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88例特征回顾分析

时间:2022-05-13 02:52:22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88例特征回顾分析

摘 要 目的:前瞻性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方法:复习、总结本院2年来收治的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量、持续时间、止血时间、进食时间、大便转阴时间,均与同期年轻患者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青年人 胃癌 消化性溃疡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4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6例,其中老年人(≥60岁)88例(14.2%)。88例(甲组)临床主要表现是呕血和黑便及相关临床症状,全部经电子胃镜确诊。所用电子胃镜型号为奥林巴斯QX260。年龄≥60岁,其中男64例,女24例,最大年龄87岁。同时随机抽出同期(按住院时间顺序)88份年龄18~50岁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乙组,抽够为止)。

结 果

甲组出血原因以溃疡和肿瘤为主;乙组出血原因仍以溃疡和胃黏膜病变为主,但对比检索资料发现,恶性肿瘤在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比例正迅速升高。

出血量:1000ml,甲组10例,乙组7例。经统计学分析P

出血控制时间:指血压平稳、心率平稳、停止呕血和黑便24小时。甲组平均为3±2.1天,乙组平均为1.8±1.3天。

大便转阴时间:甲组平均为11.4±5.5天,乙组为7.2±3.5天。

并发症:指非直接引起出血的疾病,甲组72例,乙组13例。甲组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脑梗死、肝硬化、糖尿病、贫血、胆结石等;乙组主要并发症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死亡率:甲组死亡6例,1例死于反复出血休克,1例死于出血合并哮喘发作,其余死于并发症;乙组死亡1例,为难以控制的出血。

讨 论

参考文献报道及本组结果,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和15年前在很多方面已有明显不同。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甲组以复合性溃疡(以胃溃疡为多)和胃癌为主要原因,乙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主,其次为复合性溃疡、胃溃疡和胃癌。和孙氏[1]报道对照发现,首要出血原因没有变化,但胃癌和息肉、胃炎引起出血比例增加,与胃癌发病率逐年增加有关。

质子泵抑制剂和抑肽酶的应用大大缩短了出血时间,也使总出血量大大减少。但因为老年人血管硬化、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多、对药物的反应差,故控制出血时间比年轻人更长。

老年人动脉硬化、心肺功能不全、止血机能差,因此出血量大且难以自止;很多老年患者知道自己的疾病,但由于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不很敏感,因此在发病早期往往没有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发病后由“120”送往医院的患者近年在急诊患者中占据相当比例,说明人群对急诊赢得时间更加重视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便转阴时间也较10年前文献报道有明显缩短,可能是特效药物的使用使出血控制时间明显缩短;由于出血及时控制,因而进食时间提前;就诊及时,因此出血总量减少,体质损耗小、恢复快,胃肠功能影响小或者恢复快,因此大便转阴时间提早。

参考文献

1 孙玉莲,等.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41例临床特征分析.新医学,1992(3):140-141.

上一篇: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近期疗效观察 下一篇:促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