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擦肩而过的拥抱

时间:2022-05-13 05:17:24

差点擦肩而过的拥抱

只有真正接纳了父母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让人生变得幸福快乐。

30出头的梁女士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一所大学任教。她有自己喜爱的职业,有疼爱自己的老公,还有个两岁的女儿,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是样样如意。可是,惟有和母亲的关系让她痛苦不已。

梁女士:我的父母都曾是军人,两岁时,我就被送到了奶奶家,直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其实,我在村子里的童年也挺快乐的。奶奶非常宠我,有点好吃的都给我留着,爷爷不爱说话,可是从不训斥我。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捉鱼、摸蟹,到山上采蘑菇。如果那样的生活一直过下去,可能也不错。可是,我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有爸爸妈妈,我只有奶奶爷爷。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缠着奶奶,问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自从把我送回老家,整整8年里,妈妈从来没有去看过我,爸爸也只回过两三次。在每一个长长的假期里,他们从没有把我接到身边。对于童年的我,妈妈只是一张模糊的照片,而照片上的妈妈挤在很多面孔里,根本分不清鼻子眼。所以,我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人家都说,自己有了孩子,就能理解父母的爱了。可是,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女儿,切身体会到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爱,就更搞不懂,我妈妈怎么能狠下心,整整8年都不见自己的女儿?

回到父母身边时,我已上小学四年级了。一下子离开疼爱我的奶奶,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喜爱我的老师和同学,本来就非常难过,再加上要面对陌生而眼花缭乱的城市生活,面对根本没有感情的父母和妹妹,还有完全不熟悉的学校,我简直要崩溃了。

母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在家里说一不二,对我特别严厉。记得刚进城时,她觉得我哪儿哪儿都不顺眼,经常当众指责我。从卫生习惯到发型、衣着,从说话的口音语气到表情,甚至连我的眼神也在她的调教之列。这样的过程,对一个和她没什么感情而且就要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儿来说,太痛苦了。

在母亲严厉的调教下,慢慢地,我外在的一切越来越符合她的要求,可是,心中的自信也一步步远离。一向活泼浪漫的我从此变得拘谨、自卑,变得总是察言观色,尤其是要看着妈妈的脸色才能行事。那时候,我真的搞不懂我是谁,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

当时,在这个家里,我只能从爸爸那里感受一些温情,可惜爸爸经常驻守海岛,很少回家。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看着小我两岁的妹妹在妈妈怀里撒娇,她们那么亲昵,那么恣肆,又那么放松,像是在故意显摆。每当这时,我就悄悄躲开,边哭边想远在老家的奶奶……每当这时,我对妹妹和妈妈的敌意就会在心中滋长。

虽然,这样的感觉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在各方面超过妹妹,而且后来我也真的在学历、收入、社会地位上远远超过了妹妹。但是,我往往也会用这样的感觉处理在学校和单位里的人际关系,结果,弄得自己腹背受敌,很是被动。

还有一件事,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和母亲和解,那就是我最亲爱的奶奶去世时,她竟然布置全家人对我整整隐瞒了一年!而不祥的预感也在我心中整整盘踞了一年!这让我心中留下永久的伤痛和遗憾,如今一有人提起“奶奶”二字,我就忍不住心疼流泪,不管人家在说谁的奶奶。

一个人一辈子和自己的母亲别别扭扭,那感觉真的不好。这些年我做了很多努力,想弥合我和母亲的关系,比如经常往家里买吃的用的,只要有空,每个周末都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家探望她和爸爸。可是,我总觉得她对我们只有客气,一点也不亲,相反,妹妹他们才是这个家里的人。这样的感觉自然影响了我们的互动,虽然经常回家,一点点小事就能产生误会,最终不欢而散也是常有的事。到后来,我都害怕节假日了,这个家对我来说,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

我真不想和自己的母亲这样过一生。

母亲:说起和大女儿的关系,我真的非常后悔。要是我懂心理学,要是能重新来一遍,我肯定不会把她送回老家,更不会整整8年都不去看她。

刚生下二女儿不久,我和丈夫就被派到了海岛驻防,我在岛上的医院当医生,他在下边当营长。为了让大女儿有更好的照应,我一狠心,将她送回了婆婆家。为了不干扰她的生活,让她安心成长,也担心自己见了女儿以后不忍离开,8年里我硬是没有看过她一次!

