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5-13 09:25:52

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的关系研究

Young 曾最先提出将网络成瘾分为五种类型:网络性成瘾、网络关系成瘾、上网冲动、信息超载和计算机游戏成瘾。①网络关系成瘾又叫网络关系依赖,是指过度使用聊天室、

网络论坛等网络交际功能,沉迷于在网上建立、发展和维持亲密关系, 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导致个体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②而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都要产生社交行为及情感反应。本文试图探讨大学生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苦恼感受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为这一成瘾类型的预防和研究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两所高校的本科生作为被试,要求网龄一年以上,共发放问卷31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其中男生113人,女生187人;大一74人,大二74人,大三74人,大四78 人;文科175人,理工科125人。

2 研究工具

2.1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

采用周治金、杨文娇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他包含网络关系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信息成瘾三个因子,采用李克特式5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关系成瘾倾向越明显。本研究采用网络关系成瘾分量表。

2.2 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

采用Waston 和Friend编制的《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此量表含有28个条目,包含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2个因子,采用“是-否”评分制。

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有t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4 研究结果

4.1 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倾向量表得分分布情况

将网络关系成瘾倾向问卷得分高低分组,在网络关系成瘾倾向问卷得分≤7分者为低分组,得分≥18分者为高分组。其中,成瘾倾向高分组有86人,占总人数的28.67%,成瘾倾向低分组有84人, 占总数的28.00%。

研究发现,文、理科大学生在网络关系成瘾倾向问卷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年级得分差异显著(F=4.216,P<0.05),经过事后比较,大一和大四学生在网络关系倾向问卷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和大四学生在网络关系倾向问卷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四学生的网络关系成瘾倾向最高,依次是大三、大一、大二。

4.2 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得分、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性别比较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网络关系成瘾量表上的得分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显著(t = 2.887,P<0.01)。

4.3 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高、低组差异性的比较

网络关系成瘾倾向高、低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上在显著差异(t = 2.152,P<0.05);在社交回避分量表上差异不显著,而社交苦恼分量表(t= 3.018,P<0.01)存在有显著差异。

4.4 社交回避与苦恼对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影响

4.4.1 社交回避与苦恼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倾向的相关分析

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 (r = 0.142, P<0.05)、社交苦恼 (r = 0.183, P<0.01)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社交回避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见表1。

表1社交回避与苦恼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相关

注:*P<0.05,**P<0.01

4.4.2 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对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回归分析

在二者关系的回归分析中, 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能显著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而采用线性回归进一步确认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各个维度对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交苦恼能显著的正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见表2。

5 讨论

5.1 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显著,这与李淑媛的研究结果相一致。③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经过事后比较,大一和大四的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大二和大四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大四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最为严重,依次是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的网络关系成瘾倾向最为严重的原因是大四面临毕业,有很大就业压力,也有充足的上网时间,在网络上,可以向同伴或者网友倾诉自己的就业压力,缓解就业焦虑,这与学生临近毕业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变大有关。大一学生的成瘾倾向比大二学生严重的原因在于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有的还没有在新环境里面建立“交际圈”,为了排解对大学生活的诸多不适应,只能求助于电脑,和“故友”、网友交流自己的感受,寻找人际安慰,更加容易网络成瘾。

5.2 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高、低组差异性的比较

网络关系成瘾倾向高、低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和社交苦恼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社交回避分量表上差异不显著。这与大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有关,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特别强烈,他们迫切想要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所以他们不会特别的回避社交,但是在社交中的表现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容易对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产生各种各样的不满。对实际社交行为和预期社交中存在越多不满,相应的社交焦虑就越高。同时,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际方式,电脑屏幕之后,个体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行为,向对方展现完美的自己,在交流中可以扮演任何角色,也不会因为外貌的缺陷而焦虑。参与者在网络中获得无尽的情感安慰,这极可能使渴望获得亲密感、 需要他人理解和尊重的大学生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网络为他们暂时缩短、消除了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相应的降低了交往中的社交焦虑。故社交量表中得分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网络关系成瘾。

5.3 社交回避与苦恼对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影响

结果显示,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社交苦恼分量表得分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均呈显著正相关。社交苦恼分量表能比较显著地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大学生在社交中的表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现家庭、经济、学习等因素都容易使他们出现自卑、消极悲观、嫉妒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现实社交受到影响,进一步产生社交苦恼,为了缓解社交所带来的苦恼与焦虑情绪,大学生就易于陷入网络中所谓的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去,打造出心目中的理想自我与别人交往,满足现实中对社交的需求。他们通过网络与社会进行联系,既不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不足,又满足了自己的交往和归属感的需要,获得在现实中得不到的成就感。

从社交苦恼对网络关系成瘾的预测作用看出,在网络关系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降低社交焦虑,这样才不会使大学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中,真正走出网络关系成瘾的漩涡。

上一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与调适对策分析 下一篇:大学生人际心理适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