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从习作起步

时间:2022-05-12 09:12:40

北京电影学院张会军院长谈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是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一项国际学生影视作品交流活动,每年的十一月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是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合会(CILECT,centre Intemational deLiaison des Ecoles de cinema et de Television Intem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s)正式赞助支持的国际学生电影节。第五届影展的展映和颁奖活动将在2006年11月的第二周,即2005年11月5日至11日举行。影展的宗旨是:让北京电影学院及国内广大影视传播师生有机会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同专业学生的高水平习作,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创作水平。加强国际影视传播院校,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奖励、支持有才华的学生,向影视制作业介绍与输送新生后备力量。

而今年,《DV@时代》成为了这项备受瞩目的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独家平面合作媒体,携手北京电影学院一起对青年学生的影视创作进行推动。在影展开始之前,我们也对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主席,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张会军进行了专访。

张会军,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专业,获文学(电影摄影)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主席。

《DV@时代》:张院长你作为今年的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主席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前几届作品展的情况?

张会军:实际上我们学校从2001年开始办这个影展的时候影响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第一届报名的时候也就两百部影片左右,后来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和这个影展的影响范围加大,国际院校参展的学生数量和作品数量越来越多,去年达到了将近600多部,今年也是这个水平。除此之外,影展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前几届国内的院校参加的比较少,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这个影展,而现,国内的作品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国外和国内不同风格的作品,另外我觉得现在国内院校影视专业办的比较多了,很多学生也喜爱DV作品,用不同方式也拍了很多,那么这样一种情况导致现在来报名的人也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是国际院校影视联合会的亚洲的执行主席校,学校在亚洲影响又那么大,所以亚洲国家来参展的作品还是非常多的,反而倒是拉美啊、欧洲国家的那些院校的学生作业相对来说少一点。

《DV@时代》那您看这几年学生作业跟以前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和进步?

张 我觉得从这几年看下来以后,发现学生作业越来越有思想性。所谓的思想性就是说,原来的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学生作业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那种想法啊,感觉啊、自己熟悉的生活层面,但是现在看那些学生作业,第一个可以反映出他们学校的教学水平,他学专业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现在的作品反映出对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有些片子给我们的感觉还是挺深刻的,甚至我们都想不到他们这些大学生在拍作业的时候能赋予了影片这么多内容。另外还有的一些作品是表现人类学,社会学的一些纪录片,还有一些不同风格样式的动画片,这些片子都反映出学生,特别是我们说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后的这些学生,他们对专业热爱的程度和对这个社会和自己生活的这种思考。但总的来说,我觉得看出他们作品的变化就是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跟别人不一样,那么相比之下我们国内一些院校的学生作业,反而到雷同的比较多,写什么男女朋友失恋啊,什么孤独啊,类似的问题反而都比较多。

《DV@时代》现在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之外其实在全国有很多大学都办了相关的影视专业,今年可能参加影展的大学也比较多,也办了不少类似的国内的影展,那您觉得电影学院作为国内专门的影视院校跟他们相比,作品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值得学习和互相借鉴的地方?

张 我们办的这个国际学校影视作业展就是发展学生的剧情片,就是这种短的故事片,同时还要有一些纪录片和动画片,那么其他影视院校的一些学生作业展上他们作品风格就特别多元了,有专题,有记录,有科教,有动画还有一些剧情片,还有一些风格特别介于几者之间的这种东西,但我们仍然定位是以剧情片为主,因为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只有拍剧情片才能使学生学习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把他所有学的专业东西都能用上,所以我们这个作业作品展的定位还是以剧情片为主,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这种专业能力和专业技巧的水平,那么在这几年发展过程来看,我们也达到了我们的这种想法,不断地提高这种锻炼学生的方式和水平。

《DV@时代》每年影展的时候,我记得去年还有前年,都有一些影视公司在闭幕式的时候来参加,学校请他们来是出于什么目的?

张 每次学生作业展的时候有很多影视策划公司,还有大的一些发行公司以及投资公司都来关注这些作品的展览,其实我觉得他们来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他们来的第一个目的是要在这里找到好的故事,我们知道有一年中影集团在这里选了几个故事,然后把它不断发展,像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万玛才旦拍的短片在这个学生作业展获奖,他后来就得到投资,后来就拍大片子了。另外他们也是想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发现新人,看这些学生在讲故事的方式,在创意的能力以及表现技巧上有没有更新锐的人,他们能够给他们出资,培养新的导演。第三个就是说,他们想通过这个来了解我们学校的教学的一些现状和现在学生的一些现状,然后他们可能要做一些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他们通过这三种渠道,实际上都是要达到拓展影视这个市场和拓展电影电视投资的这种渠道,所以我觉得对学校来说是非常好的,对每个参展的作者来说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能够推广自己的作品,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在将来拍成一个比较大的东西。

《DV@时代》国际学生影展到今年应该是第五届了,经过这么多的发展今年有什么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特色和创新?

