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在痹证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2 07:11:30

独活寄生汤在痹证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证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痹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服用解热镇痛药加独活寄生汤,或单独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煎服。对照组50例常规服用解热镇痛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结论: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证,可使疗效增强,疗程缩短,减少复发。

关键词 痹证 独活寄生汤 疗效 应用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1]。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期,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

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因正虚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后,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形成痹证。因此,风、寒、湿、热之邪是引起痹证的外在因素。

依据病因以及病邪的偏胜,痹证一般分风寒湿痹和热痹两大类。辩证时,首先应辨清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热痹(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要点。风寒湿痹虽有关节疼痛,但局部无红肿灼热,喜暖畏寒。对风寒湿痹,又应区别风寒湿偏胜的不同,风邪偏胜则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为风痹(行痹);寒邪偏胜,则痛有定处,疼痛剧烈为寒痹(痛痹);湿邪偏胜,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湿痹(着痹)。此外,对病程久者,尚应辨识有无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损伤证候。

痹证总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所致,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为治疗痹证的基本原则,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对风寒湿痹的治疗,古代医家已有很好的论述,如《医学心悟・痹》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除寒祛湿佐之,大抵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痹证的治疗,除按常规分型论治外,往往由于痹证日久,除风寒湿邪闭阻经络的症状外,常常出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症状。本人就独活寄生汤在痹证中的应用论述于后,仅供同道临床参考。

资料与方法

从2004~2009年中抽取100例痹证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36%),女32例(64%);年龄40~82岁,平均58.6岁。对照组:男22例(44%),女28(56%);年龄25~70岁,平均52.2岁。

治疗组:常规服用解热镇痛、抗风湿药加独活寄生汤,或单独服用独活寄生汤。基本药物:独活15g,桑寄生10g,杜仲10g,牛膝10g,细辛6g,秦艽10g,茯苓10g,肉桂10g,防风10g,川芎10g,人参10g,甘草10g,当归10g,芍药20g,干地黄10g。用法:水煎服,1日3次,1日1剂。加减:偏寒湿者加川乌、桂枝;偏湿热者加虎杖、寒水石;关节不利者加土茯苓、萆;骨质增生性疾病加骨碎补、鹿衔草;类风湿关节炎加淫羊藿,露蜂房;病在脊柱者加鹿角片、狗或猪脊柱骨;病在颈部者加葛根,病在腰部者加狗脊、续断,病在四肢者加狗,或猪四肢骨。

痹证日久,邪气深入筋骨,气血凝滞不行,变生痰湿瘀浊,经络闭阻而成顽痹,临床适时选用虫类药,如寒湿偏盛者用乌梢蛇,或白花蛇,化热者用地龙,夹瘀者用地鳖虫,夹痰者用僵蚕,关节变形者用露蜂房、僵蚕,病在腰膝者用乌梢蛇,或白花蛇、露蜂房、地鳖虫,痛甚者用全蝎、蜈蚣。根据经络所属,选加引经药,病在上肢者加羌活、威灵仙、桑枝,病在下肢者加重独活、牛膝用量,另加防己、萆、石楠藤,病在腰背者加重杜仲、桑寄生用量,另外选加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病在四肢者加木瓜、伸筋草。

对照组:常规服用吲哚美辛,或布洛芬缓释片,或萘普生等解热镇痛,抗风湿药。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7例(74%),有效10例(20%),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25例(50%),有效13例(26%),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

服对照组药物后,有的出现不不同程度头晕、恶心、呕吐、上腹部适等不良反应,停药后肢体疼痛易复发,治疗组则无上述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大为减少,复发率亦大为降低。从此得出,独活寄生汤治疗痹证,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讨 论

独活寄生汤来源于《备急千金要方》[2],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着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症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暖,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方中以独活为君,取其伏风,善祛下焦与筋骨之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祛风邪以胜湿;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又兼活血;人参、茯苓补气健脾;桂心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可使气血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证愈。临床适时加用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以及搜风通络之虫类药治疗痹证,确能收到很好的疗效。痹证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加强防护,注意防寒,防潮,避免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汗出勿当风,劳动,或运动不可乘身热汗出而入水洗浴。患者应加强个人调摄,如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防止房劳伤肾,要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5-268.

2 许济群,主编.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2.

上一篇: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3例疗效观... 下一篇:肾囊肿腹膜后腹腔镜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2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