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必要性

时间:2022-05-12 10:03:33

浅析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必要性

摘 要:康复医学是由理疗学、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的,以消除和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各方面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在疾病的传统诊断、治疗中,物理因子一直为重要方法,该文就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物理学与康复医学的关系,及目前康复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分析,以说明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康复医学 康复技术专业 物理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38-01

康复医学的发展经历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技术的发展过程。物理治疗学是以力、热、光、电、磁等物理因子有效特性及临床应用的学科。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患者和伤残患者,重点在于功能上的恢复。本学科研究使患者在体格、精神、社会等方面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有效发掘残留功能,恢复生活、工作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1 国外康复医学专业发展简史

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1910年以前。康复医学的理念已在各领域为残疾人进行了服务。欧洲于 18世纪开始对盲聋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在医疗上,古罗马、古希腊曾将运动、光、海水等因素作为治疗方法。

形成期,1910年至1940年。将“Rehabilitation”(康复)一词用于残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国纽约市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残疾者康复中心――残疾和丧失劳动能力者院。在这里对患者进行医学康复和职业训练。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以电疗分会为主成立物理医学分会。1936年美国人克鲁森创立物理医学专业教育机制,康复医学基本形成。

确立期,1940年至1970年。康复医学进一步完善。美国人鲁斯克等,提出了康复医学的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康复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47年美国物理医学会改称为物理医学及康复学会,并设立专科医师。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康复医学专家会议,发表了关于康复医学的专门报告。1969年里切特创立国际康复医学会。

发展期(1970年至今):大量康复医疗机构在陆续成立,康复医疗立法得到完善。

2 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中国北平市协和医院在国外专家的帮助下成立物理治疗室。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体疗医生通过将气功流派进行分类,进一步研究其本质和医疗作用,肯定了一些气功的医疗原理,使之成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在此期间,中西结合,发明了电针,又发明推广了探测针灸穴位的专门仪器。20世纪60年代早期我国开始对高频电疗、药物离子导人疗法、紫外线、空气离子法疗等进行详尽研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推广磁疗,开创针刺麻醉,通过动物实验对针刺刺激的部位、频率、强度、时间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80年代,医疗界明确康复医学概念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完成物理医学向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转变。建立了专科医生认证制度。

21世纪以来,我国与国外的交往增多。学会、医院、群众团体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成为经常、普遍的现象。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确立。

3 物理学对康复医学的决定性促进作用

纵观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其每次进步、发展都与物理学的理论认识密不可分且交织在一起。现代物理学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古老的物理疗法得以不断的完善,并充实了丰富的有意义的内容。

公元前,一位罗马帝国的公民在海滩偶然踩到一条“电鱼”,其所患的痛风随即痊愈。之后地中海各国,尤其是罗马,广泛采用电鱼以治疗痛风。17世纪,有人开创性的采用摩擦生成的静电来治病,从而产生了古老的静电疗法。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放电现象治疗瘫痪病人。18世纪末,莫斯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采用直流电疗法。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表了有关电磁波的论文,使日光疗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由于感应电现象的发现,还产生了感应电疗法、直流――感应电诊断(古典式电诊断)、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局部共鸣火花电疗法,同时产生并迅速发展出了现代光疗中的红外线疗法和紫外线疗法。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物理因子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原理研究获得了全面、显著的发展。梅曼在1960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发生器,医学界将其应用于眼科手术,20世纪60年代,新型稀土材料制成的永磁体问世,极大促进了磁疗法的创新和发展。自1942年杜西克应用超声监测颅内肿物开始,超声诊断不断发展,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分支。20世纪初,产生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声波等物理疗法。20世纪50年代,低、中频电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水疗法、磁疗法等进而颇受重视,并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进步性发展。20世纪60年代,激光已成为现代光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获得显著发展的射频治癌和光敏诊治癌症技术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4 康复技术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康复医学是物理学因子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典范。可以说,临床的康复治疗工作者就是普遍的物理原理的应用者。除了必要的医学知识,一定深度的物理学掌握也是康复医疗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直接影响到,康复医疗中所采用的物理干预手段是否恰当,操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提高恢复效果与效率。而且,在很多不具备普遍性的病例中,需要个性化的,甚至是创新性的治疗方案,此时,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对物理因子的把我就变得极为重要。深入学习物理学知识,可以极大的提高诊疗的靶向性和效率。

另外,目前康复治疗技术的局限性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急需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去探索、解决。今后康复技术的进步,将围绕恢复或改善功能,开展康复治疗的机理、方法、器械三方面的研究。脑神经康复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脑性瘫痪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此外一系列脑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的康复问题,也将进行重点研究。内科疾病康复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复,即将成为另一个重点研究领域。专门的器械、辅助手段、操作技巧对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很大的作用,此类辅助技术的研究在将来也占优先地位。在史无前例的发展道路上,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一线的工作者具备创新、提高,甚至发明出新技术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322-324.

[2] 励建安.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1):34-35.

[3] 张颖,杨坚,沈俊,等.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4.

[4] 吴宗耀,励建安.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危机[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11):12-14.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职业能力构成及评价研究 下一篇:流媒体技术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