张 我觉得我们学校的一贯的风格就是比较平和和务实,我们不是在创新和求新中求发展,而是在务实中求发展。所以这几年我觉得从一开始的定位到现在我们的发展比较平稳,而且也并没有盲目的扩大规模,仍然是坚持这种非常严格的,非常严谨的甄别和选择影片的方式。另外我们在评选的办法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让很多同学加入和参与,更多的让同学能看到片子,让同学有一些调查的反馈,还有很重要的就是通过老师和同学共同看片子,然后来反省我们教学怎么能够不断的发展。

《DV@时代》我最近也看了很多国内国外的参选的短片,就像张院长说的那样,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他们的风格是不一样的,那您说一说他们具体表现在那些不一样的地方,有那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国内学生去学习的?

张 其实看了很多国外的片子学生作品以后,觉得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内不管是哪个院校的,特别是电影学院的我觉得讲故事能力差,一个故事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要讲清楚,是需要很高 超的技巧的,但是我们的有些作品是讲不清楚的。另外,我们学生赋予影片的一些附加东西过多,比如社会责任啊、主题啊,道义啊,法律啊等等。这些东西过多我觉得改变了他影片的好多创意方向,另外我们学生的制作水平非常高,技术,艺术手段的应用都非常非常的好,可是我们学生作品不够幽默,不够丰富多彩,比较沉重,都是往大师和艺术家那种感觉去找。国外的学生作业在我们看来他就是讲故事,而且讲得非常清楚,从一个非常小的事件中能够挖掘一个大的人类的情感主题、命运主题和社会主题,但是他们制作都比较简单,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设备条件和后期制作条件比咱们都要弱一些,那么在一些技术技巧和艺术技巧当中也不如咱们学生那么完美和完善,但是他们作品的风格非常非常多样,可以看出来每个人对艺术的追求不同,另外也可以看出来他们的作品很幽默,有很搞笑很时尚化的东西,其实我觉得只有在不同的学生作业的这种碰撞和交流过程当中,你才会发现我存在什么问题,人家有什么好,才会心领神会地去向人学习。

《DV@时代》我从这几年影展看出来其实获奖的片子咱们学院还是以胶片拍摄为主的,可是现在数字发展很快,张院长你对胶片拍摄和数字拍摄有什么看法?

张 其实我觉得胶片是一种经典,胶片拍摄是一种经典拍摄,数字拍摄是一种全新的数字载体的拍摄,其实我觉得这两种载体最大的感受不同是他的感觉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当你用胶片去拍的话你必定会有一些经济上的和胶片上的限制,一本胶片最多的镜头你也就拍10分钟,小本胶片最长的镜头你也就拍4分钟,但是这个东西在数字带上根本不是个压力,我拍完了可以在抹掉,但是胶片拍完了之后不能抹掉,而且必须要付成本,因为这种原因,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用电影胶片训练学生对学生的严谨性,他的丰富性,和想象性以及他的熟练程度都是非常好的。他要求各个部门非常配合,才能把作品塑造在胶片上。那么用磁带拍大家可能没有那么多压力。说来吧拍一条,不行再来,再不行再来,甚至可以抹很多次,可以拍很多素材,然后在剪接台上进行剪辑,可能无形当中学生就有一个依赖性,就是不好好拍,也没有压力了。其实我觉得这两种东西都有好处也都有坏处,问题是我们怎样来重视这个过程,能够把你想拍的东西记录在胶片上,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方法,最经济的效益来达到我们最好的目的。

