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

时间:2022-05-13 12:29:01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263-02

摘 要 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近年来,“问责”、“引咎辞职”成为中国最热门、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有利于加强行政问责制理论基础的建设,有利于探索如何优化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关键词 行政问责制 责任政府 公民 社会

在我国,问责自古有之。中国古代即有挪用救灾物资要被处以极刑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问责制度。随着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行政问责制逐渐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对各级政府及其行政公务人员承担的各种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的,依据法定程序追究其责任,使其承担否定性后果。行政问责制的诞生,给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彰显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探究行政问责制的内涵,构建政府问责机制合理方式,对于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意义

1.有利于消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强化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

目前在我国有部分党政干部仍有“官本位”思想,一些干部的领导权威胜过服务意识。“不犯错误就是称职官”成为一部分人的为官之道。推行行政问责制后,传统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观念将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无功便是过”。行政问责制的本意是强调权力的行使者明确自己权力的来源以及在运用权力时必须接受相应的监督,那些碌碌无为、社会公论差的政府官员,也都在问责之列。行政问责制对广大领导干部的“不作为”敲响了警钟,有利于制度的角度激发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谋好政”。

2.有利于推动完善责任体系,建立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

现代民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而责任政府必然要求责任行政。责任政府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相关法律体系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建立了包括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行政法制监督体系。这有利于打击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但在相应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的规定和追究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行政问责制则填补了这个空缺,形成了一套更加趋于完整和全面的政府监督体系,它使得政府行政人员的行为被完整地置于监控之下,有利于增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朝着建立责任政府向前推进了一步。

3.有利于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出台了不少举措,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淘汰这个紧密相关的链条上,由于缺少了淘汰机制,致使许多官员形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观念,损坏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并且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不利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深层次原因分析,这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政问责制。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在2002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打造干部退出机制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规定因工作能力差或其他原因,不适于担任现职的,可通过一定程序责令辞职或降职使用。行政问责制的意义在于不仅从体制上体现了监督、惩罚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打破干部队伍“能上不能下”的陋规,建立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淘汰机制,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完善行政问责制的途径

1.完善问责法律规范,构建行政问责的法律依据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法律规范,应该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责任法律体系,为行政问责的运行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其设计理念就是由其作为民意机关产生并监督政府及其官员。与行政系统的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和问责相比,人大的监督和问责的优势在于它有更高的法理权威和外在于行政体制的超然地位,权威性可以使它居高临下的审视和督察政府的工作,超然性则可以使它摆脱部门利益关系的纠葛而能更好的监督政府的工作,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为此,要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将各级人大对行政机关及选举、决定的人员的质询、罢免以及调查等监督措施予以细化,明确各自的适用范围,真正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

2.构建全面的问责运行机制,保证问责的顺畅落实

实现行政问责制,除了制定严谨的法律规范、强化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培育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还必须在政府运行的全过程和主要环节中,建立全面的问责运行机制,即责任制度保障与控制机制,以保证问责的顺畅落实。

(1)建立科学的责任评估机制

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政策责任评估制,达到客观、公正的效果,主要内容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确定合适的评估主体系统,它可以包括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因为他们较全面掌握政策过错的全貌;专业评估人员,因为不少管理工作涉及专业内容,专业人员才有专门知识进行评估;相关的政策受众,包括政策受益者与受损者,他们的评估能最大限度的反映民众的客观要求与意愿。另一方面,设立适当全面的评估标准,其中包括对公共政策的事实评估标准与价值标准,前者是政策的成本与效益比较、政府机构可能具有的执行政策能力与政策执行中实际投入能力的比较等,后者则指评估公共政策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社会公正的影响。结合以上两方面来综合确定责任承担主体与责任形式,确定政府决策部门和政策执行部门各自的职责内容及其实际履行情况,以此判断行政失范行为发生的环节及事故的性质和程度。

(2)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控制机制

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控制机制,是有效实施行政问责制的一大保障。按照问责规范规定的程序认定责任的承担者和责任形式,然后依靠责任追究控制机制确保责任的落实。从功能上,责任追究控制机制可分为责任追究监督机制和责任执行监督机制两种。责任追究监督机制体现在实现对问责过程的监督,以保证责任追究严格按照问责规范规定的主体、客体、程序、形式等操作,避免追究过程的随意性以及扭曲性。另外,责任追究监督机制还在于对予以追究责任的失范或失效行为进行修正,以求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确保行政活动的连续性。责任执行监督机制体现在将具体的责任形式施加在特定的责任人身上以达到责任追究的效果。

3.健全行政问责配套制度,促进制度变革的全面展开

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除了要注重培养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观念并且建立制度约束之外,还应该创建一整套良性循环的体制生态环境,即以完善的行政问责相关配套制度来促使行政问责制的持续有效发挥。

(1)培育责任意识,加强行政问责的文化建设

应注重公务员道德自律,使责任观念和问责意识内化于其道德准则中,化制度约束为道德约束,实现制度约束与道德约束的有机结合。问责理念建设是问责文化建设的前提。首先,树立法治理念,推动问责文化建设。在明确问责理念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问责文化的教育。一方面,对政府公务员进行深入持久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公务员问责教育。另一方面,对公众进行行政问责的教育和灌输,让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行政问责,积极参与行政问责,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良性的问责文化环境。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我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负责任的政府要求改变以往政府对所有事务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其职能限制在该管而且有能力管得好的方面。负责任的政府也不是不要权力,而是将要划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以及政府与个人的权力边界,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建立行政问责制就相应地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因为政府职能的转变蕴含了如何更公正、更有效的行使公共权力的价值诉求。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就是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将其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张成福.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2).

[2]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邓正来(主编).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4]李强."官员问责"重在制度化.新闻周刊.2003(10).

[5]汪宛夫."官员问责"背后的政治逻辑与执政理念.领导科学.2004(16).

上一篇:新医改刍议 下一篇:出租车行业风险分析与财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