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12 10:00:34

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因,以便及早预防与治疗该疾病。方法 如果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降纤药物、溶栓药物以及能够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的药物,则应立即停用;缓解患者出现的脑水肿,并将颅内压降低。采用一定药物来保护脑细胞,如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治疗。结果 得以治愈的患者有21例,有23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好转,好转的患者为2例,另有2例患者的病情恶化,1例患者死亡。结论 因为HI通常不会出现附加临床症状,所以容易被漏诊;对此应为患者定期检查脑脊液,并复查CT。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脑血管

近年来,随着临床中广泛应用CT以及MR,发现出血性脑梗死(缩写为HI)并不是一种罕见疾病[1]。HI指的是脑卒中发生缺血梗死后,血流再通所导致的脑出血,如果能够及早发现HI,并加以治疗,将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本文分析了H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50例患者,2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为37至89岁,50例的平均年龄为65.3岁。有32例患者存在心脏瓣膜疾病,有11例患者存在冠心病,有9例患者存在糖尿病史,有20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疾病史,有4例患者既往处于健康状态。有3例患者因产褥热而导致HI,有22例患者为睡眠状态下突发疾病,其余25例患者起病时为活动状态。50例在临床表现方面的情况如下,有42例在入院时伴随呕吐以及头痛,40例处于清醒状态,10例已经昏迷,有13例表现为嗜睡。29例患者为右侧偏瘫,其余21例为左侧偏瘫;有23例患者表现为眼球凝视,有14例呈阳性双侧病理,有7例表现为混合失语,有18例表现为运动失语。在为患者进行CT检查后发现,在50例患者中,最早被发现存在HI的患者已经起病30个小时,最晚被发现的已经起病30天,起病两周后被发现的概率较高。有18例患者在首次扫描当中已被发现存在HI,有32例患者在复查当中发现存在HI。患者出血灶位的情况为10例位于枕顶叶,位于顶叶、颞叶以及额叶之间的有18例,9例位于额叶,其余13例位于顶叶与颞叶之间。

1.2 方法 在50例患者中,为48例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其余2例患者实行外科治疗。其一,如果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降纤药物、溶栓药物以及能够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的药物,则应立即停用。其二,缓解患者出现的脑水肿,并将颅内压降低;降压的药物为甘露醇,给药剂量为250毫升,药物浓度为20%,给药方式为静脉输注,治疗四至八个小时即可;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可以将血浆与白蛋白针作为治疗药物。在治疗时,要对患者的电解质与肾功能情况进行定期复查,为其补充适量钾。采用一定药物来保护脑细胞,如清除自由基的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基本上得以治愈的患者有21例,有23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好转,好转的患者为2例,另有2例患者的病情恶化,1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HI属于脑血管病变当中的一种,且是一种临床急症。在HI的发病率方面,目前的文献所报道的数值不一,所报道的最低发病率约为4%,而报道的最高发病率则超过了80%,造成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为检查手段与判定方法不一[2]。在本研究中,确诊50例患者的依据为CT头颅检查,而在同期住院的患者中,脑梗死共329例,HI患者占15.2%。因为HI通常不会出现附加临床症状,所以容易被漏诊;对此应为患者定期检查脑脊液,并复查CT,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MRI技术检查患者的头颅,从而将诊断HI的概率提高。在临床表现方面与分型方面,HI存在脑梗死的典型临床表现、出血量以及继发出血所用的时间决定着患者病情发展的情况。可根据出血量与出血时间的不同,将HI划分为不规则型、血肿型与早发型以及迟发型[3]。如果患者为早发型,则在一周当中发病的概率比较大,且起病较急,经CT检查多发现为血肿型,该分型症状恶化的速度极快;如果患者为迟发型,则在一周至两周当中起病的概率较大,出血不规则为主要的CT表现,该分型的病情演化速度相对较慢,容易被漏诊;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出现脑梗死,则尽量在发病的一周时间内为患者进行CT常规检查,以便使确诊该分型的概率得以提高。

目前,尚未明确HI发生转变的机制,相关研究认为这可能受到侧支循环以及血管再通的影响。当远端梗死区的血管出现扩张时,就会造成栓子崩解,崩解后的栓子将会朝血管远端漂移,已经坏死的远端血管得到血流的灌注,从而致使血管发生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在引起HI的原因方面,笔者认为只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血糖以及血压突然升高。当出现脑梗死时,患者的血糖水平突然升高,将会扩大梗死灶原有面积,并加重脑水肿现象,增加梗死区原有的出血量;当血压过高时,也会增加发生HI的几率。第二,为患者长期进行溶栓治疗、降纤治疗或服用阿司匹林将有可能导致HI的出现。第三,由动脉硬化或心源脑栓塞引起的脑梗死容易发生再通现象,所以由以上两种原因导致的脑梗死容易转化为HI。因脑梗死症状出现四个小时之内,CT检查可以显影,出血的概率也较高;所以应及时检查,尽早发现HI,以便能够有效治疗疾病。如果脑梗死的面积较大或出现脑栓塞,则应在发病后的四个小时当中及时进行MRI扫描以及CT复查,以免加重病情。在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进行监测,如出现波动过大的情况,则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缓解。如需使用降纤药物与抗凝药物等,应慎重选择,溶栓时机要把握好,对凝血指标进行监测。如果将脑梗死患者确诊为HI,那么就应停止使用有可能引发出血的治疗药物,并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吉中国,杨东鸾,范璞,吕太聪.出血性脑梗塞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降纤治疗的关系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21(11):970-971.

[2] 徐世成,刘鸣,徐大雄,李波,汪毅宏.52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42(34):1709-1711.

[3] 张伟,周照新.氯吡格雷与注射用纤溶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31(12):526-527.

上一篇:中风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拇外翻矫形术患者术前护理干预对焦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