《DV@时代》咱们电影学院作为全国最专业的影视院校,办这样的学生影展对从事影视创作行业学习的学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张 其实我们学校最早办这个影展的目的,是因为我们是全世界电影院校联合会成员。我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加强与国外影视院校的这种联系。另外,我们就是通过老师和学生观看这些影片然后看人家作业这种规格,标准,质量,效果,然后来反省我们教学怎么弄,这是我们当初的目标。但是随着后来国内很多影视院校的学生加入以后,这个节目越来越多元化了,那么也能反映出其他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和专业艺术院校影视专业学生他们在思考什么,那么我们现在等于又多了一个渠道能够了解国内院校影视学校学生作业的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个平台的搭建实际上是我们为了高等教育,特别是影视教育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场所,使得每一个同学在里边获取到他想获取的信息。别的学校的学生也可以知道电影学院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因为我们一看作品就可以知道他的学习状况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向其他学校学习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那么别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我们学校的学生作业了解到我们的这种情况,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我们很务实的反省和加强,改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上学期间拍出更好的东西,能更快跟社会接轨。

《DV@时代》我们知道电影学院今年给国际学生影展建立了官方网站,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官方网站在影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 官方网站建立的初衷实际上是我们想在对外对传播和信息交流上再搭建一个平台,比如有很多学生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讨论这些作品发表自己的感想然后投一些票甚至可以交流自己创作的一些经验,那么我觉得这些东西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来分享,而不是说只是在礼堂作报告那种面对面的交流,另外一个就是说通过官方网站的这种方式使得我们很多的信息及时出去。也能够跟社会很多信息反馈接轨;更主要的是学校想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宣传这个平台的意义,宣传这个影展的意义。

《DV@时代》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有没有想过以后怎样发展?是继续发展为一个正规的世界级的影展还是继续处于一种学术交流的状态?

张 学校还是想把他作为一个学术交流的一个影展,因为我觉得影展弄成商业以后我们就有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去实现了,另外我们也没有办法来控制它了。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还是想坚持我们的这种特色,因为现在环顾全世界和国内的这种纯学术的而且定位于剧情片、纪录片和动画片的这种影展还是比较少,我们想积累经验通过这个能够改变我们的创作教学,改变我们学生学习的方法,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其实还是想坚守学术的这种东西,然后不把他做成完全商业的东西,也不迎合谁,给学生的个性发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空间。因为电影学院的教学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尊敬和张扬,我们也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很多作品能够拿出来,让他把自己的想法都释放出来,我觉得这样非常好。

《DV@时代》今年官方网站提供了在线报名啊,在线播放和论坛这些方面内容,明年的官方网站会增加一些什么样的内容那?

张 实际上我觉得应该再增加一些在线的讨论,在线的这种实时的交流和问答,或者是解决一些学生对老师提出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有在线课堂这种形式。但是我觉得这种在线的播放可能会有一些问题,那么有的学生不愿意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别人下载或者是被人家看到,可能只提供一个片花,但是提供片花也只是对这个作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在将来发展中我们再慢慢的商量,我们会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法,这样可以把它做得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DV@时代》现在学生拍完作业跟以前不一样,他有很多渠道比如到网络上或者是在电视台播出甚至是送去国外参加海外其他大型电影节,那么您觉得电影学院作为是国内最大的专业院校他有什么样的吸引力来让大家参加这个影展?

张 其实我觉得这个影展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证实他的作品的这个影响力,如果能够在这个作品展上获奖或者得到提名,那么说明这个片子在拍摄当中还是有非常非常大的魅力的。你刚才讲到的就是说我们现在学生很多作品是在电视台,在网络上还有送到国外电影节参展,那么送国外电影节有技术上的要求,至少要35mm胶片或者是数字高清或者是数字DV的东西。数字DV发展下来可能也越来越不行了,还是要定位胶片或数字高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对学生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能只满足普通DV的制作。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给我们学生要有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要有市场的概念,就是说你送电影节实际上还是要走市场,你的作品如何跟市场接轨,然后让自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是有投资方接着给你投资,就是开始慢慢走向贾樟柯,宁浩、万玛才旦这种思路,就是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跟投资方跟市场,跟发行,跟国际电影节接轨,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学生在自己拍作业的时候,对技术上还是应该有要求的,而不能只满足于用一个普通方式把影像表达出来,而且要找到一个特别好的方式,宽广的方式,技术的方法把自己的影像做出来,这样能保证你的影像的后续发展能够非常快。

《DV@时代》张院长您作为电影学院院长和电影展的主席您对这些参展学生包括全国学习影视创作的学生有一些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

张 所有参加影视作品展的学生们,我觉得影展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空间,只要你们把你们的作品拿来,那么全世界的影视专业院校的学生都能够看到,更主要的是使投资方和制片方能够对我们的创意和故事产生兴趣。只要你去做,你就肯定能成功。

上一篇:2006高校DV大赛喜中隐忧 下一篇:消费级数码摄像机逐鹿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