亏损或利润极低的公司,这些绩差公司被视为壳资源,对于那些业绩优良,想上市而又未能取得上市资格的绩优公司而言,这些公司是极好的利用对象。绩优公司通过收购或入股的方式取得绩差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再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绩差公司,从而使绩差公司实现“乌鸡变凤凰”的神话。这种理念和现实存在,使部分投资人对绩差公司情有独钟。“壳资源”理论存在的最大危害是容易使投资人丧失理智,不论股价多高都敢买入,如果理性分析,即使是绩优公司优质资产注入成功,绩差公司业绩能提高到绩优公司的水平或者更高,其股价也应该有个限度,不会无限高。

高市盈率是不成熟资本市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会计收益信息失去投资人重视,从而形成股市泡沫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市盈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是有必要的,否则就会造成股市泡沫的形成与扩展,从而造成市场的大幅波动,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股票价值与会计收益信息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可能被某一时期的背离所掩盖,但投资者应清楚地认识到,决定股票价值的根本因素在于公司的业绩,在于公司的经营能力,在于公司的经营环境和行业背景,而不决定于庄家的炒作或对未来的某种神话。当然炒作和神话也能给投资人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庄家总是操纵着主动权,最终的胜者不可能是那些从事投机活动的投资人。凯恩斯将资本市场的炒作行为比做击鼓传花的游戏,称每一个买入股票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是最后一个接到花的人,而实际上总有一个人是最后一个,而且随时都可能发生。

(二)每股净资产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股票价值的估计,除考虑每股收益之外,有人也把每股净资产作为影响元素。每股净资产是一种过去的信息,将其列入影响股票价值的因素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每股净资产代表的是股票的即时价值。即不论将来的股票价值如何变动,仅就现在而言,股票价值应为其代表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净资产的价值,至于将来的价值如何变动,往往以净资产作为参照物;二是每股净资产与企业的经营实力有关。连续盈利的公司其净资产总额不断增加,连续亏损的公司其净资产总额不断减少,当然企业分派股利或送股等原因也会造成每股净资产的减少,但这不影响评估公司的经营实力,派现能力强或股本扩张能力强的公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公司的经营能力;三是每股净资产与公司的股票发行与股本扩张有关。在公司净资产总额既定的前提下,公司股票发行时确定的自己拥有的股份越多,每股净资产金额就越低,每股的价值也就越低,其市场价格也应越低。而在公司向股东送股或转增股本(俗称除权)之后,每股净资产含量会成比例的降低,其股票价格也应下降。现实市场中的股票价格下降并不是成比例的,其下降幅度相对要低。这与市场反映有关,按照普通投资人的心理,凡是能送股或转增股本的公司,其经营实力一定很强,送股或转增股本,这是公司向市场传达的一种信号,往往会造成股票价格上涨(俗称填权),有的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送股或转增股本之前的水平,俗称填满权。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特有现象,但不符合价值规律。因为送股或转增股本,都没有影响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价值结构,股东的控股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填权的现象即可以理解为投资人对未来价值的一种追捧,也可以理解为不成熟的市场当中投资人对会计信息的淡漠和无知。

(三)每股现金流量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每股现金流量信息,尤其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与每股收益信息关系密切,但又各有侧重。前者在于揭示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尤其是判断企业能否派现的一种信号;后者在于揭示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揭示企业的盈利本质。每股收益信息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反映的,公司有利润时却不一定有现金,存在公司有盈利能力但没有派现能力的可能;每股现金流量信息可以说明公司有无派现能力,但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说服力不如每股收益信息强。如果评估公司的长期价值,可以不考虑每股流量信息,但从短时间考虑,公司的每股现金流量信息是决定公司当年能否派现的重要信号。

(四)其他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其他会计信息,如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等,也可能引起市场对公司认识的变化,直至股票价格的变化。但为了便于分析、简化分析要素,可以理解为这些信息的变化,最终会传导到会计收益信息的变化,通过会计收益信息的变化再影响股票价格。

二、会计信息之外的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在分析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同时,必须明确的是:决定股票价格的绝不是会计信息一种因素。如果一种因素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在会计信息公布之后,股票价格应停留在一个相对静止的水平,在下次会计信息公布之前,不应再有价格的波动。其实,股票价格随时都是在波动的,如果股票价格都静止了,那就不会再有资本市场了。

(一)投资心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投资者投资心理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预期心理,即追涨杀跌。表现在股市低迷时,股价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大部分都跌至每股净资产以内,但绝大多数股民都无动于衷,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而一旦行情翻转,股民在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却愿以较高的价格竞相买入股票,促使股价一路上扬,即使股价抬高到平均净资产的3倍甚至5倍的水平,仍在不计风险的买入;二是从众心理。在资本市场上,绝大部分股民都认为多数的决定是合理的,于是就在自己毫不了解市场行情及股票情况的状况下,盲目依从他人跟风操作和追涨杀跌;三是博傻心理。在资本市场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股票交易是傻子与傻子竞技,不怕自己以高价买进,只要有人比自己更傻,愿意以更高价买走,自己就能有所盈利,这种心理就是博傻心理。由于博傻心理,许多投资人并不研究会计信息和股票价值,只要有人买就跟着买,有人卖就跟着卖,造成股价的大幅振荡,市场风险极大。

(二)政策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是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对股票价格形成向下压力;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调,使股价水平趋于上升。二是国家财政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扩大财政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往往促使股票价格上扬;税收政策对股票价格也会带来影响,减税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资本市场的潜在资金供应量,减轻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增加利润,股票价格趋于上升。我国对资本市场影响最直接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和证券交易所得税。我国每次调整印花税,对资本市场的刺激或抑制作用都很大。

(三)社会公众收入水平和投资需求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家藏富于民政策的逐步落实,社会公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银行储蓄和闲置资金逐渐增多,潜在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居民投资直接创办企业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受到国家政策、管理经验、竞争态势、税收政策的种种制约,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社会闲散资金最有效和便捷的投资途径便是进入资本市场。早在2007年,在深、沪两个交易所开立的股东账户突破1亿户,平均日开户量达到30万户。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涌入资本市场,推高了股票价格,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牛市”行情。

三、对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基于资本市场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都证明,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已形成共识。但从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股票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应是确定的,由会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计算确定的股票内在价值应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股票价格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应是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也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途径。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市场,形成股票价格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某些时期,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会大于会计信息的影响程度。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能够推高股价、形成资本市场繁荣局面的往往来自于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如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股权分置改革等,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股票指数的上涨,而在上调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时,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股市的下跌,有人则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形容为政策市场。此外,投资人投资心理不成熟、投资经验不足等也促成了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面向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应以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为主要出发点,注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减少政策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资本市场的过分干扰,实现资本市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第1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5.

[2]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新金融系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陆剑清.关于我国证券投资人群分类及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3.

上一篇:我国热钱流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人生和投资都是一场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