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累并快乐着

时间:2022-05-12 04:51:35

早时,曾用过这五字命题,如今,时过境迁,人进天命之年,仍以这五字作题,意境已非昔日。

累,原指疲惫之极,别无他意,但时至今日,被外延了,赋予了对面的意思,使之跳出原有境地,登高望远,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姿态。自此,累的之后便是快乐,累的之极便是快乐,快乐伴随着累,快乐是累的终极版。于是,大家都喜欢。喜欢即存在,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和谐。

这样,累有多少快乐就会有多少。

《台声》30岁了,我有幸在位,三十而立,我能为她做些什么,那段日子我脑袋里全是这些。所谓不在位不谋其政,在位了就不能不谋其政。如何谋怎样谋,总得有创意新意,出人意料,料在理中;那段日子,不大的脑袋真的是见大了,一片混乱,又阵阵窃喜。混乱的是总想30周年就一回,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留有印痕,能灿烂闪烁一把,一件件一桩桩,事事皆要做。窃喜的是多少能人前辈、有才后生,都不一定能赶上这个好时候,而这恰恰让我赶上了。人生莫过于能够赶上几个好时候;那段日子,我沉浸在思索忙碌与奋斗中,累是自然的了,但那种借机能使《台声》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走向新胜利的喜悦,已经不再是累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了,而远远是累的倍数。为这,是值得的。因为不再是为小我,而是为里程碑的时代必须竖起一块光焰的里程碑,《台声》应该为两岸关系新阶段吹响前进的号角。

累会有很多种,快乐亦会有很多种。

思索是累,劳作更是累。《台声》杂志创刊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可谓阵势强大,任务繁多,要求更是精准。不到10人的队伍,此刻硬是挑起了这个重任。说起来恐怕无人会相信,可这就是真的。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一群从未经历过这样大的事件、没有任何经验、平均年龄20多岁的年轻人,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在边干边学边改错中前行。谁都知道,二三百参加历时好几天的活动,吃饭、住宿、接送、会务、接待等等,每个细节、每个环节,来不得半点失误或差错。为让活动能够顺利成功,为让我们尊贵的嘉宾能够满意,那几个白天黑夜,就是这群年轻人,饭没好好地吃上一顿,觉没睡上一个囫囵觉,高度戒备,神情紧张……我知道,他们受累了,他们用对《台声》的忠诚,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正如老领导、老台胞何标、黄幸、陈弘给我发来的电邮所言:

“昨晚(2012年12月20日)酒会后降雪,难觅出租车,我们三个年近90岁的老者束手无策。贵社易靖茗、陈文娟和青年美工(林超)三人,不顾降雪严寒和着装单薄,上街耐心拦车,使我们最终得以平安抵家。从简单交谈中得知,他们的事业心很强,不计较工资待遇,这在当代青年中是难能可贵的,对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议予以表彰,并望在可能条件下适当调高他们的工资。以上建议供参考。”

当然,他们三人仅是其中的代表。

我还能说什么呢?有这么一群同事与我共舞,相信新的一年里《台声》定会有新起色。我们会不负前辈厚望,继承传统,扎实工作,在累和快乐中开辟新天地。

上一篇:关于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台湾Style