这8年,我也是过得异常艰难。一个人带着那么小的女儿,白班夜班地倒,还得下医疗队、进修学习,更要命的是我想女儿呀!直到后来转业来到省城,我才把老大接回身边。

谁知,那时的大女儿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农村孩子,学习也跟不上,我一个做母亲的能不急吗?一着急,就有些粗暴,就忍不住批评指正,根本顾不上孩子有什么感受。很快这孩子就变了个样儿,学习也很上进,后来还读了博士,当了大学教师。

她奶奶离世那年,她正准备中考。我很清楚奶奶在她心中的位置,为了不耽误她中考,我真是费尽周折才瞒过了奶奶的重病和过世。你说了一个谎言,就要准备用一百个谎言来圆,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呀。可是,她知道以后那个闹呀,至今都不依不饶。

现在两个女儿都有了自己的家。因为我和大女儿总有些疙疙瘩瘩,所以我对她比较客气,不想起纷争,可是这也成了我的错。这孩子从小事事敏感,一点点小事儿也能倒回去联系几十年。看到孩子这么不幸福,我真是心疼呀!

心理解读

毫无疑问,这位母亲早年间的一些做法,让梁女士的成长受到很多困扰。比如从小把女儿送回老家,8年不见;比如对没有建立起依恋关系的女儿,生硬地进行调教;比如对两个女儿态度的不同;比如没有让女儿和她最依恋的奶奶做最后的告别……

作为父母,常常会觉得,之所以这么做,这都是因为爱孩子,为孩子的前途负责。而作为年幼的孩子,只能从具体的情境里去感受父母是不是在爱自己。如果要求年幼的孩子透过父母的功利考虑,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心中才会留下许多心结,影响自己的成长和对幸福的感受能力。

为人父母,很难不对孩子犯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因为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不是心理学家,即使是心理学家伟大如弗洛伊德,也是一个被自己的孩子批评责难的父亲。因为缺少爱或被爱得太多,都是产生痛苦的根源,而这个尺度是不容易掌握的。

我们身边有很多成年人,也可能包括我们自己,常常会被童年的经历所困扰,因此,也难免会对自己已经年迈的父母仍然心存芥蒂,甚至是怨恨。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师李子勋认为:“成年以后对父母的抱怨,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需要这种抱怨,这些抱怨可以使我们的某些问题合理化,轻而易举地把账记到父母的头上。”而只有解开心结,与父母和解,才会真正对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只有真正接纳了父母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让人生变得幸福快乐。

两代人的和解,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如果儿女尚未成年,和解应首先由父母启动,从理解孩子起步;如果儿女已经成年,和解就应该从儿女做起了。

作为成年的儿女,怎样和自己的父母和解呢?

首先是接受。“接受是一个内心不计前嫌的过程”,法国心理学家玛丽兹认为,“接受他们首先就是接受自己是他们的孩子的身份,接受自己身上的血统和基因,接受爸爸妈妈不是尽善尽美的,他们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们在当儿女时也有过痛苦和怨恨,他们在为人父母后也已经尽其所能,做了他们能够做的事情。”让自己走出童年的感受,体会到父母的爱,并且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这样去做,可以让我们走出对父母的精神依赖,承担起自己成长的责任。

接下来就是沟通。要克服心理的障碍,以接受的态度,尽早把事情摊开来说清楚。正所谓“说破”,很多事情说开了,就会增加相互的理解,自然也就破解了。如果梗在心中,只会发酵,酿成更多的伤感和怨恨。之所以说 “尽早”,是因为生命有限,等到我们想原谅父母的时候,子欲养而亲不在,就一切都来不及了。

有时,与父母和解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旅程。只要去做,慢慢地,我们在看到父母缺点的同时,也能看到他们的优点了;慢慢地,我们的记忆会有意无意地对过去做一些修正,痛苦会渐渐淡薄,令人愉快的记忆会显现出来,父母的形象会变得更能够被接受了。

又记:结稿时,接到梁女士的电话,说回去以后和妈妈有了沟通,感觉好多了。就在上周,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她妈妈被车撞了,现在医院急诊室!她没想到自己竟然那么难过。去医院的路上,她一直在哭,想了很多很多,就在见到母亲的刹那间,她一下子从心里彻底原谅了母亲,多少年来第一次和母亲紧紧拥抱!好在母亲伤得不重,已经出院了。她说自己要珍惜未来和母亲相处的日子,好好回报母亲的爱。电话里她笑得很开心,说她发现自己的天空很蓝很蓝……

上一篇:孝道在贫穷中生根 下一篇:心理学家说:你不必非爱你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