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13 04:07:37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我在20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我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学生均事倍功半。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学功能,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理论依据

1.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精心设计问点

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是能打动学生的心。

②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教师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

③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④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它们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2)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火候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3)选好提问方式

提问的方式从内容角度说是指问什么样的问题。如,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如何实现有效操作。

(4)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5)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没有能源,再好的发动机也无法启动。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应努力做到:

①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

②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6)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实验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①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指南。

②第一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③第一实验阶段:检查和总结。(2012年6月-2013年3月)

根据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汇总的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④第二阶段:实验研究(2013年3月-2013年11月)

根据阶段检查调整实验研究方案,展开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

⑤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上一篇:谈谈蒙氏混龄班 下一篇:上好小学数学课的几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